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孫 誠圖片說明:陳為廷2日抗議被架走。反服貿抗議行動持續進入第16天,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原定在2日召開“內政委員會”排定審查服貿的議程,但遭綠營阻撓。與此同時,以高雄市長陳菊為代表的民進黨縣市長表示有條件支持服貿,被輿論認為綠營內部立場發生分裂。臺灣“立法院”國民黨黨團2日上午在“內政委員會”排定審查兩岸服貿協議,民進黨“立委”1日晚提早占據大禮堂會場,清晨派重兵堵住不到10坪(1坪約合3.3平方米)的電梯穿堂,前來開會的藍營人士全被擋駕。雙方邊卡位、邊辯論,對到底什么是讓服貿回歸原點,藍營強調要回歸委員會,綠營則表示要交給朝野協商,彼此更互相指控“把立法院長王金平置于何地”。《聯合晚報》形容說,眾人推擠讓四周大理石壁都浮出一層水氣,空氣稀薄惡劣”。會議最終停擺,民進黨派人占滿了所有可能召開委員會的會議室。針對民進黨的阻撓,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感嘆,“今天是立法院最黑暗的一天、也是最悲哀的一天”。他認為,民進黨已經被學生綁架,民進黨原想利用學生替它打天下,但最后無法掌控學生。學生代表也沒放過阻擋國民黨“立委”的機會。今日新聞網報道稱,2日中午,“立委”張慶忠在議場外走廊接受采訪。學生代表陳為廷突然大喊要他出面簽署“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承諾書。當陳為廷正要走向張慶忠時,突然兩名警察出現將他架離,陳為廷的鞋子還掉了一只。張慶忠隨后稱,當時不知道那個嗆聲的人是陳為廷,如果學生邀請,他樂意進入議場與學生對談。另據“中央社”報道,由數個南部大學生組成的“民主黑潮學生聯盟”2日還到國民黨中央黨部表達反服貿訴求。《中國時報》稱,為化解服貿爭議,“行政院”1日舉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的政務審查,預定周四送院會通過。該草案確立“4加2監督機制”,即“行政院”內部先進行可行性評估,然后送“國安”單位再次評估是否影響“國安”的兩階段;接著再進行“國會”四階段監督。不過,“行政院”這項草案只是針對未來兩岸協議的簽署,與服貿協議沒有關聯。就在島內政局發展的敏感時刻,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和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低調到北京訪問。蘇起稱,這是早就定好的行程,他不是密使,也不會傳話,但“由于蘇起一到北京就先前往大陸商務部拜會,接著又和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見面,不免讓外界充滿想象空間”。童振源轉述稱,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提到,服貿對臺灣有利,他對臺灣內部(的反應)“無法理解,很憂慮”。綠營內部也在發生變化。《旺報》2日稱,高雄市長陳菊日前表態,若符合程序正義,對臺灣有利且有相關配套措施,“我支持服貿”。云林縣長蘇治芬、屏東縣長曹啟鴻和宜蘭縣長林聰賢等也相繼表態,認同在完整配套條件下,“不反對與貿易伙伴簽訂經濟協議”。 香港《大公報》分析稱,陳菊提出的“三項條件”與國民黨立場及臺灣社會支持服貿人士的看法頗為一致,顯示其對服貿的態度趨于理性和客觀,“由此凸顯了民進黨高層和地方基層在處理兩岸關系方面的不同手法”。至于學生,《中國時報》稱,警方日前已依妨害公務、侵入住宅、毀損等罪嫌,將總指揮林飛帆、陳為廷兩人函送臺北地檢署。據了解,兩人目前各涉及6案。島內亂局引發擔憂。《聯合報》2日稱,王金平身為“國會大家長”,放任學生霸占議場、無力處理朝野協商,導致體制內空轉、體制外空談,“如果立法院一直空轉,不如解散國會,提早重啟新民意”。《中央日報》網絡報總結了此次所謂反服貿的學生運動有三大謬誤,即行為不合法、訴求不正確、要挾不恰當。臺大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撰文稱,社會運動沒有特權,學生可以抗議示威,也可以堅持自己的原則與底線,但也要了解,學生只是一般的國民或公民,沒有任何法律保障的特權。▲
環球時報20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