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文
【摘 要】近年來隨著科學迅猛發展,我國的教育也面臨新的轉折,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給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帶來更大的挑戰和機遇。多媒體技術問世以來,眾多的教育學家都一致認為:多媒體是一種性能理想的媒體,它的推廣應用將對擴大教育規模,提高教育質量與效率,加強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初中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95
多媒體技術是擁有多樣的信息載體井具備集成性、交互性和網絡性的計算機技術。它能夠把文本,圖形、聲音、圖片、圖象、影像等多種信息通過電子計算機的處理和控制,根據使用者的需要融合、貫通并生動地加以再現,由于多媒體技術集多種傳播功能的技術優勢,在教學上的應用將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是迄今為止發現功能最為強大、人機交流最為便利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而傳統的教學手段主要依靠有經驗的教師將書本知識和各種技能傳授給學生,比較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多年來,我國教育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整個教改沒有很大突破,主要問題在于比較注重內容、手段、方法的改革而忽視了教學模式的改革;長期以來由于我國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灌輸知識的主動施教者,學生是被動接受灌輸的對象,而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長期以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極大的制約了我國教育的發展,成為教育現代化的一塊絆腳石。
中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石,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其中不乏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諸如數、理、化、生等學科,且它們的學科過程不單是簡單的認知,重要的在于掌握一種思維模式、工具。學生們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這些知識,并奠定一定的思維越礎.確實比較困難,并且每個學生在能力和學習風格上均存在著差異;教師由于知識、能力、生理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將自己所傳授的知識和訓練的技巧讓所有學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學生學習思維效率差異很大,那么融入教學思想、學科思維方法及教師的課件教學經驗并充分發揮多媒體內在表現潛力的課件可以超到良好的啟發和引導學習的作用。當然一個理論觀點的成熟和一個多媒體課件的開發仍需有一個實踐到理論,理論到實踐的上升過程。多媒體教學也將隨著課堂教學的實踐自然會產生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如有老師在教學《天鵝的故事》時,天鵝破冰的場面描寫是課文的重點,如何突破這個重點呢?我們可以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讀天鵝破冰的場面,在學生品讀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老天鵝帶頭破冰”和“眾天鵝齊心協力破冰”的特寫鏡頭,在學生形象感受天鵝破冰壯舉的過程中,隨機抓住文中“像石頭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破面上”、“鏡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兩個比喻句,兩次出現的天鵝叫聲以及省略號,引導學生圖文結合,展開想象,語言和思維同構共生,深層感悟老天鵝勇敢、果斷的犧牲精神,眾天鵝團結協作、戰勝困難、走出困境的喜悅心情,激起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態的保護意識。
新生的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先進、快捷、方便、廣泛與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轉移到多媒體教學方式上來,提高了傳統教學的效率,模式形成丁強烈的反差。教學中將傳統教學極大的沖擊了傳統教學枯燥的教學方式,更新了傳統教學多年來的教學手段。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一個新生事物在其產生、發展的過程中仍需一個變革、完善的過程,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不該有的怪現象。比如:許多教師認為多媒體課件無所不能,完全拋開了常規教學的備、講、輔、批四個環節,沒有書本教案,沒有粉筆黑板。以往方便實用的教輔手段(投影、錄音、錄像等)一概不要,一味迎臺多媒體教學。那么教育真的發展到了能以多媒體教學全面代替傳統教學的階段了嗎?我認為并非如此,多媒體在具備多方面優點的同時,也還存在不足之處:一方面,成本過高,課件制作比較困難,對師資的水平要求較高,教師備課與管理工作較大;另一方面對學生來講,有時忙于看新奇鮮艷的動畫,而忘記了內在所表達的實質內容,忘記學習的內容.更多的時候則是思維隨著課件的運行路徑疾馳,沒有自己思考學習的余地,一堂課下來收獲也不會很大,學習也就更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
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實踐動手能力的人才,用人單位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作為計算機課程專業教師,應該盡快轉變思想,牢固樹立“以能力為本位”的觀念,將培養具備專業的實踐操作技能并且具有較強的知識運用能力與學習新知識能力的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在實驗與實踐中學習”的教學方式,圍繞“動”字展開工作,即教學生動、學習主動、溝通互動。使我們的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新。
因此,作為計算機教師,還要思考如何找到適合自己學校自己課堂的計算機教學。我校經過多媒體課堂教學實踐,并實驗性的實施了多媒體微型課件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微型課件教學的方法既沒有徹底丟棄傳統教學,也沒有一味迎合多媒體教學,而是采取了權衡利弊,二者兼用的靈活機動的“新”教法,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確立了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進而行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課例中得到的數據及反饋證明,多媒體微型課件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方面發揮傳統教學的優勢,充分利用其不受時空限制、可快可慢、操控自如、不受內容限制的優點;另一方面也利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傳授抽象的、傲觀性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課件親自嘗試許多操作性強、危險性大的教學實驗等等,從而促使學生對難懂難記的知識激起興趣,且提高了學生的有意注意力和無意注意力,架起了一座溝通課堂與實驗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通道。
綜上所述,我認為作為教學研究者應該準確擺放傳境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位置,權衡利弊,取長補短。多媒體課件教學方式不失為一個比較科學、比較實用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