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友
在朗讀教學中,讓學生快樂地朗讀,在朗讀中享受快樂,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人在課中,課在人中,人如其課,課如其人。教材是快樂的,讀書是快樂的,課堂是快樂的。
朗讀教學快樂閱讀興趣在課程改革進程中,課程觀念的更新、教學理念的碰撞,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新教材帶來的人本對話,無不向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挑戰。從語文教學的角度講,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促進學生個性的張揚、教師角色的轉換,應該首先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會朗讀是語文區別于其他學科的優勢所在,只有引導學生讀出情感變化,讀出波瀾起伏,讀出原汁原味,才能享受朗讀的樂趣,產生獨特的體驗,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讀是語文區別于其他學科的優勢所在,引導學生讀出情感變化,才能享受朗讀的樂趣,受到情感的熏陶,產生獨特體驗。
一、抓住關鍵詞句,指導學生讀出情味
如《難忘的一課》中的“這里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在‘光復了,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和“我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臺灣教師的手,但是想不到還有什么話,比他剛才教給孩子的那句簡單的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朗讀這些語句時,教師要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然后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來,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這個禮堂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在光復了,畫上了中國自己的偉人,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誼使作者的眼睛濕潤了。也確實只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才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全部感情。在教學時,緊緊抓住“光復”一詞,引導學生在理解句子的含義基礎上讀出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自豪感情。
二、抓住人物語言,指導學生體驗角色
如《自己去吧》中,小鴨媽媽和小鴨、小鷹媽媽和小鷹的對話,《胖乎乎的小手》中爸爸、媽媽、姥姥和蘭蘭的對話等,都是極好的語言訓練材料。學生對分角色朗讀興趣濃、熱情高、參與意識強,在教學時,老師可利用學生分小組讀、指名讀、開火車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體驗讀書的快樂。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增強語文課堂的活力,而且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三、抓住人物語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朱作仁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讀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將相和》一文時,教師讓學生找出廉頗說的話來讀一讀,引導學生抓住“很不服氣”這句話來理解整段話,突出他有“計較個人地位”的思想。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語氣要讀得穩重些;“得給他個下不去”要讀得緩重些來突出廉頗對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氣。而藺相如又是怎樣對待廉頗的呢?要引導學生認真朗讀藺相如說的那段話。“秦王我都不怕,還怕廉將軍嗎?大家都知道,秦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就是因為我們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攻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的利益啊!”教師要特別指導學生讀好第一句,可用兩種不同的語氣來指導,第一種要用普通反問句時的高聲調、重語氣來讀,第二種用沉緩的語氣來指導,讓學生對比,哪一種語氣讓人覺得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種語氣更能反映出藺相如對敵狠,對己和的高尚品質。通過這樣的朗讀訓練,把學生的學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從而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從閱讀中去感悟讀書的快樂。
四、適時范讀,激發朗讀的興趣
人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在朗讀教學中,教師的“身教”“領門”,即恰到好處的范讀對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乃至語文素養的達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睜眼看看現狀,原本應是“讀書課”“誦書課”的語文課成了“講析課”“習題課”;教室里教師聲情并茂、抑仰頓挫的朗讀越來越少,校園里的瑯瑯讀書聲似成美好的回憶……開口讀書,常用漢字讀錯、常見語句讀破,文章韻味讀沒,感人肺腑的文章被念得傷痕累累、支離破碎,如此現實,怎能不令我們驚心、擔心、憂心!
教師范讀是讓學生感知教材、生發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在《往事依依》中回憶了她中學時代的國文老師和白話文老師,她在文中這樣寫道:“國文老師教古文喜歡大聲朗誦。記得有一次教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師朗誦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著,真是悲歌慷慨,我們這些做學生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滿眼風光的北固樓,望著滾滾長江水,回顧千古興亡事,總是感慨萬端。不用說,這首詞‘我至今還能背得滾瓜爛熟。‘我就是從那時開始愛讀辛棄疾詞的。” 正是有了教師的全情投入,搖頭晃腦,音調或婉轉,或鏗鏘,如癡如醉的朗讀,才成就了魯迅、于漪、劉國正等杰出的人才。試問,從古到今哪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演說家、文學家、教學家,不受教師朗讀的影響呢?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一輩子的,他聲情并茂、抑仰頓挫的朗讀是點燃學生朗讀的火焰,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歌聲。
學生模仿力強,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學著老師讀,他們覺得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因此,教師的范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范讀時機的選擇也要恰當,不是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就范讀,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時候范讀依具體情況而定,可在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范讀,在學生要求范讀時再范讀,教師要做到語言準確,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關愛生命、著眼發展、以學定教、發揚民主、以情感人、強化語感、引導質疑、敏于點撥、鼓勵創見”。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人在課中,課在人中,人如其課,課如其人。教材是快樂的,讀書是快樂的,課堂是快樂的。關鍵是快樂在于發現,在于創造,更在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