尤麗萍
(三明市水利局,福建三明365000)
三明市境內河谷盆地與溪流錯落相間。集雨面積10 km2以上河流250余條,主要流域有沙溪、金溪、尤溪及幾條另屬閩江、九龍江、汀江、贛江、晉江等水系的小河流。“十二五”期間,三明市將進一步加快實施列入《全國重點地區中小河流近期治理規劃》的58段中小河流治理項目。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前的質量監督管理主要是接收項目法人的質量監督申請及相關資料,開工前對項目劃分進行確認[1]。在業主提出質量監督申請時,認真審查合同及招投標成果,復核參建單位的資質,綜合評價其開展項目能力。充分了解熟悉相關工程資料包括位置、防洪標準、堤型、治理范圍等,掌握工程的重點、難點,為下階段開展監督工作有所側重做好準備。
三明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一般采取的工程措施是新建防洪堤、護岸,舊堤加固加高及河道清淤。堤防防洪標準一般為10 a一遇設防,新建防洪堤按5級堤防設計。
在監督過程中采取有所側重,解決影響最突出的問題,抓住重點和薄弱環節,推行質量分類監管和差別化監管。具體為:①突出對經常出現洪澇災害堤段和周邊村民、農田集中堤段的監管;②突出對質量管理薄弱項目的監管,注意技術風險高的坡降大急流段、轉彎段、河床基礎差等局部位置的設計、施工組織、及現場的監督;③根據不同施工企業及主要施工人員的業績、信譽、工程質量保證能力等,不同時期(汛期、施工期)不同地點,動態確定和區分監督對象,突出對質量行為不規范和社會信用較差的責任主體的監管,提高質量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項目法人應委托具有資質的質量檢測機構按規范要求對工程進行質量檢測,報質量監督機構核備。竣工驗收前,質量監督站提交工程質量監督報告,把好工程交付使用的最后一道關,在評價中盡量涵蓋工程質量的全過程和所有影響因素。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經常是鄉鎮作為項目法人,技術力量薄弱,水利工程經驗少。經常存在質量監督申請不及時、項目劃分未確認,對質量監督不夠重視,委托質量檢測不積極的現象。
設計方面,中小河流治理項目設計難度不大,但是由于長度長,前期地勘精度有限,部分河道斷面基礎出現與設計不符,設計斷面改變;局部排水涵管布設不適用實際情況等,需要及時到現場溝通,重新補充完善,并及時進行技術變更。但往往由于工程跟蹤不及時,出現變更滯后,要么拖延工程進度,要么施工單位自行施工,造成不良后果。
監理單位在中小河流治理現場常出現監理人員不足,有些現場監理人員缺少水利業務經驗,監理的跟蹤檢測與平行檢測組數不夠,有些平行檢測委托的檢測單位與施工企業一致現象。
施工單位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常出現施工自檢不及時、甚至弄虛作假;現場施工班組技術水平較差,有些甚至未經過簡單培訓就上崗;施工內業資料與工程進度不一致的現象。在工程質量上,表現出混凝土堤面蜂窩麻面、堤線不夠順直、排水孔布置隨意、局部堤段混凝土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等現象。
在中小河流治理項目中,前期設計要加強實地考察,并與當地老百姓做好溝通,做好便民設施的設計。施工中設計單位要經常和業主溝通聯系跟蹤工程建設情況,出現設計不合理情況經業主反饋后,應第一時間到現場了解情況并及時提出合理解決方案。監理單位應該重視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對缺少經驗的監理人員需經培訓,并需在有經驗的監理人員指導和帶領;按合同要求,配齊監理人員;檢測組數、標準應符合相關要求。施工單位施工中應嚴格落實“三檢制”;施工主要技術負責人對現場施工班組要加強技術指導;及時做好相應內業資料。質量監督站將進一步加強質量監督工作,檢查各工程參建方質量管理體系與抽查工程實體質量相結合,對發現的質量問題責令整改。
在質量監督中,積極加強與水行政主管部門中主管中小河流治理科室的溝通。將影響較大、老百姓關注等重要堤段列為監督重點,在監督過程中將掌握的一些參建單位行為及工程動態反饋給水行政主管部門相應科室,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工程建設的質量。應積極指導相關業主單位,督促參建各方做好相關技術資料,解答相關技術問題,提供電子文檔及規范名錄以供參建方參考。
質量監督采取隨機抽查,對工程關鍵部位,配合使用回彈儀等便攜式設備,對混凝土強度進行抽查,用客觀事實和科學數據說話,復核檢測報告成果,避免僅靠監理、施工單位內業資料提供的信息。
針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特點,要求在施工現場設有“五牌一圖”,內含監督舉報電話。三明市一些工程所在鄉鎮、村相繼成立了農民質量監督小組。在工程所在村選定1~2名責任心強的農民擔任村級監督員,印發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技術指南,并對其進行簡單技術指導,為三明市質量監督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很多線索。
參考交通、建筑等部門,依照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發展的要求,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建立一個標準統一覆蓋全市(最好是全省)的質量監督綜合管理平臺,將水利工程質量監督與各參建方的行業行為融為一體的動態平臺。實現質量監督與行業監管一體化,監督工作規范化,質量監督工作全過程實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完整的工程項目和行業管理數據庫,提供多方面質量抽檢數據匯總分析功能,實現政務信息實時公開。
對于在三明地區執業的各個企業進行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工程質量行為記錄,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比如將對于工程不履行手續、不驗收或驗收后整改不到位,也列入工程不良業績狀況。將質量與誠信聯系起來,將質量與市場聯系起來。依據企業質量記錄數據庫,根據其質量業績,實施差別化管理,特別是在質量上發生過重大質量事故、受到行政處罰等違法違紀不良記錄的,作為質量監督重點,加大抽查頻率。
建議挑選技術素質高、工程實踐經驗豐富能堅持原則、公正客觀的熟悉質量監督工作的專業人員組成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專家庫,參與質量督查、質量事故應急處理、質量分析與研究等相關工作,作為質量監督站開展質監工作的智囊團,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1]袁運河.政府質量監督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中的作用探討[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1(18):117.
[2]陳之勇.淺析優化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系[J].農業與技術,2013(11):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