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鐵玉
(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1900)
建筑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行業,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社會大發展的機遇期,建筑市場過度繁榮,建設活動突飛猛進,出現了大量的城市改舊建新、路橋涵隧新建里程屢屢刷新記錄、老工廠技改擴能新工廠快速長成、城中村老宅拆舊建新、商品房寫字樓如雨后春筍般瘋狂生漲等現象,工程的數量和規模也愈來愈大,巨型甚至超級工程遍布全國各地,建筑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環境,社會和居民生活均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然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人們在享受物質極大豐富、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時,卻也不得不承受著由此帶來的種種后果:環境遭到污染和破壞;資源、能源、土地等或浪費、或破壞、或不可持續的過度開發;施工過程中硬化道路、場地產生了大量的固體廢棄物,也改變了地表水滲流路徑;大量的重復建設消耗著本就稀缺的寶貴資源;大規模的建造拆遷產生了大量的垃圾;臨時建筑的正式化、長期化造成一次攤銷成本過高,拆除時形成大量垃圾污染源和巨大的沉沒成本;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技術消滅了大量的傳統建筑和技術;更多的非環保建筑將污染源帶入人們生活,侵蝕著人們的身心;大拆大建的斷層式發展讓城市與歷史脫節,并給未來埋下了難以承受之痛。
如何讓建筑為生活服務,如何讓構建建筑的過程更好地為民生服務,如何讓當期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這些問題使綠色建筑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綠色施工也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出路。
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并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四節一環保”)[1]。實施綠色施工,應依據因地制宜的原則,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和地方相關的技術經濟政策。
綠色施工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和體現,是綠色施工技術的綜合應用。綠色施工技術并不是獨立于傳統施工技術的全新技術,而是用“可持續”的眼光對施工技術的重新審視,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施工技術[2]。
綠色施工技術除了文明施工、封閉施工、減少噪音擾民、減少環境污染、清潔運輸等外,還包括減少場地干擾,尊重基地環境,結合氣候施工,節約水、電、材料等資源或能源,環保健康的施工工藝,減少填埋廢棄物的數量,以及實施科學管理、保證施工質量等[3]。
綠色施工是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實施綠色施工,應進行總體方案優化。在規劃、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綠色施工的總體要求,為綠色施工提供基礎條件[1]。
實施綠色施工,應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階段進行控制,加強對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1]。
簡言之,就是對建筑施工全壽命周期(應是建筑項目全壽命周期的子集)“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系統配套、各司其職”,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每一個工作目標均是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境保護(“四節一環保”),概括為關鍵詞就是“節約、保護、安全、健康、可持續”。
綠色施工必須執行的標準體系可歸納為6個層面(見圖1):(1)國際標準;(2)國家標準;(3)行業標準;(4)地方標準;(5)企業標準;(6)項目標準。標準條文主要分為推薦性和強制性兩大類,其規律是標準層面愈高,推薦性條文愈多、強制性條文愈少;標準層面愈低,推薦性條文愈少、強制性條文愈多。

圖1 綠色施工標準體系
國際標準主要指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國家標準目前主要有2個:
(1)2007年9月,住建部頒布了《綠色施工導則》,其中提出了明確的概念,實現“四節一環保”(節能、節材、節水、節地和環境保護)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動。
(2)2010年11月,住建部和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聯合頒布《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GB/T50640-2010)。
這些標準體系在具體項目上執行時,將根據項目本身的特征、位置、對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程度、當時當地的各級管理層級對綠色施工的要求等綜合確定。
從北京綠色奧運到上海世博會,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技術得到了集中展示,給普及、推廣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技術一個難得的機遇,相關技術和研究也開始漸受關注,逐步成為學界和業界時尚、前沿的新寵,陸續有一些綠色施工的嘗試和小范圍的應用。但從整個建筑業的規模(統計表明:多年來整個建筑業直接完成的建筑安裝工程總額一直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0%以上。)、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的可接受程度來說,綠色施工的應用還遠遠不夠,議論得多、做得少、看得多、干得少。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1)認識誤區:市場主體各方對綠色施工的認知尚存在較多誤區,往往把綠色施工等同于文明施工。甚至狹隘的認為綠色施工就是施工單位的事情,就是針對施工單位提要求、下罰單,從來沒有考慮工程項目施工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單獨靠施工單位的努力是無法達到綠色施工要求的,施工單位能夠做到和控制的是在職責和能力范圍內貫徹落實好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施工原則,但與其配套產業鏈的支撐則不是施工單位所能左右的。
