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梅
在新課標實施以后,我國大部分學校都開始重視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成為有助于我國社會建設、我國經濟發展的優秀人才。鑒于此,我國各大學校必須要高度重視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德育滲透工作,從數學知識中發掘可以提高學生德行的內容,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利用,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數學教師必須要將數學知識中蘊含的德育知識充分利用起來,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本文就針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進行相關的闡述。
數學教學德育滲透素質教育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日益密切,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國外的思想理念、道德標準等也對我國的社會思想有著一定的影響。在這種大背景下,如果不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就極有可能受到西方糟粕思想的影響,使社會道德朝著病態方向發展。鑒于此,我國各大高校必須要高度重視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錯誤認識,他們單純的認為德育滲透僅僅只是文學教育的事情,與數學等理科教學無關。其實不然,數學也是反應客觀世界規律的重要知識之一,其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進取心以及創新精神。通過學習數學知識,學生可以從數學方面加深對社會、對人生、對國家的認識,可以通過對各種數學知識的了解增加學生的民族榮譽感。舉個簡單的例子,人們常說“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這其中的“五千年”就屬于數學知識的范疇,而將這個數據與歷史聯系起來,便增加了學生對我國歷史的認同感。由此可見,數學知識本身就蘊含著德育因素,老師只需要將其發掘出來,并將其與德育有效的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德育教學。本文就從遲效性、隱蔽性、整體性、層次性、開放性五個方面對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特點加以闡述。
一、遲效性
數學中的德育滲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立馬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要將靜態的書本知識變為解決實際生活中多變的道德問題的能力,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絕非一蹴而就。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激發每個學生的道德思維。對于數學教學而言,還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合作互動,不僅可以發展學生求同存異的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深化道德認識,逐漸形成自己的道德標準,形成自己的世界觀、道德觀及人生觀,幫助學生朝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
二、隱蔽性
在現今的數學教材中,大部分的思想教育內容都寓于知識體系中,而并沒有直接的呈現出來。如何才能發掘數學教材中的蘊含的道德思想,這就需要學生認真的鉆研數學教材,發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比如在講授統計表這章知識時,老師可以將改革開放以后的一些數據列舉出來,讓學生自行練習,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我國近幾十年來的發展成就,加深其對我國歷史的認識。在講某些公式的教學時,向學生適當補充發明者及發明過程,比如我國最早有關勾股定理的記錄要比歐洲國家早幾百年;第一個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后七位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祖沖之,這也比歐洲國家早了數百年。將這些數學故事講給學生,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整體性
數學中的德育教育不是獨立的,是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數學學科中各種概念定理間的聯系、發展變化規律是無窮無盡的,在教學中利用學生思維發展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了解事物間的聯系和變化規律,逐漸培養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不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學生理性認識,提高毅志力,面對困難的承受力,進而提高學生自身整體素質。
四、層次性
數學知識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一般到特殊,在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也要遵循這樣的規律,同步進行。對于學生思維的成長進程來說,具有階段性和順序性的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也必須要重視學生思維成長的特點,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導學生發現、發掘寓于數學知識中的德育內容。同時,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應該以提高學生自我滲透的自覺性為主,而不可強行給學生灌輸。可以根據數學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把握時機,適當、適量的進行德滲透。數學教學工作不應再局限于解題技巧、數學概念等智力因素系統內,而應該將學生的道德培養、品格鍛煉也納入數學教學目標中,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到的不僅僅只是數學知識,同時還有道德修養、性格品質的提升。
五、開放性
對于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而言,切不可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應該將其與課外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適當、適時、適量的開展一些有助于學生道德修養提升的數學活動。比如在學習數據整理這一章的知識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在家調查自己家每天使用的垃圾袋數量,然后再以每天的數量為基礎,計算一周、一個月、一年的垃圾袋使用量,最后再將其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教育學生重視環保工作,以此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
其實在數學知識中,蘊含著很多的真理以及很多的美學。縱觀數學發展史,不論是為了發現無理數而喪生大海的希伯斯,還是因為沉迷數學知識而死于戰亂的阿基米德,他們都是真理的踐行者。將教學知識與數學家的故事聯系起來,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強化其記憶,而且還能讓學生認識到無論做什么事情只有經過自己的奮斗,才能有所收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由此可見,作為教師我們擔負著教書和育人的雙重任務。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把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培養良好品質緊密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德育教學,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劉婧.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功能及途徑\[J\].價值工程,2011,30(28):212.
\[2\]王定輝.教書又育人,數學老師亦可兼顧——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4):187.
\[3\]王明星.初中數學班主任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3,(6):117.
\[4\]藺運濤.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時代報告(下半月),2012,(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