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明大使本名拉穆魯斯·布杜拉(Ramulus Budura)。1931年11月8日生于比霍爾縣的一個農民家庭,1950年赴華留學,先后在清華大學學習漢語,在北京大學學習中國語言文學。在以后的半個多世紀里,他幾乎為所有羅馬尼亞主要領導人和中國的主要領導人作過翻譯和陪同,見證了無數歷史風云。本刊節選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孔寒冰對羅明專訪的部分章節,分期刊出。
第一次給中國高層做翻譯
羅 明:1955年12月21-30日,朱德元帥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來到布加勒斯特參加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并對羅馬尼亞進行了友好訪問。在這過程中,他不僅與羅馬尼亞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進行了多次會談,還重點參觀了羅馬尼亞的一些工廠,其中一些是從來沒有對外開放過的。你知道,在那個時候,中國方面派這樣一個非常高級的代表團出席我們黨的代表大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對此,喬治烏-德治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的高興,也都感到非常的榮幸。代表團團長朱德元帥當時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表團成員中還有聶榮臻元帥、劉瀾濤和曾做過毛澤東主席秘書的師哲。我那時雖然還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但已是外交部的工作人員,所以,被調回布加勒斯特作為中國代表團的翻譯。就這樣,我從頭到尾參與了羅中兩國領導人的會談,并且全程地陪同了朱德元帥一行在羅馬尼亞的訪問。
孔寒冰:這無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訪問,您從頭到尾參與了,所以,對這次訪問的許多事情一定印象很深吧?
羅 明:我至今還記得,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到達雅西的時候是21日一大早,天還沒有亮,車站上的燈都開著。羅馬尼亞方面在站臺上舉行了一個隆重的群眾歡迎大會,這個歡迎大會很能說明羅馬尼亞當時對中國派這樣一個重要的代表團來出席我們黨代表大會的反應。
在歡迎大會上,雅西州委第一書記蓋爾捷拉許致歡迎詞,朱德元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我就站在他的后面,現場翻譯。朱德元帥做的是書面講話,手里拿著一個講稿。我是第一次為中國高層領導人當翻譯,當時心里還是挺緊張的。朱德元帥講的又是四川話,所以,他說的一些詞匯我并不完全明白。好在朱德元帥是遠視眼,講稿上的字寫的很大。于是,他講話的時候,我就從后面伸著脖子看他的講稿,這樣,現場翻譯進行得非常順利。直到今天,我還記得他講的一些話,比如,“自從踏上了羅馬尼亞美麗的領土,我就感受到了羅馬尼亞人民的熱情好客。”
孔寒冰:希望您能多給介紹一些類似這樣的插曲。
羅 明:前面已經說了,我跟朱德元帥在雅西第一次見面,代表團一共在羅馬尼亞逗留了一個多星期,我一直陪同他們并且作翻譯。坦率地說,我對這次訪問要給予很高的評價,因為它第一次為羅馬尼亞領導人喬治烏-德治和他的助手提供了見到中國高級領導人的機會。在1954年,是羅馬尼亞領導人到中國訪問。這次是中國第一個重要的代表團來羅馬尼亞訪問,而且是一個高級的代表團,它表明雙方都愿意建立牢固的友好合作關系。
專列于下午5點鐘左右到了布加勒斯特的國王車站。這一張是我們從列車下來,正在月臺上行走的照片,朱德元帥左邊是薩拉然,他當時也是羅馬尼亞的國防部部長,右邊聶榮臻元帥,我在我們的國防部長后面。羅馬尼亞方面對這次訪問的重視程度還從前來迎接者也能看出,當時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幾乎都到站臺上來了,如喬治烏-德治、斯托伊卡、基辛涅夫斯基、波德納拉希、波里勒、德勒吉奇、法澤卡斯,羅馬尼亞外交部長普利奧蒂亞薩。我們陪同中國代表團走出站臺,穿過候車室,看見車站前面的小廣場上有許多人聚集在那里。前來歡迎的人有好幾千,我想告訴你,其中除了布加勒斯特的各界代表、中國大使館的全體人員之外,還有應邀前來參會的其他國家的共產黨或工人黨的代表團、各國駐羅馬尼亞的外交使節等。
他們手里舉著中國的國旗和“歡迎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歡迎朱德元帥”等標語,現場的人們都很興奮。我可以把一些當時的照片拿給你看。你看這張照片,朱德元帥在喬治烏-德治、基伏·斯托伊卡陪同下站在候車室前面的臺階上,我站在他的另一側。當時,羅馬尼亞工人黨領導核心就是喬治烏-德治、基伏·斯托伊卡和阿波斯托爾。看到那么多人在熱烈鼓掌、喊口號地歡迎,朱德元帥不停地向大家揮手致意。看上去他很想問候大家,可是,朱德元帥又不會用羅馬尼亞語來表達。于是,朱德元帥轉過頭對我說:“替我問同志們好”。我一時也不知道該怎么說,想了一想,就向歡迎人群大聲喊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代表團團長朱德元帥向你們表示親切的問候”。歡迎人群發出一陣陣的歡呼聲,我這樣解決了向歡迎群眾問好的翻譯問題。
朱德元帥的來訪和喬治烏-德治親自迎接充分說明羅中兩黨關系的不一般。當時,蘇聯共產黨也派了一個代表團來布加勒斯特,但團長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基里欽科,而中國共產黨派來的代表團卻是由重要領導人率領的。
羅馬尼亞有家“毛澤東汽車制造廠”
孔寒冰:從您保存的老照片上看,朱德元帥在這次訪問中,參觀了能源方面的不少工廠。這大概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出于學習與合作考慮吧?
