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婕,趙艷紅,楊泉先,陳永剛
(1.昆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結核科,昆明 650041;2.昆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藥學部,昆明 650041)
動脈血氣分析是指通過對人體動脈血液中的pH 值、血氧分壓(PO2)、血二氧化碳分壓(PCO2)以及電解質(zhì)等指標進行測量,從而對人體呼吸功能和血液酸堿平衡狀態(tài)做出評估的一種方法。動脈血氣分析能客觀反映患者呼吸衰竭的性質(zhì)和程度,在指導患者診療過程中的氧療、調(diào)節(jié)機械通氣參數(shù)及糾正酸堿和電解質(zhì)失衡、監(jiān)測病情變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1〕。采血成功率及采集標本所需時間直接影響著化驗結果的報告速率和診斷、治療的準確性〔2〕。因此,臨床操作中提高動脈血采集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標本采集的準確性,對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及提高患者滿意度尤為重要〔3〕,現(xiàn)將使用一次性采血針在動脈血采集中取得的臨床效果整理報告如下,以期為臨床操作應用提供依據(jù)。
1.1 資料選取昆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結核科2019年1 月至2021 年1 月采集動脈血氣分析標本的486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動脈血采集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43 例。對照組:直接使用動脈采血器采血;觀察組:使用一次性采血針穿刺,穿刺成功后連接動脈采血器進行采血。研究對象分組時,充分考慮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體質(zhì)指數(shù)等可能影響配合程度和穿刺成功率的因素,排除休克等導致血壓嚴重降低、心臟疾病、全身中重度水腫的患者,排除股動脈采血患者(股動脈采血以垂直進針為首選)〔4〕,以保證兩組研究對象基本特征一致。為患者采集動脈血的護士均為工作5 年以上,且經(jīng)過專業(yè)指導及反復練習,熟悉操作規(guī)程和技能的護理人員。
1.2 動脈血采集方法觀察組:使用一次性采血針在搏動明顯處以30°~40°角沿動脈向心方向穿刺動脈(肱動脈、橈動脈、足背動脈均可),穿刺成功可見搏動性鮮紅色血液,用膠帶固定穿刺針柄,反折一次性靜脈采血針導管,分離管塞穿刺針頭,將導管接口與已按要求準備好的動脈采血器乳頭相連接,血液流入動脈采血器,空氣從孔室排出,孔室遇濕封閉,隔絕空氣,封閉標本,采血標本量足夠后拔出采血針,分離針頭與動脈采血器,將動脈采血器與塑料護冒旋緊隔離空氣,按要求處理標本并送檢,按壓采血部位5~10 min,防止局部血腫及淤青形成,同時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工作。對照組:使用BD公司生產(chǎn)的一次性使用預設型動脈采血器,在搏動明顯處直接以30°~40°角沿動脈向心方向穿刺動脈(肱動脈、橈動脈、足背動脈均可),采集動脈血標本,采血標本量足夠后處理及送檢同觀察組,同時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1.3 評價標準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進針能刺入動脈并采集足夠量標本為一次穿刺成功;進針若未能一次刺入動脈而退至皮下再行探查穿刺則為一次穿刺失敗。②動脈血標本采集準確率:所采集血液標本為動脈血(在釆血過程中看到隨脈搏搏動的血液為動脈血,如因某些原因?qū)е虏珓硬幻黠@者,可根據(jù)實驗室回報結果中PO2與患者血氧飽和度(SO2)進行相關性分析,或再次采血送檢進行結果比對等作為是否為動脈血判定標準〔5〕),且標本量足夠(≥1 mL),為動脈血標本采集準確。③采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拔針按壓10 min 后局部有無腫脹、淤青和血管痙攣等采血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④記錄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及投訴情況,1 分表示不滿意,2 分表示基本滿意,3 分表示滿意,4 分表示非常滿意。
1.4 統(tǒng)計處理使用SPSS 23.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動脈血標本采集準確率及采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動脈血標本采集準確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采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29%(8/24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70%(26/2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動脈血標本采集準確率、采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投訴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技術水平、服務態(tài)度和健康宣教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總體滿意度較高,投訴情況較少,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投訴情況比較[(±s),n(%)]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投訴情況比較[(±s),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護理滿意度/分 總體滿意度 投訴情況護理人員技術水平 服務態(tài)度 健康宣教對照組 2.86±0.74 2.44±0.69 3.01±0.66 218(89.71) 9(3.70)觀察組 3.49±0.61* 3.39±0.64* 3.43±0.61* 236(97.12)* 1(0.41)*
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指出:錯誤的血氣分析結果遠比不檢測的后果更為嚴重。為保證血氣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臨床工作中應積極探索更為合理、有效的標本采集方法,盡量規(guī)避可能對檢查結果有影響的因素,以提高標本采集質(zhì)量。本研究能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確保動脈血標本采集的準確性、減少動脈穿刺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提高患者滿意度。
有研究〔4〕顯示,在肱動脈、橈動脈、足背動脈這些淺動脈采血中宜采用30°~40°角的斜進針法,與本研究中使用的動脈采血進針方式一致。本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不同的穿刺針采血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明顯差異,分析原因如下:①使用動脈采血器直接刺入血管采血,在一些消瘦、骨突明顯、關節(jié)畸形的患者中,進針方向及角度常常受到限制,穿刺過程中很容易對穿血管,甚至傷及附近骨膜及神經(jīng),引起局部血腫和激烈疼痛,疼痛和傷及神經(jīng)都極易導致血管痙攣,使穿刺失敗〔6〕;②使用一次性采血針穿刺血管能有效解決上述難題,因一次性采血針中間連接部分為軟管,可提高穿刺者操作順應性,受目標血管附近骨突、關節(jié)影響較小,臨床使用可選血管范圍廣,能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本研究中,兩組患者使用的動脈采血器均為BD 動脈采血器,因其針芯較輕,孔室便于空氣排出,這一設計雖利于動脈血采集過程中血液隨動脈壓直接涌入采血器,但人體生理解剖結構動脈和靜脈解剖位置毗鄰,動脈穿刺過程中容易誤入靜脈。如果針尖誤入一些靜脈壓較高患者的靜脈,也會使靜脈血直接進入采血器,造成采血者不能判定所采集血液是否為動脈血的情況,存在反復穿刺送檢情況,而盲目送檢不僅會干擾檢驗科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還會影響檢驗報告的及時性,造成疾病診治的延誤〔7〕。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動脈采血器直接穿刺采血的方法,不可避免會發(fā)生上述情況,而且一次性動脈采血器穿刺成功后常因固定困難、容易滑脫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壁,導致采血標本量不足、血管壁破裂血腫形成等情況的發(fā)生,上述兩個因素是造成對照組標本采集準確性低的主要原因。觀察組使用一次性采血針穿刺動脈血管成功后,分離管塞穿刺針頭前,一次性采血針中間軟管部分可見隨脈搏搏動的血液,能非常直觀地辨別所采集血液為動脈血,且一次性采血針針柄固定方便、不易移位,很容易采集到足夠量標本,同時不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可大大提高所采集標本合格率。
本研究中,觀察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標本采集準確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采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一次穿刺不成功后,與患者溝通取得再次穿刺機會和配合就比較困難,容易發(fā)生糾紛,且穿刺所致疼痛和焦慮會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8〕。針對患者滿意度的調(diào)查結果也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估各項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見使用一次性采血針采集動脈血可有效減輕患者痛苦,同時減輕其心理壓力,提高護患溝通有效率及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進一步說明使用一次性采血針在患者動脈血采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良好,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