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俊志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鄭州450046)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研析
尚俊志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鄭州450046)
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院校的優良傳統,是落實政治建警的必然選擇。為提高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必須深入地總結既有經驗,辯證看待所面臨的外部新情況、新問題,通過工作理念的創新,逐層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構建有效的運行機制和考評機制,讓受教育者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經驗;實現策略
政治建警是公安隊伍的生命線,也是公安院校全部工作的生命線。加強和改進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作為培育公安民警搖籃的公安院校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理論命題,對于實施政治建警、科技強警,確保培育出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早在任公安部部長時就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任何時候都不能丟。”“要堅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建設置于首要位置,著力鑄造忠誠警魂。思想理論清醒是政治堅定的基礎。”“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政治建警方針,高舉旗幟、牢記宗旨,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把思想政治建設與創建學習型公安隊伍、深入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完成重大安保任務緊密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廣大公安民警進一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感情認同。”[1]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一貫的政治優勢,是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作為一個專有概念,首次出現在1940年陳云出席抗日軍政大學學員畢業集會的講話中[2]。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進一步地闡述了這一概念,明確指出:對于思想政治工作,各個部門都要負責任……尤其是學校的校長、教師更應該負責,要使受教育者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公安院校是培養德才兼備、高素質公安專門人才的學府,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其思想政治工作內涵是: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按照其內在邏輯要求,有計劃、有目的、系統開展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使黨和國家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規范、要求,轉化為受教育者的內在品質和自覺行為,確保培育出具有“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政治本色的公安專門人才,確保公安隊伍的生命力和戰斗力。
(一)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經驗
一是秉承黨的思想政治理論工作精髓。公安教育事業始終處于黨的絕對領導下,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貫按照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進行。其目的明確,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其全部內容都是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全力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貫徹黨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相結合、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在實施過程中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注重批評和表揚相結合、說理教育和制度約束相結合、典型示范和引領教育相結合、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相結合、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融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為一體;嚴格區分不同性質的矛盾,不打棒子、不戴帽子,重視個人道德修養,關注外部環境影響,力求發揮實施者的感召力、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
二是遵循教育規律,突出行為養成。行為習慣是思想的外化。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消解個人與職業規范的沖突,使人的職業行為規范化、有序化,讓人在面臨困難和危險時,能夠下意識地完成符合職業規范的行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圍繞公安中心工作,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以行為的養成教育為切入點,涵蓋工作、學習、生活,全時空、全領域的警務化育人模式,體現了所有的教育都蘊含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在整個實施過程中,既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又重視把學習的知識內化為警察職業理念;既重視顯性的、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又重視隱性的、環境熏陶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系統的制度安排,促進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的統一,縮短受教育者職業道德選擇和職業道德判斷的過程。
三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以人為本的理念高度一致、完全適應。以人為本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核心內容,蘊含著“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觀念。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把以人為本作為開展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和行為標準,并力求把其體現在工作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具體工作中,不壓制、不冷漠,在突出公安行業特點的同時,嚴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規律;在強調整齊劃一、服從意識的培養的同時,以受教育者的基本需求為出發點,尊重其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務求滿足受教育者差異化的發展需求,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在促進滿足其提高各項素質愿望的同時,高度關注人的自我實現,務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受教育者合理的發展需求,增進其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和情感認同。
(二)辯證看待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幾個環境困擾
