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君
(遼寧省鬧德海水庫管理局,遼寧阜新123000)
遼河是中國東北地區南部的最大河流,是中國七大河流之一。發源于與遼寧省交界的河北省平泉縣,流經河北、內蒙古、吉林和遼寧4個省區,在遼寧省盤山縣注入渤海。全長1430 km,流域面積22.9 km2,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遼河全流域由兩個水系組成:一為東、西遼河,于福德店匯流后為遼河干流,經雙臺子河由盤錦盤山縣入海,干流長516 km;另一為渾河、太子河于三岔河匯合后經大遼河由盤錦、營口兩市分界處入海,大遼河長94 km。考慮到遼河對遼寧省水調度的重要性,應對遼河及其支流結構實施生態化改造,及時解決支流部分存在的水污染問題,全面提升流域的生態化水平。
河流是水資源調度與分配的集中區域,流域狀態決定著地區水資源利用效率,也是影響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因素[1]。遼河是東北南部的主要河流線路,促進了地方用水資源的可持續調配,并且逐漸演變為多個支流體系的大型流域。柳河是遼河支流中的主要構成部分,在遼河誰運輸階段發揮了多方面作用。但是,近年來水利工程勘測發現,遼河污染現狀有著明顯的變化,嚴重影響到了水資源的安全使用。
遼寧省沙漠化土地區域干旱少雨,一些河流長時間、大面積斷流,裸露的河床成為新的沙源地。遼寧省三北防護林工作總站稱,在省西北地區沿著科爾沁沙地南部分布的沙漠化土地內,干涸的河床給附近的百姓造成新的威脅。據統計,遼寧沙漠化土地面積在逐年遞減,其中沙化土地面積截止到2012年,已經減少至58.72萬 hm2,相比于2002年,10 a間總量減少42%。
柳河作為遼河的分支構成,其定期向周邊地區輸送農業灌溉用水,保持了農作物種植與生產活動的廣泛實施,同時也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必要的水資源。勘察發現,水質標準逐漸下降是柳河污染狀況里比較顯著的問題,這是由于農田灌溉區對水質保護力度不足,有害污染物進入流域區間,降低了整個遼河支流部分的用水質量。
早前遼寧省對遼河、柳河等實施綠化改造,種植了相應面積的植物綠化帶,以保持流域周邊土質層的穩定性。綠化植被建造完畢之后,水利部門對植被區缺少有效的保護措施,人工破壞植被現象比較普遍,所種植綠化樹木出現嚴重的死亡、枯竭。綠化植被遭到大面積破壞,使柳河生態保護系統功能受損,無法對流域形成良好的環保作用,這也是柳河污染加重的一大因素。
生態環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搞好生態區建設關系著地區可持續發展水平,也是現代化生態系統建造的核心目標[2]。開挖河流是水資源調用的主要方式,既滿足了生態用水蓄積保護的要求,也為工業生產、人居使用、航道運輸等提供了操作性保證。面對日趨加重的流域污染問題,政府及水利部門需強化生態化改造力度,以污染河流為對象實施改建方案,從而加快地方水流域的綠化水平。針對上述柳河存在的污染問題,應從多個方面制定建設方案。
流域工程生態化建設應做好前期宣傳工作,否則河流生態環境將難以得到持久性地保護,水資源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宣傳是為了更好地開展綠化工作,從宣傳方案中擴大周邊地區的防護力度,抑制人為性破壞環境行為的發展。針對柳河工業生產、農田種植等產生的水污染行為,政府要做好水資源保護宣傳工作,號召廣大企業與居民參與水保護活動,貫徹“水質保護,人人有責”的思想理念。當社會群體共同參與生態河建設之后,政府相對應生態保護難度減小,全面提升了綠色河流的生態化水平。例如,從縣、鎮、村、組等各個級別展開宣傳,增強了民眾水環保意識。
根據柳河周邊地域情況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幫助河流做好相應的防污治理工作,積極構建生態化河流空間,這需要地方政府與廣大居民共同參與生態化建設。此外,會同水利、林業部門,組織廣大團員青年開展以遼河、柳河流域為重點,包括境內可綠化的河灘地及荒山、荒地的“青年林”建設行動,并在全市招募青年志愿者參與“綠色工程”。結合全市正在開展的“黨團員綠化行動”,圍繞綠化村屯街路的總體要求,廣泛開展“青年林”建設行動,借助植樹造林措施增強流域的抗害能力。
近年來國家對水利改擴建項目給予了資金支撐,通過增加項目投資額度保證水工建筑設施的普及應用,這樣可以減小流域水調度的耗損率[3]。柳河生態化建設規劃階段,遼寧省已經擴大了原有投資額度,在原有投資額基礎上增加20%,以保證柳河污染治理達到預定的效果。具體工作為:①施工單位要根據流域地質勘測情況,編制一套適合的生態化改建方案,充分利用水工建筑物保障水運輸效率,重點優化渠道設施的改造方式;②對出現病害的水工建筑物,及時做好補修、加固、抗災等處理,避免水利系統功能受損而影響到水資源利用率,綜合保障生態流域建設進程。
當前,柳河沙漠化土地正在減少,遼寧省林業廳最近一次的沙漠化土地檢測普查顯示,省現有123.68萬hm2沙漠化土地,接近于沈陽市的總面積。2013年,遼寧將計劃在全市每個鄉鎮建立起≥3.33 hm2的“流域保護區”,遼寧省三北防護林工作總站提出建議,在康平等重點沙區建立10~15個監測站(點),對沙漠化趨勢進行長期和定位監測。當地的沙源,主要來自于遼河、柳河干涸河床上的沙土。每年春季刮風時,這里的河床都會成為沙源之一。2003年新民市啟動了阜新邊境防風阻沙帶工程,現在已經完成長11200 m,寬50~100 m,面積96.9 hm2的人工防護林工程。
河流改造工程關系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保護有著多方面的意義,各地區需積極配合政府開展生態保護工作。遼河支流柳河生態化改建取得了優異的成效,不僅解決了早期遺留的水污染問題,同時興建了大范圍的生態河保護區,有效防止了新流域污染問題的發生。生態化改造建設階段,政府及水利部門要做好宏觀調控工作,從政策宣傳、施工監督、后期維護等方面加強管理力度,維持生態化河流施工如期開展,確保河流的高效性、安全性、環保型。
[1]唐濤,黎道豐,潘文斌,渠曉東,蔡慶華.香溪河河流連續統特征研究[J]. 應用生態學報,2004,15(01):141-144.
[2]楊志峰,張遠.河道生態環境需水研究方法比較[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03,18(03):284-301.
[3]王西琴,劉昌明,張遠.黃淮海平原河道基本環境需水研究[J]. 地理研究,2003,22(02):16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