(2)機制不順:建設工程施工相關各方中政府、投資方、設計方、施工承包商、材料設備供應方、監理方等主體對落實綠色施工的協同機制尚不順暢,還沒有建立起“責任清晰、目標明確、考核便捷”的政策、法規和促進實施體系,使綠色施工難以落實到位。
(3)機理不對:我國傳統的建筑施工是以追求工期為主要目標,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處于從屬地位,當工期與節約資源和環保發生沖突時,施工單位不惜拼設備、拼材料、拼人力,從而造成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建筑施工是傳統產業,手工勞動仍占主導,而所用的機械也大都屬傳統設備,客觀上增加了防止污染的難度。長期以來,施工生產中的固有模式也是妨礙實行綠色生產的障礙[3]。目前,綠色施工管理中,政府、投資方對施工過程管理中存在“禁止”得多,“疏導”得少,如渣土運輸和平衡及棄土場地的落實問題,找不到棄土場會加大道路保潔壓力,進而降效加大成本。
(4)動力不足:一些綠色施工技術的運用需要增加建筑成本,如無聲振搗、節水、節電、節能設備等,而這些是卻沒有相應的費用來源,施工單位實施這些技術的主動性明顯不足。當前的建筑項目招投標體系決定了施工單位處理行業劣勢,價費均參與競爭,人工費、材料費還在不斷的上漲中,施工單位無法壓縮直接成本,只能用微薄的利潤以及措施費、技術開發費、新裝備使用費等來競爭,甚至規費和不可預見費等也參與了競爭,造成“不簽訂合同就是等死,簽訂了合同就是找死”的惡性循環,合同簽訂后責任無限放大,具體執行的費用卻無從談起。部分企業總部注重市場形象而被動推行部分項目的綠色施工,或倒閉部分企業不注重自有或掛靠品牌而以各種方式投機取巧降低成本。這種情況下推行綠色施工的動力嚴重不足。
實施綠色施工需要系統考慮工程建設項目相關方的協同機制創新、綠色施工低成本化實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實施綠色施工的驅動力等方面進行努力,形成良性發展。下面是綠色施工各相關主體的職責和努力方向:
(1)政府或行業協會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強制淘汰部分低效、高耗的施工技術或工藝,推動產業及技術升級,推動綠色施工相關產業的配套改革和完善,以政策法規引導、推行綠色施工的配套管理體制改革,強制推行建筑設計、施工、建材、場地利用、固體廢棄物、廢水、渣土泥漿等的配套處理,建立區域性建筑垃圾綜合處理設施和渣土平衡棄置設施,建立裝配式建筑的研究、設計、生產、裝配、維護等完整產業鏈以推動建筑工業化的普及,建立“四新”革新推動技術進步的激勵機制,配套建立、健全建筑材料及構配件的集中工廠化加工配送中心,為綠色施工從源頭、過程、終點全項目周期的配套服務。
(2)城市規劃、市政、環衛、交通、水務、電力、工商等職能管理單位需要從城市管理、運營、發展的視角,解決好項目綠色施工的配套保障條件,建立健全“疏”“堵”結合的管理機制,如渣土平衡棄置協調、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協調、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與豐欠調用機制、工地進出物流運輸路線或時段協調、交通導流或導引、工地與工廠的配套等。
(3)建設單位作為項目建設過程的主導和責任單位,應從立項開始就將綠色施工的相關理念、要求貫徹到項目各個環節,設立有保障的綠色施工基金,采用合理的招投標規則和管理制度,組織好項目設計、施工承包商、監理、材料設備供應商、用戶共同為項目實現綠色施工創造好必要條件,調動各方積極參與、推進綠色施工技術普及提升,及時協調內外部環境各方,保證綠色施工可順利實施。
(4)施工單位作為綠色施工過程的執行者,必須重視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對施工的全過程做好策劃、組織、善后處理,將綠色施工的理念和要求貫徹到項目施工的每一個環節,確保“四節一環保”在施工過程得到很好的落實,并不斷研究、開發新的綠色施工技術,提升本單位乃至整個行業的綠色施工水平,創造企業和社會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5)設計單位作為項目產品的直接設計者,應在項目設計過程中,以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的理念指導設計工作,選用符合綠色施工要求的設計技術、建造材料、運營設備,為綠色施工的貫徹落實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
(6)監理單位作為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者,在建造過程中應按照綠色施工執行的標準,有效地進行監督、指導。
(7)建設行業主管部門應該充分發揮好行業監管作用,協調招投標價格競爭機制,讓綠色施工措施費成為工程量清單中單列不可競爭價格,同時還要監督建設單位設立綠色施工獎勵基金,對綠色施工技術研究、實際應用等進行專項獎勵,推動建造行業推廣、應用、發展綠色施工技術,增強應用效果。
(8)社會各界均是項目建造環境的相關方,均有責任和義務履行好監督施工過程的綠色化程度,保證施工過程的規范運作。
綠色施工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整個產業鏈各相關方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四節一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產業協同機制創新是建立綠色施工實施外部環境創新、建立行業產業鏈與項目產業鏈按綠色施工目標協同運行的根本所在;技術進步是綠色施工實施的關鍵,產業鏈中各環節相關方均需共同研究、改進現有施工技術,淘汰落后工藝、設備、材料、技術、管理思路,改善配套產業的綠色化服務和應用技術,發展綠色施工技術并加大推廣、普及應用;綠色施工實施需要持續的驅動力,需要應用行業引導、行政監管、經濟杠桿和愿景激勵等產生協同作用力,需要各方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共同做好保護與發展、創造與傳承、優化環境與家國發展的協調、有序、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機制,共同為“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園”、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而努力。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綠色施工導則[S].2007.
[2]竹隰生,王冰松.我國綠色施工的實施現狀及推廣對策[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5(1):97-100.
[3]竹隰生,任宏.可持續發展與綠色施工[J].基建優化,2002(4):33-35.
[4]中國建筑科學院.GB/T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5]劉洪峰,廖小烽.談綠色施工[J].基建優化,2005(6):27-28.
[6]肖緒文,馮大闊.建筑工程綠色施工現狀分析及推進建議[J].施工技術,2013(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