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幾年各地中考語文試卷的記敘文閱讀試題中不難發現,“作用題”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然而,由于出題的角度多變,“作用”的范圍較廣,不少學生面臨“作用題”時,要么茫然無知,一籌莫展;要么聽憑感覺,任意作答。因此,認真探討一下“作用題”的設題角度和答題方法,以便指導學生準確解答“作用題”,是有必要的。
一、標題的作用
俗話說“好題半文”,因此,考查標題作用是記敘文閱讀的重點之一。
例1:(2013年濱州市中考題)25、文章以“背向大地的愛”為題,有什么作用?
標題的作用大致為:吸引讀者關注,讓讀者看了標題產生遐想;文章主旨的歸納,使文章中心一目了然;文章的線索,有的文章將文章用最能體現全文所表達的情感、道理來做文章的標題。據此結合文章內容,本題的答案應為:一是寫出了父親在這場龍卷風中,用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姿勢挽救了女兒,使女兒安然無恙。二是寫出了父親對女兒的愛比大地更深沉、更厚重。
二、開頭的作用
文章講究開頭精美,因此考查開頭語段的作用也是現代文閱讀考查的重點。
例2:(2013年上海市中考題)《和老媽過招》22.第①段畫線句(和老媽過招,勝算幾何呢?)在結構上的作用是(1) (2)
開頭語段的作用大致為:開篇點題,統領全文;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渲染氣氛等。答題時不能只寫術語,要結合文章內容具體作答。本題答案為:照應標題 引出下文“過招”的內容。
三、結尾的作用
結尾的作用主要有:在內容上,總結全文;在結構上,呼應開頭,使結構完整;點明主旨,抒發作者感情。
例3:2013年湖北四市中考題)《棉花里的父親》24. 請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第⑩(結尾段)自然段(這個世界仿佛成了一種永恒——因為有一朵厚實、熱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開。)的作用。
結合全文答案為:24.結構上:點題,收束全文。內容上:深化主題,寫出了父親的精神給我的影響,表達了我對父親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熱愛之情。
四、過渡的作用
過渡有過渡句和過渡段,過渡語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啟下,做題時應結合上下文具體回答怎樣承上,如何啟下。
例4:(2013年襄陽市中考題)《轉角遇到愛》19.從文章結構的角度考慮,請具體說說第④段(樓梯轉角處的椅子,成了這幢老居民樓的一道風景。可是,問題也暴露出來了。)的作用。
解答:首先應明白這段文字在文中是過渡段承上啟下。,結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如下:既承接了居民們為了方便老人上下樓,在樓梯轉角處放了椅子,有開啟下文,為了不影響其他人上下樓的便利,又改放折疊椅。。
五、人稱的作用
人稱有三種,其作用分別為:用第一人稱敘述較為親切自然,能自由表達思想感情,給人以親切感。用第二人稱,便于直接對話,增強親切感,使抒發的感情強烈感人。用第三人稱能客觀直接反映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空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如。
例5:(2013年陜西省中考題)《又見姑姑笑顏》l3 、請簡要概括“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解答:⑴“我”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人物。⑵“我”是事件的敘述者。⑶“我”是“山村”發展變化的見證者。
六、重點詞句的作用
重點詞句在修辭、結構和突出中心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例6:(2013年河南省中考題)《放學》10.全文十多次寫表示時間的詞句,有什么作用?
①表現媽媽等待的焦急。 ②已錄事件的進程,推動情節發展。 ③時間精確到分,突出孩子活動的專注投入。 ④是故事矛盾的焦點,引發人們對文章主旨的思考。
例7:(2013年宜賓市中考題)《獨腿人生》 9.請聯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及其作用。
我猛然間覺得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著他的斷腿,瞪著懸在空中前后搖擺的那截黃黃的褲管。
解答:“直直地蹬著”、“瞪著”,形容目光長時間盯在他的“斷腿”和“褲管”上,表現“我”突然發現車夫是一個獨腿后的震撼,以及自己坐在他車上的復雜心情。
七、描寫的作用
描寫有環境(景物)描寫、細節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等,他們在交代場景、渲染氣氛、刻畫人物、展示故事情節、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例8:(2013年上海市中考題)《和老媽過招》23.聯系上下文,第⑤段畫線句(而是先在臉上堆出笑來,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有”。)運用的人物描寫方法是描寫, 作用是 。
解答:肖像描寫 委婉的寫出了我對老媽多次問話的厭煩,又體現了我對老媽的尊重.
