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桃,宋長虹,付 航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鐵力市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地處小興安嶺南段山地及其西南山麓的丘陵、平原地帶。區內雨量充沛、河網發育。平均年降水量552.7 mm,無霜期115 d。
“工業立市”鐵力城區發展迅速,質量和效益逐步提升,工業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以木材精深加工、制藥、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礦產開發為主體的工業體系格局初步形成,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同時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鐵力市域被列為省發展旅游業中心地,因具有得天獨厚的森林自然資源,故大力開發特色旅游資源。
鐵力城區位于呼蘭河流域上游山區,夏秋雨量集中,洪水頻繁,多次發生洪水或特大洪水。根據歷史洪水調查和實測資料統計,呼蘭河流域已發生的特大洪水年份有1911年、1961年、1962年、1985年、1996年和2003年。其中1996年洪水對鐵力市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受災面積達到1.8萬hm2,受災人口15.85萬人,倒塌房屋1.26萬間,損失糧食0.86萬t,沖毀公路89 km,損壞通訊線路104 km,損壞輸電線路63.50 km,直接經濟損失達到4.23億元[1]。
城區現有堤防總長僅為3.75 km,分為3 段,左岸1 段、長1.39 km,在公路橋和鐵路橋之間;右岸上段現有堤防長0.73 km,位于鐵路橋至鐵夾河之間;右岸下段現有堤防長1.62 km,位于鐵夾河至一中之間。現有堤防防洪標準低,不足20 a一遇防洪標準,堤頂寬度較窄,邊坡較陡,現有堤防均無工程護坡。在左岸公路橋以下,有0.43 km的護岸,運行正常。現有2 座排水閘,也是帶病運行。
1)現有堤防工程防洪標準低,險工隱患多:現有堤防防洪標準低,未達到規劃設計標準,城區大部分處于無設防狀態,險工弱段多。現有堤防筑堤材料多為砂土混合材料,堤防抗滲性差。穿堤建筑物長期帶病運行,形成險工弱段,局部汛期內澇。部分堤段迎風頂流,威脅堤防安全。現有堤防均未形成獨立的保護區,一旦發生標準洪水,易抄后路。
2)排水工程建設與城市發展很不協調:由于歷史原因,城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很不完善,嚴重制約城市發展。鐵力城區內排水工程較少,人均排水管道占有量處于較低水平,局部雨水、污水無處可排或排水不暢。
3)河道缺乏統一管理,阻礙了洪水宣泄:電廠水源為取水方便,將取水塔建于河道主槽,取水塔的引道與現有堤防規模基本一致,汛期嚴重阻礙河道行洪,必將加大洪水災害風險。
鐵力市區未來發展將以農副產品、林產品加工、旅游業為主。預測2020年人口為18萬人;用地為19 km2,人均用地106 m2;GDP 實現55 億元,其中第二產業25 億元、第三產業30 億元。城市建設以建設大街、向陽大街、農場路形成的“城市建筑景觀軸”和呼蘭河、鐵夾河、桃山干渠形成的“生態軸”組成城市用地和景觀建設。
呼蘭河、鐵夾河、桃山干渠分別穿過城區,鐵夾河在城區中間成為呼蘭河和桃山干渠連通的紐帶,形成“一縱兩橫”的“工”字城市景觀帶,城市以“工”字為中心向外發展。兩河一渠為濱水城市景觀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重點搞好城區呼蘭河干流沿岸防洪工程建設,使城區段防洪標準達到50 a一遇,徹底改善城市河流水環境及周邊環境,提高整體抗洪減災能力,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在呼蘭河電廠取水口處,結合景觀工程擬建橡膠壩控制節點,與上游的鐵路橋、下游的公路橋形成3個控制節點,穩定河勢。在電廠取水口位置建設橡膠壩1 座。在鐵夾河適當位置建橡膠壩2 座,按濱水城市景觀建設的要求綠化、美化河渠,打造“3 壩、2 河、1 渠”的濱水景觀水網體系,實現“水清、岸綠、城美”。
規劃原則有4 點:①以《水法》和《防洪法》為指導,堅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體現和反映社會經濟發展對城市防洪的新思路、新要求,堅持科學治水。②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根據城市河流的特點,突出重點防洪工程,兼顧改善城市河流的水環境,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兩岸居住環境,提高周邊有限土地有效利用。③盡量利用現有水利工程,并充分發揮現有水利工程的作用。④城市防洪與濱水城市建設相結合,在保證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人民生活、休閑娛樂、園林綠化、城市景觀等各方面的要求,創造整潔、衛生的城市環境。
通過對城區的現有防洪工程的分析,初步確定呼蘭河干流兩堤防的堤距應該控制在300 m左右,特殊段最窄距離≥250 m。兩岸堤線沿主河槽順直布置,外堤腳距主河槽邊緣≥50 m,局部<50 m堤段或有沖刷趨勢的凹岸需要采取控導措施。對阻礙灘地行洪的構建物進行清障,根據排水要求適當規劃排水建筑物。城區段呼蘭河干流堤防規劃長度為10.5 km,其中左岸堤防長3.48 km,右岸堤防長7.02 km。設計堤頂結合交通要求,寬8 m,邊坡1∶3,堤頂路面采用泥結石路面。堤防背水坡采用草皮護坡,迎水面采用混凝土板護坡。為滿足觀賞要求每隔100 m設20 m寬步道板。在5 處堤防靠近主河槽或彎道處設護岸,護岸采用干砌石。根據排水要求,重建新建排水建筑物5 座,均為防洪閘。河道清障電廠取水塔和引道170 m。
鐵力市城區濱水景觀工程建設將依托從城區穿過呼蘭河、鐵夾河、桃山干渠,鐵夾河在城區中間成為呼蘭河和桃山干渠連通的紐帶,打造“一縱兩橫”的“工”字城市景觀帶。在呼蘭河電廠取水口處,結合景觀工程擬建橡膠壩控制節點,與上游的鐵路橋、下游的公路橋形成3個控制節點。電廠取水塔清障后,將電廠取水通過引渠引到右岸堤防附近,為滿足電廠取水的水位要求,建設橡膠壩一座。橡膠壩以上沿主河槽形成1.5 km的壅水水面。在鐵夾河適當位置建橡膠壩兩座,形成兩個連續的壅水水面,壅水后水位增加,自流引水至西河公園。按濱水城市景觀建設的要求綠化、美化河渠。
[1]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黑龍省呼蘭河(含通肯河、努敏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 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