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煥明 姜曉敏
圖說歷史
初中歷史教學運用初中歷史新課標明確提出將歷史圖文資料納入重要的課程教學資源,這既是一種重要的歷史信息承載體,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工具與學習工具。這些圖形資料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是一部無字的史書,同時與文字比起來更具趣味性與形象性,更加富有說服力。現行初中歷史教材與新課改同步,非常重視這些歷史圖片圖形等資料的利用,圖文并茂這是歷史教材的一大特點。如何充分發揮教材特點,有效運用這些圖形資料是擺在歷史教師面前的新課題。
一、增強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對于學生的認知活動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些圖形資料是量化的歷史材料,對于初中生來說,比起枯燥的歷史文字材料更加富有趣味性,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對歷史學習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動機,促進學生主體參與,有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體性,教學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除了要運用教材上的插圖,還要利用互聯網收集相關的歷史照片、史料、古畫等充實到教學中來,將那些枯燥的文字史料轉換成形象直觀的圖片,減小學生的閱讀量,引發學生關注,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種,讓學生以輕松愉悅的心態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實現被動參與為主體參與、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轉變,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與快樂學習。
二、增強教學形象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初中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更容易從直觀的事物中獲取大量感性材料,并由此上升為理性認知,這樣才能達到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牢固掌握與靈活運用,這是學生的學習規律。教師枯燥的講解,學生的機械記憶,只會讓學生陷入被動學習、死記硬背中,而不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全面理解與靈活掌握,這樣的教學是低效的。采用圖說歷史教學法,能夠將那些枯燥的歷史知識寓于形象直觀的圖片、圖表等中,這大大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使得枯燥抽象的歷史知識更加系統化、直觀化而具體化地展現出來,這樣更加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三、教學情境直觀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
歷史教學目標不只是要讓學生識記發生過的歷史史實,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歷史思辨能力,提高學生歷史素養。傳統教學只會陷入機械記憶史實的誤區,而將歷史與現實割裂開來,學生只是在機械記憶,并未發揮歷史學科的功效。而采用圖說歷史教學法,可以將史實以直觀而形象的圖形方式來展現,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折射歷史,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政治環境等來理解,能夠避免孤立的講與機械的記憶,而是可以站在人類政治、經濟文明史上來學習,能夠將某個知識點向縱向與橫向挖掘,避免孤立片面,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與能力。
總之,圖說歷史教學法符合歷史學科學習規律,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理解,培養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