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韻
(貴州楚天環保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81)
目前,城市污水處理殘余物中,污泥的產量極大地增加,合理處置污泥,使其達到無害化并被循環利用已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通過介紹國內外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的現狀及問題,就各類污泥處置方式及優缺點開展系統論述,并為今后污泥的科學化處置建言獻策。
污泥是一類由無機顆粒、細菌體及有機殘片等組成的非均質體,其難以通過沉降的方式完全實現固液態分離。污泥的成分復雜,由各類微生物所形成的菌膠團及其附屬的無機物、有機物構成。作為一類集合體,污泥除水分含量較大外,還含有難降解的重金屬、鹽類、有機物、寄生蟲卵及病原體微生物等。伴隨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城市數量不斷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污水產生量和處理量都在不斷上升,從而污泥產量也快速增多。這些污泥如若未經嚴格處理,對于環境的破壞及土地的占用的危害和影響是十分顯著的。
污泥處置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無害化、平穩化、資源化及減量化”,處置時力求污泥內的毒害物達到無害化要求,均不會給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危害。傳統意義上,污泥處置常采用焚燒、填海及填埋的方式,這三種處置方式能夠較好的將污泥與人類環境分隔,或直接改變污泥中物質形狀,有較好的處理效果。然而,這幾種方法卻不能利用到污泥的剩余價值。
查閱文獻可知,以土地利用、填埋及堆肥的方式處置污泥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比例是14∶10∶1,在受調查的40個城市72家污水處理廠中,90%左右的污泥用于農家肥;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中,不經任何處理而農用的污泥比例超過60%;在設置消化池的污水處理廠中,消化之后的污泥也僅略微脫水便農用,并未開展必要的無害處理,上述做法都不合乎污泥農用的衛生要求。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污泥處置的無害化程度與之有較大差距。此外,我國某些區域的城市污水廠污泥采用露天堆放的辦法,無疑會造成周邊垃圾增多,生態環境破壞等隱患,而污泥處置結果未必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對污泥處理方法進行革新。目前具有一定發展前景的污泥處置技術方向主要有:污泥堆肥處理后制作陶粒,或發電焚燒脫水后制作免燒磚等;發酵污泥后提取生物蛋白;大規模就地固化;焚燒、好氧發酵處置等新能源污泥處置技術。
由于污泥內含有異常眾多的氮、磷、鉀等有機營養元素,其有機物的質量分數通常在60%~70%左右,含量超過農家肥,因此,也是園林綠化、土壤改良的理想材料。然而,污泥內含有較多的寄生蟲、病原菌,還包含鋁、銅、汞、砷等重金屬及放射性元素等毒害物質,如若不經處置便利用,將危害水體及土壤的正常環境。近些年來,有機污染物,尤其是降解困難的大分子有機化合物受到廣泛關注。所以,污泥在土地利用之前需著力解決三類問題:第一,污泥內的病原體、病毒等物質的消毒殺滅;第二,降低氮、磷元素含量,以免造成地下水破壞;第三,降低污泥內的重金屬含量,避免農作物及土壤的二次污染。
堆肥技術是運用污泥內的好氧微生物開展好氧發酵的過程,將污泥按一定比例與各類添加劑混合,在好氧的條件下將有機物發酵成腐殖質。
污泥的堆肥,最早運用條垛式發酵模式,并每間隔一段時間充氣以輸送氧氣、疏通氣體,該技術工藝簡便易操作。然而,由于周期較長,占地面積偏大,極易出現臭氣,所以工藝遭廢棄。上世紀80年代以來,歐美、日韓等國家陸續研制出封閉式發酵系統,采用機械的方法進料、排料和通風,盡管所需裝備的成本高昂,但周期短,自動化水平高,處置后的污泥性能穩定,污泥的日處置量大,利用率高,此外,還能盡早排放臭氣,經濟效益較可觀。
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焚燒污泥的比例相當高。根據焚燒流程主要劃分為兩種具體方法:一類是脫水污泥先干化處理后再焚燒;另一類是脫水污泥直接焚燒。焚燒處置方式具有較顯著的優勢,即處理徹底,形成無臭、無菌的無極殘余物,可快速達到減量化和無害化的目的,但因操作復雜、能源及裝備等方面要求較高,尚未滿足推廣條件。此外,污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焚燒時極易產生新有害物質,如鹽酸及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會對大氣環境產生二次破壞。焚燒后殘存的污泥灰及重金屬煙霧同樣屬于污染物,若未采取穩妥的方案完成灰燼的處置也會造成二次污染。上述缺陷阻礙了該方法的推廣,通常因其余方式受到環境等要素制約時才會選用該方法。
污泥干化主要通過熱及壓力達到污泥內膠凝結構的破壞目的,并對污泥開展滅菌消毒工作。干化污泥有助于污泥的減容,提高其平穩性,殺滅病原微生物,消除臭味。經干化處理后的污泥用途很廣泛,可代替能源充當土壤改良劑和農業肥料等。污泥的干化又劃分為直接干化與間接干化。直接干化的不足之處在于能量消耗偏多,例如,生產1噸含水率10%的干污泥,需消耗1噸以上原煤,增加了處置成本,并可能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該處置方式難以控制加熱氣溫,易毀掉污泥內的有機組分。污泥的間接干化以盤式干燥為主,能源投入較低,效率較高,污泥有機物質不易損毀。該方式的占地面積較小、自動化程度較高、企業化操作簡便。在西方國家,熱干化已成為一類主流、環保的污泥處置方式,并以間接干化為主。
污泥可直接充當建材的原料,也可制作保溫材料。經燒結后的污泥產物可制造土木建筑工程的原材料或相應制品。污泥工業利用的處置方式具體有制造路基材料、制成陶?;蛩嗵砑恿系?。在工業利用的全過程中,要時刻注意,防止產生污泥的二次污染。
污泥的填埋最早始于上世紀60年代,填埋的操作流程相對簡易,成本低廉,適用條件較強。污泥與其他固體廢物一起填埋會產生下列問題:填埋場壓實機械作業較困難;填埋場的衛生情形堪憂;污泥水分含量高,滲濾液屬濃度較高的有機污水,需收集處置以避免二次污染。
據調查,美國采用填埋處理污泥的比例正持續降低,并有約5000個填埋場被迫關停。不難發現,填埋并未徹底解決污泥的環境問題,僅在一定意義上拖延了環境破壞的進度。如今,我國也有不少大中城市禁止污泥進入填埋場。
為著力增強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置水平,保護生態環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規定,制定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土地改良泥質》(CJ/T 291)、《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CJ/T249)、《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等多部法規,對污泥處置的新方式及控制標準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結合現有污泥處置方式、法律法規及地方區域環境特性,我國今后在污泥處置中,要明確政府、企業及各機構部門的職能,發揮政府的行政效能,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置給予必要的技術指導及行政監管,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加大行政機構的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市政部門要增強環保意識,積極研發新技術、新方式,使污泥得以妥善處置。
[1] 張麗杰.云南省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技術探討[J].云南化工,2009(05).
[2] 林好斌,劉振元.寧波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現狀及發展分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0(05).
[3] 周佳恒,黃會斐.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規劃案例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0(04).
[4] 周鑫根.浙江省“十二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規劃介紹[J].給水排水,2010(10).
[5] 田寧寧,王凱軍等.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及利用途徑研究[J].環境保護,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