例9:(2013年沈陽市中考題)《門鈴》 15.選文第⑵段中畫線句子(外面,陽光溫暖而明亮,天空也變得越發清澈。)有什么作用?18.選文第⒄段中畫線句子(小女孩在一旁輕輕地說:“給你,外公。給你手絹,擤擤鼻涕。)”運用了什么人物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答:15.自然環境描寫,交代了天氣的晴朗,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18.語言描寫;表現了小女孩的可愛和對外公的關心;與前文帕皮的話相照應。
例10:(2013年黑龍江中考題)《善良是心靈的燈盞》24.請在選文第⑴段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在答題卡上,并分析它的作用。
景物描寫:“風中夾雜著雪花,紛紛揚揚,如柳絮般飄落,小小山村,已經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顯得那么晶瑩、那么剔透、那么恬靜”。
解答:作用:交代時令,寫出天氣的寒冷,為下文小女孩兒發高燒做鋪墊。渲染恬靜的氣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用雪景的美麗襯托了主人公善良的高尚品質。
八、修辭手法的作用
了解常用的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因此,在中考閱讀題中比較常見。
例11:(2013年益陽市中考題)《香椿》24.第⑧自然段畫波浪線句子(我把主干拉彎,那樹忍著,我把支干扯低,那樹忍著,我把樹芽采下,那樹默無一語。)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解答:運用了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椿樹忍辱負重、無私奉獻的品質;排比的修辭手法,使作者的感情表達更強烈。
例12: (2013年山東省聊城市中考題)《香伯》18.從修辭角度看,畫線句有什么作用?(居然另起爐灶,自設分號。那些識貨的人,不肯隨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許多沒有嘗過香伯“原裝貨”的,卻傻傻地把“魚目”當“珍珠”。)
解答:本題考查的是對比與比喻的修辭手法,根據對比比喻的作用(生動形象地表達,突出渲染。 ),結合文章內容作答如下:對比與比喻的運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餅質量無與倫比。
九、寫作手法的作用
文章表達技巧寫作手法有很多,如對比、襯托、象征、白描等,因此,在平時要多積累一些表達技巧及其作用的知識,教會從辨認和作用兩方面作答。
例13:(2013年日照市中考題)《孤獨的舞者》22.試指出本文運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并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分析。
解答:答案示例:①托物抒情。文章借枯黃的草地上的一只蝴蝶在孤獨中旋舞,舞出憂傷的美麗,優雅的歡樂,表現對在寂寞里苦苦追求的人們的崇敬和贊美之情。②襯托手法。用秋天的寂靜、清冷,襯托出孤獨的舞者的堅強。(另外可以答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作者用精細的筆墨描寫秋天寂靜清冷的環境和潔白的蝴蝶回旋飛舞的場景,用抒情的語言贊美其用優美的舞姿征服世界精神,用議論句揭示其犧牲精神和堅強的品格。還可以答對比,人生舞臺上“孤獨的舞者”與“隨波逐流,將自己獨特的個性淹沒在茫茫人海”的人對比。)
例14:(2013年山東省東營市中考題)《一只鳥》24.小說在情節上多設伏筆與照應,試舉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①伏筆:示例,盲眼老人喊鳥名字時,“他的心就像發生了強烈地震一般,令他躑躅不安”。照應:示例,退休老人說明放鳥原因及確認盲眼老頭的兒子就是判錯的阿捷。②作用:前后照應,使內容形成有機整體,并在設懸和解疑中增強了作品的曲折性和吸引力。
例15(2013年南寧市中考題)《雨中片段》25.根據你的理解,從行文結構、表現手法、文章主題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談談“雨”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雨作為行文的線索貫穿全文,作者通過描寫雨前和回憶中幾個下雨的片段,寫出了親情的溫馨,鄰居的友善,表達了自己對快樂童年的向往,對親人故鄉的懷念。(意思對即可)
十、人物形象的作用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方面能夠反應某個時代社會特征,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另一方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是作者的期盼與愿望。
例15:(2013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題)《大風》22.小說中“我”這個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解答: (4分)以“我”的口吻講述故事,增強真實感;通過“我”在大風來臨前后的言行襯托爺爺的形象;表現祖孫情深,爺爺對“我”關心疼愛,“我”對爺爺敬愛依賴。
例16:(2013年揚州市中考題)《沖進風暴逃生》20.能夠逃脫這次災難,“莎拉“起了什么作用?
解答:莎拉警覺的發現了暴風雨即將來臨,莎拉堅持搖醒了醉酒的父親,莎拉一直和爸爸緊握雙手面對風暴,她是爸爸的慰藉,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