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娥
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作為以抽象、枯燥著稱的高中數學,因為信息技術的介入,改變了課堂教學現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形象、富有情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結合筆者近幾年教學實際,嘗試探討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信息技術高中數學課堂效果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手段通常僅僅是單調的黑板和粉筆,而數學學科又往往令學生感到枯燥和抽象,因而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興趣,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的使用,使原本深奧抽象的知識點能夠通過直觀動感的形式演示出來,內容表現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淺談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一、全新的方式,讓傳統的課堂更加開放靈動
高中數學概念抽象,內容深奧,是學生最頭疼的一門學科。傳統的數學教學只能靠教師反復講解和多次板書完成,學生接觸到的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解題語言和黑板上單調靜止的點線符號,其學習難度可想而知。信息技術能夠采用多媒體技術,利用視頻、動畫、聲音等方式進行直觀的展示,從而增加學習趣味,實現教學最優化。例如,在在進行等比數列求和的講授時,可以通過播放動畫的形式,為學生講述古印度國王獎賞象棋發明人的故事,故事中象棋發明人要求國王在棋盤第一格放1粒小麥,第二格放2粒小麥,第三格放4粒小麥,第四格放8粒小麥……直到放滿64格為止,這樣的故事能夠使學生興趣倍增,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自覺地思考故事中的問題,輕松自如地介入所學內容。這時候教師趁熱打鐵,適時引出等比數列的概念,形象地演示等比數列前n項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在聽故事、賞動畫過程中接受了新知識,訓練了新思維,這樣的課堂充滿情趣,富有效率。
數學課堂教學無論是回顧復習環節,還是鞏固訓練環節,都離不開大量地做習題,傳統教學中教師要檢查學習效果,在黑板上抄題占用和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信息技術的介入、多媒體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抄題不再費時,課堂容量增大,學生自主探究、自主訓練、自行總結成為現實,課堂靈動開放,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多維度的演示,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得以直觀展示
高中數學教材難度較大,內容包含集合語言、函數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及平面幾何解析等多種概念,立體幾何更是需要學生具有空間想象能力及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此外高中數學知識點多,課時緊,新教材還增加了部分高數的內容,這些都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傳統教學方式效果往往不夠理想,而信息技術能夠用全新的方式展示這些知識點,例如通過文字、圖形、符號、數據、動畫等多種形式相互結合和不斷轉換,生動直觀地為學生演示、講解,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探索和思考,讓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形象,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熱情,拓展了數學思維。
例如,在講解閉區間上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時,欲對參數分類這一難點進行探討,可使用幾何畫板進行問題情境的設置,如求二次函數y=x2+ax在閉區間\[-2,0\]上的最值,可首先使用幾何畫板設置一個隨著參數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動態圖像,指導學生通過控制臺對參數值進行修改,觀察隨著a的改變相應函數圖的變化,學生將通過操作發現函數圖像有時呈單調遞減狀態,有時呈單調遞增狀態,有時則可能有增有減,感到變化莫測,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欲從中發現其變化規律,從而激發學習熱情。接著,教師再予以適當的引導和啟發,要求學生給參數a分別賦值5、3及-1,學生便能夠很快理解函數最值這一知識點,此時教師再要求學生對參數值進行修改,觀察當參數值變化時,函數圖像的變化規律,并思考其變化與參數a之間的聯系,學生便能夠準確理解參數的分類,明白主要通過觀察拋物線對稱軸給出區間左側、區間上部及區間右側等幾種情況的討論,便能夠對參數進行正確的分類,從而突破知識難點。
完成了這一教學要點的講授之后,教師還可以發揮類比聯想,進一步要求學生求函數y=x2在區間\[t,t+2\]上的最值。此時再利用幾何畫板演示可以發現,之前的要點表現為圖像變動,區間無變動,而這次的表現則是區間發生變動,而圖像無變動,然而對t的每一具體取值,區間又表現為固定,因此學生便能夠從中領悟到,只需要從動區間同函數對稱軸之間的關系入手思考,便能夠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這一例子可見,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將高度抽象的知識要點及思考方式轉化為直觀動態的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消化。
三、多元化的渠道,讓課后輔導輕松便捷
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陷在于師生間缺乏充分的互動和交流,而且教師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無法全面顧及到每一個學生,因此傳統教學難以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而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局面,學生學習可以打破時空限制,擺脫僅僅依靠書本及教師才能獲取有限知識的傳統學習模式,運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獲取相關的教學資源,不僅方法便捷,且資源極為豐富,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同時,通過MSN、QQ、微信、論壇等多種交流工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學生與非師生關系的其他人便可以打破距離及時間的限制,進行即時交流,隨時獲得幫助,了解學習動態,通過網絡進行充分而即時的交流溝通、解惑答疑,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引進測試軟件、智能題庫、在線學習等輔助軟件,能夠有益補充教學知識量,開闊學生眼界,讓課后輔導輕松便捷,多方互動,收效明顯。
數學的概念、定理及思維方式均是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及空間形式反映在人類意識中,并通過思維活動所產生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結果。信息技術能夠利用形象直觀的演示效果,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動態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通過情境中生活化、形象化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理解那些抽象概念及公式定律,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渠道和學習資源,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將《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要求有創造性地貫徹執行到底。
參考文獻:
\[1\]趙曄明.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4):145-147.
\[2\]康曉歐.對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1):217.
\[3\]袁龍奇.試析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