一是市場經濟與思想政治工作在標準上的“差異”。市場經濟以競爭為核心,遵循等價交換原則,其參與主體更多地表現為功利型社會角色;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忠誠”為內核,注重“奉獻、服務、服從”意識的養成,其受眾更多變現為價值型社會角色。二者在本質上可以互通互融,但引導不當,則會引起矛盾與沖突。充分的競爭可以培養各參與主體良好的競爭意識、自主意識,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內在潛力和積極性;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樣注重競爭機制的建構,激發受眾的學習、實踐熱情,力求受眾由被動變為主動,使教育內容入心、入腦。但是如若把握不好,則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發參與主體間的相互戒備、不講團結,乃至離心離德,特別是等價交換原則泛化到思想領域,頭腦中只有“利”,沒有“義”,把黨性原則也用做交易的籌碼,誘發各種不良的甚至違法犯罪的行為。
二是網絡傳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磨合。網絡思想陣地馬克思主義者不去占領,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勢力就會去占領。網絡給經濟社會帶來的影響具有多面性,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樣面臨這一問題。網絡以其開放、實時、互動、迅捷等特點,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開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為實時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動態提供了新的途徑。但是,網絡信息在極大便利人們獲得海量信息和先進觀念的同時,也為各種各樣的不良信息傳播提供了途徑,也是西方勢力利用對網絡信息的控制力、影響力,推行政治滲透、文化殖民的又一方式。另外,網絡交流在有感情的人際交流方面表現乏力,容易導致沉迷此中人的非社會化,對于現實世界、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人與事漠不關心,更不用談對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使命感。
三是腐敗與思想政治工作功效的多重相關。腐敗對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強大殺傷力,反腐成果卻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在日益開放、多元的社會中,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受眾的思想形成受多因素的影響,各領域產生的腐敗現象成為思想政治工作功效發揮的一大障礙。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會辯證思考,結果在具體工作中感到“理不直”、“氣不壯”,極大消解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如從實際出發,隨著黨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大,老虎蒼蠅一起打,務求把權力關進籠子,黨風政風為之一變,民心士氣為之一振,為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切入點。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務必增強工作的敏感性,化被動為主動,拓展工作方式,結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執政黨的執政規律等,以最新的反腐成就,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有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效。
(一)實時調整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全部思想政治工作展開的導航塔。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在提煉精髓、應對挑戰中,實時調整工作理念,確立主體性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前瞻性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差異性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以應對社會多元化、價值取向多樣化和人際關系理性化的社會存在,建構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范式、新形態。
一是轉變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客體性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此種模式一般表現為確定目標——采取措施——付諸實施——評價效果,此種模式看似邏輯嚴密、注重實效,但是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觀點不是始終按照預設的邏輯,他們會在具體的實踐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并采取行動。馬克思主義的人的主體性理論啟示我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受教育者只有實現與自己關系的根本性改變,受教育者才能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才能真正融入靈魂。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應具有前瞻性、富有創造性。具體就是以受教育者的現實發展為出發點,系統總結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經驗,務求拓展實施的新方法、充實新內容、構建新平臺、運行新機制,保證思想政治工作始終能夠研究新問題、解決新情況。
三是樹立差異性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鄧小平指出:“我們在鼓勵每個人勤奮努力的同時,仍然不能不承認各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品德的差異,并且按照這種差異區別對待,盡可能使每個人按不同的條件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總目標前進。”[3]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從受教育者的差異性出發,遵循思想內化外顯過程的規律,針對不同的個性特點和發展需求開展工作。
(二)分層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人的思想水準的變化受制于時空,在時間上分先后,在空間上有區別。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應依照規律,圍繞工作目標,循序漸進,實現系統培育。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可以以培育合格公民為切入點,逐步深化,實現卓越人才培育目標。
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確立受教育者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政治工作最為根本的內容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體現著一個人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對人生目的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態度、對個人與社會相互意義的基本判斷。公安教育中的各參與者首先應成為一個有益于國家、社會、人民,并具有正確政治方向的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厘定受教育者的人生方向和學習、工作動機。否則,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其他內容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得到根本性解決,又如同邏輯學所講的大前提錯誤,結論必然錯誤。公安院校全面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可以促進受眾深入了解人類社會的普遍發展規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認識社會、看待人生、解決問題,建立對黨、對社會、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確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人生追求。
