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隱

伏特加不但在俄羅斯社會扮演著中心角色,也是理解和解開俄羅斯歷史和政治的核心線索。
俄羅斯每年死于飲酒的人達到了幾十萬(目前的人口總數約為1.42億),約八成的兇殺案件是兇手在酗酒狀態中實施的,一半的死者是在酗酒狀態中遇害,每年冬季,又有大量醉酒者在嚴寒中倒斃。可以說酗酒造成了俄羅斯的人口危機、打架斗毆、家庭暴力、孤兒增加、自殺、高犯罪率、交通事故、生產事故等社會和經濟問題,已成為俄羅斯社會正常健康發展的重要障礙。對此,傳統解釋是,俄羅斯人愛酒的習慣或許跟俄羅斯漫長而寒冷的冬天有關,當西伯利亞的凜冽寒風來襲之際,酒成了最好的御寒之物。
也就是說俄羅斯酗酒盛行的現象只是一種文化遺脈,與政治無涉。但是美國的一位政治學教授馬克·勞倫斯Schrad認為,伏特加不但在俄羅斯社會扮演著中心角色,也是理解和解開俄羅斯歷史和政治的核心線索。在其開創性的作品《伏特加政治:酒、獨裁和俄國政府秘史》一書中, Schrad告訴讀者,俄羅斯的酗酒問題不僅僅是該國特有的種族或遺傳特征,還是建立其具有悠久歷史的專制體制的基石。
伏特加含義是“生命之水”,最早為15世紀晚期克里姆林宮楚多夫修道院里的修士所釀。該書研究了從16世紀到如今的伏特加文明史,卻折射出了俄國政治史的諸多秘聞,讀者在感嘆俄國的歷史是沉浸在酒精之中的這一特殊區域現象的同時,還會對俄羅斯歷史本身有了更細致入微的理解:原來從宮廷陰謀不斷的沙皇到蘇聯的嗜酒領袖和后蘇聯時代的國家領導,處處浮現出伏特加的身影。
然而該書不僅僅提供生動的逸聞趣事, Schrad通過原始憑證和檔案證據回答了諸多尖銳的歷史問題。比如沙皇使用酒精來鞏固自己的獨裁地位,彼得大帝曾頒布法令,士兵每天能得到兩大杯酒,激勵了無數人參軍。彼得大帝還建立了國家對伏特加生產的壟斷機制,并用這筆收入負擔戰爭經費。
沙皇禁酒在某種程度導致了布爾什維克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為保證戰爭經費,曾在一戰中把持著伏特加專賣權,托洛茨基在《伏特加,教堂和電影院》一文中說,革命的首要目標是解決工人的八小時工作制和伏特加專賣權。革命勝利后,列寧撤銷了禁酒令以贏得民心。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蘇聯就已經成為了白酒消費的“超級大國”:1972年蘇聯人均年消費伏特加酒23瓶,1976年更是達到了28瓶。
但是正是伏特加加速了共產主義崩潰的。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政府的一項秘密報告顯示,喝酒已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成就了戈爾巴喬夫下令禁用伏特加的契機。1985年5月,剛剛當上兩個月蘇共總書記的他便頒布了《關于消除酗酒的措施》。隨后,伏特加酒廠被關閉,大部分酒類商店遭取締,蘇聯駐外使館也禁止用酒,甚至還用推土機推倒了克里米亞、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和庫班河流域的葡萄園。
數百年來,俄當局屢屢禁酒、罰醉。從1648年沙皇政府回收伏特加銷售權,直至葉利欽時代,伏特加銷售權被反復回收了6次,卻反復導致私釀盛行;葉利欽入主克里姆林宮后,大開酒戒。為展示“平民總統”形象,葉利欽甚至用炫耀自己喝醉過,來勾引女人。葉利欽每逢出訪,衛兵總要往專機上整箱整箱地裝伏特加。訪問瑞典時,葉利欽在醉酒的情況下命令已婚的副總理涅姆佐夫將瑞典公主娶回家;由于一醉不醒在專機中,葉利欽對愛爾蘭訪問根本就無法開始……
透過伏特加的酒瓶來看俄國,會讓你更理解為什么酗酒問題直到今天依然是俄羅斯的大問題。實際上,解決伏特加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正是這代俄羅斯領導人,甚至是下一代領導人急需面對的問題。最近俄羅斯再次為遏制酗酒提高伏特加的價格:自2014年1月起,500ml裝伏特加每瓶的售價將從170盧布提高到199盧布,即4.4歐元(約合人民幣36.42元)。
這方法管用嗎?讓我們用一段對話來回答,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葛羅米柯說:“我們得管管伏特加了。人民就要全變成酒瘋子了?!辈腥漳虼鸬溃骸岸砹_斯人民離了這個什么也做不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