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 王冬雪
小學語文教學主體地位 學生新課程改革提出學生是信息的主動加工者,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明確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枯燥灌輸式教學,要充分放權,為學生主體參與提供更多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合作。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快樂學習
興趣是一切行為的先導,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源泉,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要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就要激起學生對語文學習濃厚的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怎么會展開主動學習呢?只有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來完成,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針對小學生天性好動、喜愛新鮮事物的特點,來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自然會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參與意識,這正是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前提。
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增強學生主體意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處于被管制地位,在教學中處于次要地位,只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并沒有真正參與到探究教學中來。這使得學生潛意識里的主體意識逐漸喪失。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必須要轉變這種對立的師生關系,使師生關系平等、和諧,讓學生感受到自身被尊重、被認可,意識到自己是與教師平等的學習體,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到教學中來。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二者平等的關系,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心理需求,將學生視為與教師一樣平等的學習主體來對待,這樣自然可以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其次,教師要信任學生。小學生雖小,但是卻有著鮮明的個性、巨大的潛能。我們認為學生小,無法展開自主探究,因而代替學生的思考,無法將學生的探究活動推向高潮,而一味地包辦代替。我們要相信學生,要充分挖掘學生巨大的潛力,讓學生能夠展開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教師起指導作用,輔助學生完成自主探究。
三、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起到開發智力、激活思維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基礎與認知水平來有意地設計問題,制造懸念,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而讓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讓學生獲取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學習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要讓學生敢于挑戰,勇于發表個人不同見解,大膽地提出問題,并讓學生就此展開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發現與創造的樂趣。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學生主體學習意識,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在探究中確立學習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探究的主人,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總之,我們要轉變觀念,樹立新思想、新觀念,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的激情,讓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全面發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