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巖
美術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促進作用。美術教學不以單純的傳授美術技巧和知識為目的,更應通過美術教學,促進學生美術素質的提高。為了實現這一深層目的,良好美育氛圍的營造是前提保證。實踐證明,學生在良好的美育氛圍下,學習更加主動,創造力得到更好的發展。作為美術教師,應更新美術教學觀念,適當變換教法,設計符合初中生的美術活動,以促進學生美術素質的提高。在本論文中,筆者結合初中人美版教學案例,分析如何營造良好美育氛圍,以全方位提高學生美術素質。
初中美術美育氛圍美術素質營造途徑美術素質包含的內涵豐富,主要有美術文化知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藝術表現能力、審美能力、藝術創造能力等。新課改下,教育者越來越意識到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因此,隨著教育改革的浪潮,美術教師積極應對不斷變化的教學環境,從學生視角出發,以營造美育氛圍為切入點,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
一、充分利用課堂導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導入環節是非常重要的。課堂開始前,美術教師應利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興趣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旦被激發,就會以更為主動的姿態參與美術課堂教學。因此,美術教師可以引進美術知識、故事、創設情境、利用音樂、圖片、問題等方式作為導入。除此之外,美術教師還應思考導入與后續學習的關聯度,而不是空洞的、無意義的導入。以學習初中美術《用色彩表達情感》這一課為例。我利用情境導入新課學習:利用多媒體播放林妙可的《歌唱祖國》,同時讓學生思考在奧運會這種隆重的場合下,她為何穿紅色衣服?從這里,你了解穿紅衣有什么內涵和意義嗎?利用音樂、畫面等,學生的視覺、聽覺受到刺激,進而調動其學習主動性。教師繼續引導:色彩中的情感是與生俱來的嗎?不同的色彩所要表達的情感一樣嗎?此時,學生的思維被美術教師牽引住了,成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此可見,美術教師可以以情境和問題設計導入新課,逐步引領學生進入深層次的學習。此外,導入環節的效果如何與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有著莫大的關系,因而導入應以輕松、愉快的方式進行。
二、豐富美術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美術素質
教師的教法決定了學生的學。因此,新課改下,美術教師應摒棄傳統美術教法,引進豐富多彩的教法,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全方位提高學生美術素質。
(一)小組合作學習,增強課堂互動
新課改下,越來越多教師傾向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增強課堂互動,營造良好美術學習氛圍。這與美術教師觀念的轉變相關聯。隨著課改的深入發展,美術教師意識到美術教學不只是傳授美術技巧,也不是單純引導學生創作精美絕倫的作品,而是通過美術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寬、更廣的發展,與此同時養成自主獲取美術知識的習慣,進而形成一種能力。以學習初中美術《中國畫的形式美》這一課為例。首先,我出示幾幅經典的國畫作品,讓學生進行欣賞;其次,對學生進行異質分組,討論這幾幅作品美在哪些地方。小組成員相互合作,最后擬定代表闡述作品美在何處。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紛紛提出觀點,并安排代表做好記錄,課堂互動不斷增強。在這個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適當引導。最后,我總結中國畫的形式美表現在:形神之美、筆墨之美、色彩之美、形制之美。由于學生對作品欣賞角度的不同、生活經歷的不同等,因而產生美的體驗和感悟也會有區別。因此,在小組代表發言時,美術教師應尊重學生體驗。只有在課堂上允許多種觀點并存,尊重體驗,才能營造良好的美育氛圍,促進學生大膽發言。在各種代表發言后,學生吸收多方面的觀點,使思維得到拓展。
(二)開展動手操作,促進個性發展
在美術學習中,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作支撐。雖然如此,如果美術教師一味灌輸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則很難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因此,新課改下,美術教師應多展開動手操作活動,同時把美術知識融入動手活動中,讓理論知識學習不再枯燥乏味,最終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以教學初中美術《面具的設計制作》這一課為例。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呈現面具藝術,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面具藝術;其次,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制作面具,例如剪、粘貼、彩繪等。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設計面具,自主確定面具外觀、風格,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有些學生先畫上豬八戒、柯南、蠟筆小新等圖形,然后利用粘貼技術進行面具制作;有些則利用厚一點的面板,以彩繪形式直接進行面具制作。總之,學生的面具作品五花八門,非常有創意。整個課堂熱鬧非凡,學生樂于融入具有意義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同時,在操作過程,學生的繪畫技巧、各種技法得到提高,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和發展。
三、開展多種美術活動,營造良好美育氛圍
美術學習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涉及到學生的審美體驗、情感態度、繪畫技能、欣賞水平等。在新課改下,美術教師更應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美術素質。僅憑課堂上的美術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美術教師應適當展開各種美術活動,為學生營造濃濃的美育氛圍,促進學生美術素質的提高與發展。例如,在學習完《面具的設計制作》后,美術教師可以舉辦面具表演活動,讓學生帶上自己設計的面具,進行現場表演。舉辦這個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制作面具的動力,還可以營造濃厚的美育氛圍。美術教師還可以進行野外寫生活動,讓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從大自然中獲取美術創作靈感;舉辦專題講座,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舉辦美術作品比賽,營造學習氛圍;組織學生參觀美術博物館,增長見識等。通過舉辦一系列美術活動,美術教師成功打造獨具特色的美術校園文化,為美育的實現奠定基礎。
總之,美術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人。作為美術教師,應深刻認識到,美術教育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并沒有各種條框的束縛,因而不能以框架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束縛學生的個性發展。新課改下,美術教師應從初中生角度出發,利用多種方式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美育氛圍,促進學生美術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謝姍姍.如何上好美術課培養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的一些認識\[J\].青年文學家,2010,(15).
\[2\]張蔚霞.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嘗試\[J\].中國科技信息,2011,(14).
\[3\]耿洪彥.論美術教學與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