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奕,李培軒,唐 俊,劉 亞,喻 珺,葉夢雅
(攀枝花市婦幼保健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語言發育遲緩主要表現為開始說話的年齡晚、語言發育進程緩慢、語言表達能力明顯低于同齡正常兒童〔1〕。全面發育遲緩、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兒童語言發育遲緩不僅會導致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差,還會阻礙其正常的人際交流,從而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發展〔2〕。18~36 月齡是兒童語言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家長容易觀察到兒童語言發育異?!?〕,因此,本研究對攀枝花市該月齡段的兒童進行語言發育相關調查,以期了解攀枝花市兒童早期的語言發育遲緩狀況,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在攀枝花市仁和區、東區、西區以區婦幼保健院為中心,各社區作為抽樣點進行整群抽樣,抽取所選社區18~36月齡全部兒童作為調查對象,其中,仁和區362 名,東區1 058 名,西區606 名,共2 026 名。
1.2 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進行基礎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母孕期、圍生期及兒童早期異常表現,具體包括:①母孕期的危險因素:包括胎次、流產史、藥物史、母親情緒、感染史等;②圍生期危險因素:包括產式、胎位、孕期、產程、窒息史等;③嬰幼兒期的危險因素:包括高熱史、頭部外傷史、聽力篩查等;④家庭帶養環境因素:包括帶養人文化程度、生活環境、父母關系、幼兒生活環境、帶養環境等;⑤兒童心理行為發育預警征象〔4〕。
1.3 評估診斷方法問卷調查中語言發育遲緩可疑的兒童預約到攀枝花市婦幼保健院進行相關檢查,包括嬰幼兒語言發育篩查量表、GESELL 發育診斷量表、體格檢查、聽力測試、ASD 等,根據評估檢查結果進行相應的診斷、康復治療。GESELL 發育診斷量表中,語言能區發育商數得分低于86 分,則判定為語言發育遲緩;存在2 個及以上能區得分低于86 分,則診斷為全面發育遲緩〔5〕。其余根據臨床診斷標準進行相應診斷。
1.4 統計分析使用SPSS 20.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計量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調查總體情況發放調查問卷2 026 份,回收有效問卷1 957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59%。共檢出語言發育遲緩兒童164 例,檢出率為8.38%,其中,僅語言能區發育遲緩兒童14 例,占8.54%;全面發育遲緩兒童137 例,占83.54%;ASD 兒童8 例,占4.87%;腦癱兒童1 例,占0.61%;聽力障礙和腭裂兒童各2 例,分別占1.22%。
2.2 語言發育遲緩在不同性別、不同月齡分布情況見表1。各月齡間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1,P>0.05)。語言發育遲緩男女檢出率之比為3.8:1,性別間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76,P<0.01)。18~24 月齡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檢出率為5.20%;25~30 月齡兒童檢出率最高,達12.53%;31~36 月齡兒童檢出率為6.64%。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在各月齡組間的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1,P<0.01)。

表1 各月齡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情況表[n(%)]
3.1 流行病學語言發育遲緩是3 歲前兒童最常見的發育性問題之一。據國外相關文獻報道,2 歲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發病率為15.0%,3 歲兒童為2.6%~8.3%,學齡早期兒童為7.0%〔6〕。國內有報道表明,24~29 月齡兒童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檢出率為16.0%,其中,男童檢出率為16.2%,女童檢出率為15.2%,30~35 月齡兒童檢出率為6.5%,其中,男童檢出率為8.3%,女童檢出率為2.6%〔7〕。苑赟〔8〕研究表明,1~3 歲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總發病率為5.58%,其中,1~2 歲兒童發病率為9.99%,2~3 歲兒童發病率為6.51%,語言發育遲緩發病率男孩高于女孩。華麗等〔9〕研究表明,1~5 歲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診斷為全面發育遲緩的占83.25%,其中,男孩占78.47%,女孩占21.53%,男女檢出率之比為3.6∶1。栗書艷等〔10〕發現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中語言發育障礙合并其他能區發育障礙的比例約為71%。目前,我國還沒有關于語言發育遲緩的全國性大規模調查,沒有各年齡段確切的統一數據,已報道的文獻中各地區調查范圍、調查方式及年齡段各不相同,因此得出的發病率存在較大差異??傮w來講,男孩發病率高于女孩、2 歲為發病高峰期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本研究采取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對攀枝花市18~36 月齡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結果顯示,該地區該月齡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發病率為8.38%,其中,全面發育遲緩兒童占83.54%,男女檢出率之比為3.8:1,與華麗等〔9〕研究結果相似。25~30 月齡語言發育遲緩檢出率最高,達12.53%,其中男孩檢出率高達17.76%,與鄒園園等〔7〕研究結果相似;在18~24 月齡兒童中語言發育遲緩檢出率為5.20%,明顯低于苑赟〔8〕研究結果,這可能與本研究前期的問卷調查有關,問卷調查由家長填寫,問卷中語言發育遲緩可疑的才到醫院進行相關診斷檢查,很多家長在早期不認為患兒語言發育有問題。有調查表明約81.3%的家長在患兒1~2 歲時認為患兒目前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正常同齡兒童在同一水平或稍落后,家長對兒童語言水平的判斷高于量表測評結果〔11〕。
3.2 病因調查發育性語言障礙是指患兒排除器質性、聽力損傷及嚴重神經精神疾病后,在理解或使用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及其他信號系統方面存在障礙,是兒童最常見的發育障礙〔3〕。本研究診斷分類中,僅語言能區發育遲緩和全面發育遲緩的兒童屬于發育性語言障礙兒童,二者占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92.07%(151/164),與苑赟〔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攀枝花市發育性語言障礙的發病率為7.72%(151/1 957),與上海市發育性語言障礙的發病率7%相似〔3〕。本研究中ASD 的發病率排第3 位,占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4.87%(8/164)。2020 年美國報道稱ASD 發病率為1.85%(1/54),其中約52.74%的ASD 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12〕。其余導致語言發育遲緩的病因占比非常少,包括聽力障礙、腭裂、腦癱等,本研究中聽力障礙和腭裂的檢出率均為1.22%,腦癱為0.61%。雖然聽力障礙、腭裂患兒均出現語言發育障礙,但因其疾病本身的發病率不高,所以在病因中占比較低。據報道,我國目前聽力障礙兒童的發病率約為1.05%〔13〕,腭裂的發病率為1‰~2‰〔14〕,腦癱的發病率約為2‰〔15〕。
綜上所述,在攀枝花市納入本次研究的兒童中,語言發育遲緩男孩比例明顯高于女孩,25~30 月齡是語言發育遲緩檢出的高峰期,絕大多數為發育性語言發育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