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滌非
江蘇省鎮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藥品違法的處罰中,行政執法與偵查歷來是有機統一、相互配合的,《刑法修正案<八>》實施后,假藥犯罪案件的追訴標準發生了變化,具體執法情況也發生了變化。面對新情況,應如何把握案件移送與行政處罰兩者之間的關系值得探討。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關屬于藥品行政執法主體,對有關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妨害社會管理秩序以及其他違法行為具有行政處罰權,一旦發現有涉嫌藥品犯罪的情形,應向公安機關移送,這是行刑銜接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關的權力和義務。
在《刑法修正案<八>》頒布前,生產銷售假藥罪將具有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之危險作為其構成要件,而修改后只要實施了生產銷售假藥的行為即為犯罪構成要件,假藥案件的追訴標準發生了變化。
按《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只要是符合假藥的犯罪構成要件,無論是否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都因涉嫌犯罪而必須移送公安機關,入罪的“門檻”大為降低,更多的假藥案件符合移送條件,藥品行政執法部門的移送任務增多。
2006 年,為了加大對假藥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整規辦、公安部、監察部四部門發布了《關于在行政執法中及時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見》,對案件的及時移送做了進一步要求:“行政執法機關在查辦案件過程中,對符合刑事追訴標準、涉嫌犯罪的案件,應當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書》,及時將案件向同級公安機關移送,并抄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對未能及時移送并已做出行政處罰的涉嫌犯罪案件,行政執法機關應當于做出行政處罰十日以內向同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抄送《行政處罰決定書》副本,并書面告知相關權利人?,F場查獲的涉案貨值或者案件其他情節明顯達到刑事追訴標準、涉嫌犯罪的,應當立即移送公安機關查處”。但該規定對“立即”一詞的具體時限沒有明確,藥品監督行政執法部門為了保持打擊假藥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通常的做法是一旦有了初步證據可證實涉罪就予以移送。
《刑法修正案<八>》頒布前,針對假藥犯罪有兩次解釋:2008 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發布的《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和2009 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假藥、劣藥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兩次解釋主要明確了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幾種情形?!缎谭ㄐ拚?八>》頒布后,尚未出臺新的解釋。
如果某藥店出售假藥,情節達到了“吊銷藥品經營許可證”的程度,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的標準也應進行移送,且公安機關予以立案,就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公安機關經偵查后認為不涉嫌犯罪,或公安機關認為涉嫌犯罪但報檢察機關審查后,檢察機關認為不涉嫌犯罪,應退回行政執法部門予以行政處罰;另一種是經公安機關偵查認為涉嫌犯罪,報檢察機關審查后,提起公訴交由法院審理。在上述兩種情況下,若藥品監督行政執法部門均保持等待狀態,對該藥店的吊證的行政處罰就存在很長的空白期。藥品監督行政執法部門究竟是等公安機關偵查結束后,還是在檢察院的審查結束后,抑或是待法院審理終結后再行吊證?還是行政處罰與司法程序并行,直接進入吊證處罰程序?這個問題在執法實踐中一直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即使在移送之后,行政處罰也應當并行,針對該藥店的違法事實與證據,依法吊銷其藥品經營許可證,從根本上剝奪藥品經營的資質。
公安機關對假藥案件受理立案,是為了刑事罪案而調查取證,目的是追究涉案藥店違反《刑法》的刑事法律責任。至于該藥店出售假藥,是否情節嚴重到必須予以吊證處罰,這需要藥品監督部門調查取證,以追究涉案藥店違反《藥品管理法》的行政法律責任。兩個部門職責不同:是否吊證,當由藥監行政執法部門決定,而如何按程序偵查,由公安機關決定。如果在等待中遲遲不予以吊證處罰,客觀上是在默許違法的藥店資質延續,是對藥品市場秩序的不負責。
因此,在某些假藥案件中,確須給予行政處罰的,其案件移送與行政處罰可以同時進行,兩者是并行不悖的。在打擊藥品違法犯罪中,應該不斷完善行刑銜接、行刑聯動的機制,盡可能消除不同法律、不同部門之間的制度性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