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七三 曾 斌 楊 佳 朱菲菲
(南華大學 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并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同時,十八大報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生態文明教育是針對全社會展開的向生態文明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是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出發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培養全體公民生態文明知識,使受教育者能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自然-生產力之間的關系,形成健康的生產生活消費行為,同時培養一批具有綜合決策能力、領導管理能力和掌握各種先進科學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專業人才。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學校,在當前的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顯的尤為迫切和重要。本文以南華大學低碳生活協會為例,對環保社團大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探析。
大學生是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是祖國的未來,大學生環境意識的提高對于我國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作用。大學階段正是大學生形成世界觀和人生觀、確立行為規范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對人的行為品質的塑造性很強。因此,在大學階段,對大學生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意義重大。
我國目前全民的生態文明意識較為薄弱,制約了人的全面素質的培養,公民的環境行為亟待改善,生態文明素質教育亟待加強。大學生是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易接受先進思想的群體,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是對社會有著現實和未來影響力的群體。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提高他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對于提高我國全社會公民的生態文明意識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素質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在高等學校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一是培養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具體表現。21世紀生態文明意識成為人類個體意識的基本特征,也是21世紀人類必須具備的素質。培養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具體表現。二是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有利于全面發展大學生的社會、科學、文化素養。生態文明教育具有知識綜合性的教育特征,涉及人類生存發展的各個方面。而且生態文明教育已經涉及到了國家的政治、經濟、貿易、科學技術文化等眾多領域。因此,生態文明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社會科學和文化素養。三是生態文明教育的形式有利于大學生多方面才能的綜合發展。當代生態文明教育具有多種形式的特點,即通過各種有組織的環境教育、課內外知識傳授和實踐活動,使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得到提升,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南華大學低碳生活協會自2010年成立以來,150多名環保青年志愿者,他們自籌經費3萬余元,制作宣傳畫冊、板報和調查問卷等。他們利用寒暑假、雙休日、節假日,走上街頭和廣場,走進街道和社區,深入廠礦和農村,進行環保常識、低碳生活常識宣傳,發放宣傳資料,進行問卷調查,進行大氣監測和母親河——湘江水質及農村水井水質監測。他們為了“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中國建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被人們譽為“綠色環保衛士”。他們所到之處,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南華大學低碳生活協會在開展社會實踐和青年志愿活動中,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增長了生態文明知識,也規范了自己的生態文明行為,為高校的環保社團開展環保志愿活動提供了經驗。
南華大學低碳生活協會作為促進高校環保意識的環保社團組織, 其成員以大學生為主體,以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為骨干力量,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 易于接受新的先進的思想, 是活躍而又充滿激情和富有想象的群體,其社會責任和主人翁意識都較強烈。南華大學低碳生活協會組織青年志愿者先后參觀了衡陽市污染較嚴重的廠礦企業、工業小區、河流、農村;同時參觀環保工作開展較好的工廠企業、管理部門、鄉村社區;參觀環保科研部門和環保教育展覽等等。組織學習了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建設美麗中國的論述。同時,協會還邀請了衡陽市環境局副局長劉建環、蔣宏偉,衡陽市團市委副書記范蘇媛以及衡陽市法規科科長張紀紅給青年志愿者作了4場專題報告。通過參觀、聽講座、座談和學習原著,低碳環保青年志愿者們了解環保知識,加深了對環保知識的研發認識,提高了對環保低碳志愿者活動的興趣,增強了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深刻體會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任重道遠。
高校環保社團能夠根據自身實際和學科特點, 創建和鞏固生態教育活動示范基地, 切實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和調查研究的實踐活動。環保社團號召人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來影響周圍的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保護生態環境, 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生態意識, 弘揚綠色精神, 啟迪心靈智慧。高校環保社團通過在校園內進行宣傳教育活動,如開展校內環保知識普及型講座;利用校內廣播、電視、校報、網站、電子屏幕、宣傳板報、宣傳櫥窗等校內媒體和載體大力宣傳環保知識;通過召開座談會、討論會、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宣傳環保知識。通過這些宣傳教育活動,增強了大學生環保知識。高校環保社團可以面向社會,以“環境日”、“地球日”、“愛鳥周”等為主題,散發環保宣傳資料,進行文藝演出、開展環保咨詢、環保等形式開展環保宣傳。南華大學低碳生活協會的青年志愿者們精心制作了相關“低碳生活”和“環保知識”的宣傳資料和板報。三年來,他們深入街道社區、廠礦企業、學校農村,共舉行大型活動20余次,展出宣傳展板50余塊次,發放宣傳資料20000余份,進行環保意識調查300余人次。在衡陽雁峰區蘇眼井社區宣傳時,一位老大爺聽了同學們的講解,深有感觸地說:“我活了一大輩子,從祖輩傳下來的很多生活方式,原來一直在浪費資源,不環保。聽了你們的講解,我明白了。我以后一定改,做一個低碳生生活的人?!蓖ㄟ^低碳生活宣傳,青年志愿者們也受到了教育,增長了環保低碳生活知識,更深刻地認識到低碳生活和環保生活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環保宣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如環境工程專業的會員曾瑩在日志中寫道:“在宣傳低碳生活的過程中,我受到了教育、增長了才干。我對低碳生活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了,對自己將來從事的環境保護事業更加感到責任重大?!?/p>
高校環保社團通過開展實踐“夏令營服務活動”、“三下鄉”服務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集各種環境教育實踐活動于一體,提高大學生環保知識和技能,規范大學生的生態文明行為。南華大學低碳生活協會的青年志愿者所到之處,通過走街串巷、擺攤設點、設立水質監測站和大氣監測站等把科技、文化和衛生送到社區街道、廠礦企業、田間地頭和老百姓的家中。家庭裝修是否環保是近年來老百姓最關心的事。低碳生活協會的青年志愿者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免費為老百姓進行監測,3年共為老面姓測量裝修住房的有害有毒物質是否超標50余次。衡陽市蒸湘區某小區的李老,剛裝修了新房就住進去了。住進去沒幾天,小孫子就咳嗽不止。正碰上南華大學低碳生活協會的大學生們進小區搞宣傳活動,他就邀請大學生們給他的新房子進行監測。青年志愿者們當天就為老人進行了監測,發現老人新裝修的房子甲醛嚴重超標,建議他們暫時搬出新房,并告訴他采取了一些補救措施。3年來,南華大學低碳生活協會的青年志愿者還對母親河――湘江進行水質監測8次。為鄉村老百姓進行水井水質監測20余次,為3個工廠,4個社區,兩個鄉鎮進行大氣監測50余次。向當地政府環保部門提供調查報告10作份他們在服務中作貢獻,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和一致好評。通過環保低碳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們能自覺改變生活、消費方式,適度消費,減少浪費,掌握綠色生活的技能等。
[1]周媛(導師:彭攀).生態哲學視野下的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0,10,01.
[2]陳志剛.高校環保社團引導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思考[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8,04:446-448.
[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8.
[4]陳麗鴻,孫大勇.中國生態文明教育理論與實踐[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06.
[5]劉錚.生態文明意識培養[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2.
[6]徐大偉.大學生環境行為與環境教育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