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明 杜宇征
(1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300073;2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300193)
石學敏院士根據氣海理論創立的“活血散風、調和肝脾”針刺降壓法,明確規范手法量學標準和量效關系,在選穴配伍方面既注重經穴的特異性,又兼顧穴位生理解剖特點,具有良好的臨床降壓效果[1],是針灸降壓的有效組方,臨床應用療效確切。現附1例病案,報道如下。
某,女,55歲,于2012年12月10日就診。高血壓病近10年,血壓最高達180/100 mmHg,現服安博諾150 mg/12.5 mg,Qd,拜新同 30 mg,Qd。血壓控制在(140~150)/(85~95)mmHg。24 h動態血壓監測示平均收縮壓161 mmHg,平均脈壓70 mmHg,日間平均收縮壓160 mmHg、平均舒張壓90 mmHg。夜間平均收縮壓162 mmHg、舒張壓94 mmHg,日間收縮壓負荷93%,舒張壓負荷57%,夜間收縮壓負荷100%、舒張壓負荷89%,收縮壓晝夜節律-0.9%,舒張壓晝夜節律-4.4%。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目前尚無合并癥。今測血壓150/95 mmHg,中醫診斷:風眩(陰虛陽亢);西醫診斷:高血壓病3級。治以平肝潛陽、滋陰活血。取穴: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沖。操作:人迎穴,直刺0.5寸~1寸,見針體隨動脈搏動而擺動,施用石氏捻轉補法第二定義1 min[2]:即小幅度(捻轉幅度<90度),高頻率(捻轉頻率達到120~160次/min),留針30 min。合谷、太沖均直刺0.8寸~1寸,施用石氏捻轉瀉法第一定義1 min,即醫者采用面向患者體位,以任脈為中心,機體左側逆時針,右側順時針;曲池、足三里均直刺1寸,施用石氏捻轉補法第一定義1 min,即醫者采用面向患者體位,以任脈為中心,機體左側順時針,右側逆時針。留針30 min。治療60次,5~6次/周。
經上述方法治療30次后,24 h動態血壓監測示平均收縮壓153 mmHg,平均脈壓64 mmHg,日間平均收縮壓155 mmHg、平均舒張壓91 mmHg。夜間平均收縮壓145 mmHg、舒張壓81 mmHg,日間收縮壓負荷90%,舒張壓負荷57%,夜間收縮壓負荷89%、舒張壓負荷44%,收縮壓晝夜節律6.8%,舒張壓晝夜節律10.7%,治療60次后,24 h動態血壓監測示平均收縮壓149 mmHg,平均脈壓62 mmHg,日間平均收縮壓154 mmHg、平均舒張壓89 mmHg。夜間平均收縮壓128 mmHg、舒張壓74 mmHg,日間收縮壓負荷75%,舒張壓負荷59%,夜間收縮壓負荷78%、舒張壓負荷22%,收縮壓晝夜節律 16.9%,舒張壓晝夜節律16.9%。治療前后口服藥無調整。經過60次的治療,患者的平均收縮壓、平均舒張壓,日間及夜間的平均收縮壓、舒張壓,日間及夜間的收縮壓負荷及舒張壓負荷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壓的晝夜節律由非勺型轉為勺型。
按:難治性高血壓又稱頑固性高血壓[3],是指應用包括利尿劑在內的3種以上的藥物,血壓控制仍不理想的高血壓病。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血壓晝夜節律紊亂、夜間血壓增高、血壓負荷增高是導致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重要因素[4]。血壓晝夜節律變化對適應機體活動及保護心臟、血管的正常結構和功能起著重要作用,因而恢復血壓晝夜節律能更有效地減低靶器官損害[4-5]。血壓負荷是了解患者血壓水平、判斷預后及靶器官損害的重要參數[6],即使24 h白晝、夜間血壓平均值正常的患者,夜間血壓負荷值增高是今后發生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7-8]。
人迎穴有調整機體陰陽,疏通氣血的功能,可使血壓下降。同時針刺具有雙向良性調節作用,以達到陰平陽秘,氣血調和之目的。另外,人迎穴位于頸總動脈壓力感受器處,針刺人迎穴可刺激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和化學感受器,調節植物神經和心腦血管的舒縮功能,長期針刺人迎能夠平穩地使血壓下降并維持在正常范圍內,而不會導致血壓過低[9]。合谷、太沖配伍[2],兩穴一陰一陽,一氣一血,一臟一腑,一升一降,是一組具有陰陽經相配,氣血、陰陽、臟腑同調的針灸配方。曲池能治氣逆諸證,針刺曲池能納攝陽明氣血,使氣血下降,與太沖相配,一陰一陽,共奏調氣降逆、平肝潛陽、柔肝熄風之功[2]。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具有補中氣,健脾胃,調氣血的作用。
石學敏院士創立的“活血散風”針刺法為針灸治療高血壓病提供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今后可開展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的循證醫學研究,為針刺治療高血壓病提供可靠證據。
[1]卞金玲,張春紅.石學敏院士針刺手法量學的概念及核心[J].中國針灸,2003,23(5):287 -289.
[2]申鵬飛.石學敏教授針刺治療高血壓病的臨證經驗淺析[J].天津中醫藥,2011,28(6):443 -444.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S].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 -743.
[4]馬慶春.關注血壓節律,平穩降壓,保護靶器官[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8,13(3):165 -166.
[5]LI YAN,THIJS L,HANSEN T W,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the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in 5645 subjects from 8 populations[J].Hypertension,2010,55:1040 -1048.
[6]雷瑩,于曉玲,陳杭,等.高血壓病患者脈壓指數與血管內皮功能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1,40(3):255 -261.
[7]Soylu A,Yazici M,Duzenli M A,Tokac M,Ozdemir K,Gok H.Relation between abnormalities in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rhythm and target organ damage in normotensives[J].Circ J,2009,73:899 -904.
[8]韋汐,廖虹,賀平,等.夜間動態血壓負荷值增高對高血壓病的預測意義[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19(4):377 -378.
[9]殷春,杜宇征.針刺人迎穴為主對原發性高血壓降壓效應觀察[J].中國針灸,2012,32(9):776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