二是以思想道德的教育為基石,夯實人民警察職業道德。國家大治,不能無法;社稷清平,不可無德。與各行各業緊密相連的、富有職業特點的道德準則和道德規范形成了各自職業道德的主體內容。人民警察的職業道德是公安院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天然地涵蓋了忠誠的政治本色、團結的職業品格、勇敢的職業特征、服務的職業宗旨、正義的職業天性。公安民警的從業環境,常置身于社會的灰色地帶,接觸社會的陰暗面,面臨物欲、金錢的誘惑。公安院校抓實、抓牢職業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修養、促進其道德自律,使學員在職業起步階段就深刻地認識到權力皆有法定,工作須圍繞“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開展,全部的職業追求以“公平、公正、平等”為核心,履行職業義務,從而把職業道德素質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三是以鍛鑄忠誠警魂為支柱,養成優良的警察職業意識。志不會,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公安隊伍中的每一名成員都應當認真思考“為誰做、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其入警誓詞中已經以“忠誠”回答這一問題。忠誠是公安隊伍最鮮明的政治本色,是把公安機關置于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下的必然選擇,是公安民警永恒的生命坐標。“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公安隊伍踐行“忠誠”政治本色的主要內容。公安院校全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以“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為核心,以永葆公安隊伍的“絕對忠誠、絕對可靠、絕對純潔”為指針,深入細致地實施“忠誠”教育、鍛鑄警魂,為公安教育活動的規范化、正規化建設樹立航標,培育未來隊伍成員優秀的職業素養,確保其在“忠誠”面前,不講條件、不用商量、心甘情愿、真心趨同。
(三)科學構建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
2012年6月,習近平在北大、清華、人大三所高校調研時強調,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緊緊圍繞服務大局和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這一主題來開展”[4]。“高校的發展,教學質量是第一要務,科研能力是第一推動力”[5],教學科研是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務,是推動高校不斷發展的源泉。因此,要牢固樹立思想政治工作服務于教學科研的大局意識,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對教學科研的促進和保障作用,構建和完善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運行機制和考評機制。
一是構建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機制。“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6]一切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適應新變化,不斷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運行機制,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節點。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運行機制是學校黨的領導體制的組成部分,包括領導系統的建制、工作機構的設置、職責的劃分和具體的領導制度、領導方法,可分為制度層面和操作層面。當前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運行機制的革新要按照“統一、協調、高效”的要求進行,厘清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黨政關系,明確專門的思想政治工作機構與其他職能部門的職責和任務,深化“黨委領導,行政(校長)負責,黨委組織部、宣傳部和人事處具體實施,院(系)落實”的運行機制,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各個參與機構能夠分工協作、權責明晰、各展所長、各盡其力。
二是不斷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考評機制。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藝術是使受教育者自己的努力符合組織的工作目標,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個體目標的實現,完善的工作考評機制是實現這一工作藝術的有效途徑。其構建和運行過程要堅持考評尺度的客觀性、動態性、實踐性和發展性,實現目的和手段的統一、動機和效果的統一。考核的標準要實事求是,不宜定得太高,并保持連續性;通過密切“努力——績效”、“績效——獎勵”、“獎勵——滿足個人需求”之間的關系,提高期望值。考評的程序要不斷優化,明確考評目的,建立具有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既要注重以年度考評為內容的目標管理,也要注重實施中的過程管理,并做好評價信息的分析和研究。
[1]徐燦.孟建柱在全國公安機關政治部主任專題培訓班結業式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任何時候都不能丟[EB/OL].公安部官網,http://www.mps.gov.cn/n16/n894593/n895609/2406298.html,2010 -04 -28.
[2]陳云文選(一九二六——一九四九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29.
[3]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6.
[4]習近平:高校黨建要繼續堅持和貫徹好正確指導原則[EB/OL].人 民 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8253157.html,2012 -06 -21.
[5]賀殷媛.試論高校黨建思政工作為教學科研服務[J].商業經濟,2010,(2):121.
[6]“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3:12.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SHANG Jun-zhi
(Henan Police College,Zhengzhou Henan China 450046)
As the good tradition of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on inevitable choice to implement the policy“building police in the politics conditions”.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we shall summarize the existing experience deeply and view the external new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dialectically.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the work ethic,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dually,establishing the effectiv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appraisal mechanism,we can finally enable the educatees to educate themselves.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Fundamental Experience;Implementation Strategy
G642
:A
:1008-2433(2014)04-0083-04
2014-03-28
尚俊志(1962—),男,河南南陽人,河南警察學院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