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艷 孫盼盼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運用語言藝術,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學生物教學中運用知識口訣化,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成功和進步,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增強學習興趣。利用生物科學史和科學家小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物高效課堂學習興趣知識口訣化語言藝術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強大內驅力。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對某一事物感興趣,就是這一事物最易誘發大腦皮層的興奮,且使興奮持續,而這種興奮則是大腦對事物認識、理解、記憶的最佳狀態。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將生物知識趣味化,在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去學習,掌握生物學知識,體會掌握生物知識的樂趣,將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成為取得教學成效的關鍵。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運用語言藝術,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生動形象,簡潔準確,富有情趣的語言才能像磁鐵般地吸引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如在講授反射這個概念時,我向學生問道:“什么叫反射?請xxx同學回答。”當這位同學剛一站起來,我接著說:“這就是反射。”教室里立即響起了一陣笑聲。笑聲剛停,我又說:“剛才同學們的笑聲也是反射。”然后在此基礎上向學生講述反射的概念。把《西游記》中的妖怪和轉基因動物聯系起來,把孫悟空嚼根毫毛能變出千萬個小猴和“克隆”動物聯系起來。教師在講授自然科學知識時,首先注重的是語言的科學性,其次才是語言的藝術性,但不能忽視語言的藝術性,因為它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運用知識口訣化,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學概念,規律多,死記硬背不但難掌握且容易遺忘,會大大挫傷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把一些難于理解和記憶的生物學知識編成朗朗上口的口訣來記,不但能激發同學們學習興趣且不易遺忘。例如,對于遺傳病遺傳方式的判定規律可總結為: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女病父子病為伴性;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男病,男病母女病為伴性。在DNA堿基比例計算中,可總結歸納為:不補(不互補堿基和的比)倒數(在DNA兩條鏈中互為倒數)第一(在整個DNA中比例為一),補了(互補堿基和的比)全都一樣(在DNA兩條鏈中及整個DNA中都是一樣的)。把一般生物實驗步驟設計編制成24字順口溜:“分組編號,單一變量,觀察記錄,結果結論,探究驗證,等量對照。”知識口訣化,學生熟讀后,很容易記住,學習中的畏難情緒也煙消云散了。
設疑置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懸念,這樣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容易激發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興趣,產生求知欲望。在講授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時,先設疑提問:“一對單眼皮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是什么眼皮?一對雙眼皮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是什么眼皮?”在講神經調節時,先設疑提問:“手突然碰到火,是先感覺到痛還是先縮手?”在講《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的實驗》結果分析時,可提問剛剛采摘的大蒜腌成糖醋蒜,再放到清水中,還能恢復原樣嗎?這些問題對于學生都有較強的吸引力,使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使之因急于了解為什么而認真聽課學習,并使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而問題的解答,又使學生對所學的生物知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一個人知識發展的過程來看,中學時期是求知欲和成功欲最強烈的階段。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滿足和維持學生的這些欲望,便能激發出學生強烈的課堂學習興趣。我曾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講了:物種之間的細胞融合,可提高生物產品的品質;田間中耕松土為何能提高產量;無籽西瓜是怎樣培育的;雜交水稻的培育原理等許多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的生物科學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聯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使理論再回到實踐,這樣不僅可使學生培養各種思維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必修二《遺傳和進化》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從興趣入手,讓學生提前調查自己和父母的一些性狀,如父母的眼皮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父母的舌頭能否由兩側向中間彎曲,對比看自己是什么性狀。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告訴學生那些現象就是生物的遺傳,那些現象就是生物的變異,從而點名課題。因為學生都是帶著想知道的問題聽講的,所以在聽課過程中特別認真注意,而且感到特別有趣,從而對知識產生了研究和創造的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利用生物科學史和科學家小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先后給學生講達爾文、孟德爾、富蘭克林、沃森、克里克等許多位生物科學家的簡短故事,使學生體會到生物科學曲折發展過程及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師以自己對生物科學的熱愛,對生物科學家的崇拜,為生物科學的成就所激動而產生的激情去感染學生,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并立志于生物科學的研究。
綜上所述,教師在授課時應采用多方面的、靈活的、適合教師和學生本身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的生物科學素質整體的提高。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積極的情感是學好生物學知識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只有增強生物教學中的趣味性,才能使學生樂學愛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紅.心理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
\[2\]張連鋒.初中生物教學情境創設“六大原則”\[J\].中學生物學.
\[3\]劉恩山,黨鳳良.初探高中生對生物學不同學習方式的興趣.學科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