羅 明:朱元帥參觀了布加勒斯特“毛澤東汽車制造廠”,一行受到了熱烈歡迎。陪同他訪問的除了我之外,還有羅馬尼亞國防部的一位將軍。
孔寒冰:這個汽車制造廠是什么時候用毛澤東的名字命名的?
羅 明:1953年。
孔寒冰:這個名字一直延續到什么時候?
羅 明:詳細時間我記不清了,大概是在60年代初。當時取消了好幾個以外國領導人命名的工廠企業。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羅馬尼亞為了在中蘇之間搞平衡吧。
孔寒冰:這個工廠現在還有嗎?
羅 明:有,當時生產面包車,而現在生產無軌電車。可是,時過境遷,如今的一切都與那時的完全不同了。訪問這個工廠的時候,朱德元帥發表了講話,大概有15分鐘左右,主要是向大家問好,希望努力發展中國與羅馬尼亞的關系等等。endprint
孔寒冰:除了“毛澤東汽車制造廠”之外,朱德元帥他們還參觀了哪些地方?
羅 明:還有沼氣發電廠、鞋廠、服裝廠、石油工業制備廠和煉油廠等等。他參觀了一個用沼氣發電的工廠,朱德元帥對這個工廠非常感興趣,后來跟喬治烏-德治談話時說:“我們四川那里天然氣資源很豐富,中國應該充分地利用這樣一種資源發電。”喬治烏-德治非常贊同朱德元帥的看法,當時就說:“你們什么時候要設計圖或者專家,我們都愿意派到你們那里去。”站在朱德元帥后面的一位技術人員比較詳細地介紹了發電廠的情況,我把這些全部譯給了朱德元帥。
在布加勒斯特市內參觀了一些工廠之后,我還陪同朱德元帥一行來到了羅馬尼亞的石油工業中心普洛耶什蒂參觀。普洛耶什蒂市在布加勒斯特以北近60公里處,這里有許多煉油廠、化學工廠、石油設備制造廠。朱德元帥對我們的石油工業特別是煉油廠非常感興趣。這也不奇怪,50年代初,中國就開始從羅馬尼亞進口一定數量的石油和石油鉆井設備。根據中羅技術協定,1954年2月,一支由11人組成的鉆井工作組來到中國發展石油工業。他們先到了玉門油田,后來又從玉門到大慶。另一方面,中國派往羅馬尼亞的第一批5名留學生中,有一個是專門學習石油開采的,他后來當過中國石油工業部的副部長。在普洛耶什蒂訪問時,朱德元帥還在鉆孔設備旁邊同技術員和工人們親切交談,對為中國生產開采石油的設備的工人和技術人員表示感謝。
朱德是個隨意溫和的人
孔寒冰:朱德元帥是您見到的第一個中國的重要領導人,他給您留下了的印象是什么樣的?
羅 明:朱德元帥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說的話都會變成一種影響力很大的命令,他旁邊的人都會意識到自己是在跟這樣一個大人物在談話。但事實上,朱德元帥一談起話來是隨便,也很溫和的。我記得,他不在乎那些外表的小事,比如,從招待所出來的時候,常常是警衛員幫他整理衣服、帽子。他認為這些小事不重要,不想讓這些小事打攪自己內心世界。我還要告訴你一件事,朱德元帥十幾年之后還是能記得我的名字。大概是在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具體年份我記不得了,有一天,我和一些朋友到香山游玩。在爬山的時候,我看到朱德元帥也在那里散步,跟在他后面的是那位曾經陪同他訪問羅馬尼亞的警衛員。我走到他跟前說:“朱德元帥,您好!”他轉過身來,脫口而說:“啊,羅明!”然后,他熱情地跟我握了手。我非常感動,過了那么多年,他還能想起我。
孔寒冰:1954年,您是陪同格羅查博士在中國訪問,但在重要場合并沒有做他的翻譯。1955年則不同了,您不僅全程陪同朱德元帥訪問羅馬尼亞,而且在所有重要場合,如黨代會上的致辭、與喬治烏-德治的會談等等,您都是翻譯。另外,按您的說法,1954年的時候,中羅關系中還有不少客客氣氣的因素,到1955年則有了實質性的提升。這樣看來,朱德元帥這次訪問羅馬尼亞無論對您個人還是對中羅關系,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羅 明: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這么認為。1955年,我開始與中國方面的高級領導人近距離接觸,我是朱德元帥唯一的翻譯。朱德元帥率領代表團到了羅馬尼亞,雖然不是毛澤東同志,但他的地位也是誰都知道的,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領導人。實際上,從1954年以來,人們就可以感受羅馬尼亞同中國有一種特殊的關系。除了兩國領導人互訪之外,人們可能從其他方面感覺到羅中關系的變化。在國內的時候,羅馬尼亞人常常說這樣一句話:“我又不是中國人,你怎么聽不懂我說的話?”意思是說中國是另外一個世界,中國人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跟中國人打交道不容易,跟中國人成為朋友更難。但是,我到中國之后,并沒有感受到有這種距離。不僅如此,我還發現,我們兩國領導人之間的交往也同樣是很自然,很親近。人與人之間的順暢交往也是兩國關系良好的有說服力的證據。
孔寒冰:也就是從1955年起,您實際上成了兩國領導人交往中的“拐杖”。
羅 明:至少是“拐杖”之一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