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娟
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對學生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在未來通過閱讀獲取大量的有效信息豐富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質,為將來更深遠的學習打好基礎。閱讀能力培養的過程又是對以前英語詞匯、短語、語法學習的鞏固和加深,因此如何在新課標下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值得探討的。
初中英語閱讀能力新課標在英語教學中,要綜合運用聽、說、寫能力,在進一步提高聽、說、寫能力的同時,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提高閱讀能力,是提高聽、說、寫能力的關鍵。通過閱讀,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語言知識,增加了詞匯量和了解了英語國家的社會及文化等,交際時就不會因為知識或詞匯的貧乏而言不達意,寫作時才能語言地道,內容豐富。學生只有掌握了閱讀技巧才能提高閱讀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說明閱讀教學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既是廣大英語教師關注的問題,也是英語課堂教學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怎樣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對于不少學生,特別是一些普通中學的初中學生,閱讀理解是他們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難點。應試教育又使許多學生忽略了英語閱讀,對英語閱讀越來越不感興趣,嚴重制約了他們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英語閱讀中有很多因素對閱讀質量起到積極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合理利用這些因素能促進學生英語成績的提高。因此中學英語教學應把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作為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之一。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閱讀信心
教師應通過設計閱讀任務明確每次閱讀的目標,即給予學生明確的閱讀目標,從而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樹立學習信心。例如,在學習某一課文前,教師可以設計與課文相關的有趣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去收集、整理,且提出幾項有一定的挑戰性的閱讀任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閱讀、思考或討論,得出完成這些任務的構想或方案。最后讓學生在課堂上用口頭或書面報告的形式進行匯報。這種任務驅動策略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學生通過合作、思考和競爭,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從而一步步增強學習信心。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
好的閱讀習慣對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好的閱讀習慣并非一下子就能養成,它需要在正確的指導下,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行成。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1.閱讀時,克服疲勞和倦怠的心理。閱讀是一種艱苦的智力勞動,它與一般的體力勞動相比更為艱苦,體力和腦力的消耗都很大。然而在閱讀過程中,過分的疲勞、緊張和焦慮都有可能使讀者產生一種倦怠的情緒。這種情況下,讀者的閱讀興趣銳減,對實現閱讀目標信心不足。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學生一般在做前面閱讀文章時興趣很濃,做后面的閱讀文章時就會感到厭倦、急躁,甚至放棄閱讀,題目的解答也采用猜測的方式,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答題的正確率。因此,教師必須努力使學生克服在閱讀中產生的消極、倦怠的情緒,培養積極閱讀的興趣。
2.克服不良的閱讀習慣,如手指著單詞讀,頻繁地查字典,因為這樣在閱讀時容易把文章信息弄得支離破碎,導致閱讀速度慢,理解不透徹,文章把握不準確,或逐字逐句的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的閱讀,抓住大意之后再進一步去理解內容。
(1)一旦開始閱讀,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改變逐字逐句閱讀方式,養成整體閱讀習慣。
(2)不要一遇到生詞就查字典,要通過上下文或構詞法等方面的知識來猜測,判斷詞義,這樣可以加快速度。
3.要以整句而不是以單個的詞作為意群單位去理解。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閱讀速度慢、理解不透徹、文章內容把握不清楚、答題準確率不高,考試時失分較多的弊病。
三、使用豐富的閱讀訓練方法
傳統意義上的閱讀訓練,容易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做、教師改的水平上。現代的英語閱讀教學,要求加強英語閱讀訓練主體的參與意識。因此,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型”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任務型”。“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規定的目標,感受成功”。具體到閱讀教學領域,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成為閱讀實踐的主角,并對閱讀活動提出明確的目標以及具體的操作要求、方法和步驟。比如,在閱讀一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先提出文章中可能出現的生詞,要求學生通過閱讀猜出其意義,然后設計幾個框架性的問題,要求學生讀后給出答案,最后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自己組織語言,給文章做總結或做一篇讀后感。有些故事性強的閱讀材料,還可以讓學生給故事做結尾或寫個續篇等。在這一點上,因為初中生水平有限,要求不宜太高,應以提供參與機會、激發參與意識和加大參與密度為主旨。
四、教材輔助,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能力的養成主要在課堂。通過閱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綜合、推理和論證的能力。教材中的題材廣,內容豐富,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材料。一方面,教師必須認真備好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課前要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內容,確定重難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步驟,并考慮到上課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和應對策略,這樣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學生閱讀之前,老師及時給學生提供有關背景知識的材料和預習練習。這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并能培養起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開一個好頭。
總而言之,想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還得多讀多練。如何使外語教學理論付諸于教學實踐,教學實踐又促使教學理論的飛躍,是擺在我們外語教學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我們要不斷加強自身英語教學的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英語閱讀教學能力,并用它來指導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