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峰,王曉梅
(齊魯師范學院 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3)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豆伯a黨宣言》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人的發展狀態作了經典的描述,“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 294這已成為我們為之奮斗的崇高理想目標和終極價值追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在這種環境下,人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發展狀態、怎樣更好地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根據社會關系的歷史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內在聯系,馬克思在《1857年~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將人的發展過程進行了概述,認為人的發展主要有三個基本的歷史階段:第一階段,人的發展完全是自然發生的,主要基于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的環境下,由于人的生產能力非常有限,只能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單個的人無法獨立生存,于是形成“人的依賴關系”;第二階段,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體系,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第三個階段即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人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階段。馬克思還指出,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2]104馬克思通過該論斷揭示了人的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規律,即人的發展經歷著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由低到高的進步過程。
當代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人與人之間平等相處的社會主義社會,人的依賴關系占統治地位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早已不復存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日益提高,但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上仍不夠高,二者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可以由此分析,我國當前在總體上仍處于人的發展的第二個歷史形態。這個階段,人對物仍有極大依賴,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又要求人的全面發展的狀態。這主要是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價值規律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社會雖然形成了有助于人的關系和能力發展的各種關系,但社會關系卻以異己的物的關系的形式同個人相對立存在,物質利益原則仍作為基礎性原則發揮重要的作用,甚至決定著生產關系和人們社會關系的發展,由此導致人的發展必然擺脫不了物質利益關系的束縛和控制。但這一歷史形態的充分發展,也孕育著人的發展的新的歷史形態——“自由人聯合體”中的自由個性,即在產生出個人同自己和同別人的普遍異化的同時,由于市場其所內在蘊含的競爭性等特點,也產生出“個人關系和個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2]109也就為更高的人的全面發展階段的到來創造著條件。
市場經濟是以物質的發展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是商品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源配置方式,是商品生產發展到社會化大生產階段的必然產物。從一定意義上講它是平等的、競爭的、創新的和開放的經濟,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開放性等是其一般特征。在市場經濟中,人是主體。市場經濟必須通過人來建立、運作并發揮作用。作為一種經濟體制,市場經濟與人的發展緊密相連,但其對人的發展具有雙重效應。
首先,市場經濟以價值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來推動生產力向前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充分的物質基礎。在市場經濟機制下,人們通過不斷創新、不斷創造、不斷革新,追求更高效率,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最大限度地創造人和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各種物質生活資料,促進了人和社會的共同發展。其次,市場經濟以其基本原則來激發人的內在潛能,從而促進人的能力全面提高。市場經濟基本原則是平等競爭、優勝劣汰,更強調人應憑借后天的努力奮斗和能力的發揮而自立,更注重人的個性、獨立自主性、知識水平、能力素質以及業績貢獻等,因而市場經濟內在地要求淡化血統、種族、出身、身份、門第、人情關系、特權和等級等非能力因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再次,市場經濟所內含的價值觀能促使人的個性的獨立與發展,使人的社會本質日益豐富與完善。“市場經濟既有利于反對封建專制文化,又內在要求確立以‘能力本位’為核心價值的現代價值體系”。[3]285它通過促進獨立人格的形成和倡導人主要靠自身能力的充分發揮來實現自身價值,這種價值觀有利于培育人的自立、主體、平等、競爭和創造等意識,從而推進人的全面發展。最后,市場經濟的開放性促進人們的合作共贏,有助于促進人的社會關系更加豐富。馬克思指出:人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56社會關系越豐富,說明人的眼界就越開闊,越有主見和思想,就越能夠擺脫外物、他人、地域等的狹隘束縛,也就越接近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社會關系越豐富,這個人的發展程度也就越高,也就越全面。市場經濟作為開放性的經濟,它內在地要求人們突破種種舊的人為設置的壁壘,更加廣泛地參與社會交往,更加深刻地融入社會整體的歷史活動中,從而促進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和發展。
市場經濟歸根結底是資本和資源配置方式,是建立在物的依賴關系基礎上的自主的個人即經濟人的活動方式,是人自主活動的現代形式,其本質上是一種交換經濟。市場經濟環境下個人的獨立性主要停留在形式上,而不是實質上的,因為這種獨立性是建立在人對物的依賴性或依賴關系基礎上的。市場經濟所導致的商品“拜物教”對人有重要的影響,使人陷入對金錢的崇拜和對物的依賴中,以致人要通過物來表現、實現自己的存在和價值。所以,在實現經濟高效率的同時,市場經濟存在著其自身難以克服的不足,即通常所說的“市場失靈”或“市場缺陷”,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必然造成市場參與者的利益不均衡,人的道德認識經常被功利性的物質追求所左右,使其行為失去道德規范,欺詐他人、損人利己、唯利是圖、貪欲膨脹、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行為時有發生,甚至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當然,市場經濟也依賴于人的發展,獨立的個人的存在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必要前提,人是市場經濟發展中最為寶貴的資源。所以,我們應有效地利用市場經濟的積極機制來促進人的完善與發展,又要通過人的發展來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高效運行。
實踐證明,市場經濟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它不具有制度屬性,但可以和不同的社會制度相結合。雖然市場經濟的本質不會因制度載體性質的變化而發生根本改變,但不同的社會制度卻能給市場經濟賦予不同的發展目的和性質,因此對人的發展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能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要起決定性作用。一方面,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這更進一步放活了市場,解放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生產力。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我們還要積極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通過宏觀調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有效地減少或避免市場經濟自身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等問題,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物質基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社會實踐充分證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我國已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經濟持續平穩快速發展,社會財富日益增長,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得到很好的滿足,社會管理更趨完善,社會大局日益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這一切都切實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文化和社會基礎。
但是,由于我國的發展平均水平還不高、地區之間不均衡,人的發展仍存在著不平衡、不和諧等一系列問題。一是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人格上還依附于“關系”和權力,也受物或金錢的支配,有些人的獨立人格并沒有真正確立起來,缺乏對自我反思、批判、調節、完善和超越的意識和能力,缺乏自主性,同時也缺乏社會責任感。二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個別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經濟成分片面地追求利益和金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際關系的淡漠,影響了人的思想道德進步和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由于人受物的利益驅動,因此在想方設法獲得更大物質利益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個性為物所奴役,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失去個性。[4]三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受舊式社會分工的影響,個人能力呈現一定程度上片面發展的現象。社會分工必然要求人所從事工作的專業化、細微化,從而導致個人某方面能力的提高,但卻在個人能力全面發展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致使個人的能力片面發展。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這些問題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是與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不協調、不相適應的,是必然伴隨著改革的深入而逐步被消除的。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人的全面發展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更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當前我國社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如何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根本性指導思想,即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一是要切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和痼疾,處理好市場經濟和人的價值實現之間的關系,找準改革發展的新思路。二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把人的發展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指標。改變長期以來以GDP論英雄的單一評價方式,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各項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三是健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為維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保障。逐步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從制度上在國家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的指導下,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四是要繼續加快實現政府職能的根本轉變,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加快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切實管好。[5]政府應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加強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優化人的發展環境。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6]12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同時,又通過不斷提高人的能力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來增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韓慶祥,亢安毅.馬克思開辟的道路——人的全面發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賈英健.風險社會視域中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當代反思[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5]胡鈞.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統一起來[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7372052.html.2008-06-12.
[6]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