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楊娜趙 磊李國信謝 琪
(1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沈陽,110034;2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100700)
思路與方法
臨床科研管理中的醫學倫理問題與思考
慕楊娜1趙 磊1李國信1謝 琪2
(1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沈陽,110034;2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100700)
目前臨床科研蓬勃發展,涉及人類的研究活動無一例外地面臨倫理問題。臨床科研所遇到的倫理問題具有一定特殊性。不過,時下對臨床科研倫理問題的明確規定相對較少。因此,規范臨床科研管理中的醫學倫理問題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對臨床科研管理中的醫學倫理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臨床科研;倫理問題;建議
醫學作為一門生命學科,其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臨床科研不同于其他學科。因此,對保護受試者權益具有重要作用的倫理審查得到了科研領域的高度重視,醫學倫理已經成為臨床科研不可回避的問題。同時,由于臨床科研本身探索性、創造性等特質及立項管理過程又不同于新藥臨床試驗,而現今執行的《藥物倫理審查工作指導原則》(簡稱“指導原則”)[1]和最新出臺的《倫理審查體系評估標準》[2](簡稱“標準”)對臨床科研管理中的醫學倫理問題做出專門明確的規定相對較少。故而分析臨床科研中的倫理問題,提出解決的建議與方法,對促進臨床科研發展,完善醫學倫理審查,保護受試者權益,是很有必要的。
1.1 臨床科研項目與醫學倫理審查的銜接 臨床科研方案應何時提交倫理委員會審查這一問題一直是個難題。目前臨床科研課題的申報條件中并未寫入“通過倫理審查”這一條款,只是要求項目在啟動前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也就說立項、項目設計是不受倫理要求約束的,滿足課題發布單位的要求即可。因此,課題申請人通常在獲批后才找到倫理委員會進行倫理審查,這樣有些課題就會陷入根本不符合倫理要求不能進行或方案需要進行大規模改動的窘境。這是因為從臨床科研與倫理學的本質來看,臨床科研是從戰略上選擇醫學科學研究的主攻方向、確定研究課題的過程和方法,從技術層面考慮可行性。而倫理是從這項研究可能對人、社會和人類的未來產生影響的角度考慮,評估是不是應該做[3]。這樣一來就不是所有科研都符合倫理的要求了。例如:在隊列研究中選擇的起始人群并未患所研究的疾病,若研究肆意或強行將研究人群暴露于某病的可疑病因來研究疾病的病因學則是極不道德的,如吸煙、飲酒和職業接觸等[4],都是不符合倫理要求的。因此科研立項與設計時就將倫理問題考慮在內顯得尤為重要。
這種情況下,面對已獲批立項的課題,倫理委員會就會面臨兩難選擇,由于課題已經通過諸多專家立項評審,在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進行倫理審查就變成了“事后諸葛”,或妥協、遷就原方案,從而削弱了倫理委員會對科研課題的審查效力。
1.2 倫理審查的公正性 我國倫理委員會設立于醫療機構中,作為醫院的附屬角色,倫理委員會審查的公正性不可避免地受到醫院決策者權利和意志的影響[5],導致倫理委員會在組織和利益上缺乏獨立性[6]。倫理委員會成員多為醫院的工作人員或專業負責人,乃至醫院的部分領導,這樣的現象可能會出現倫理委員會成員是課題的參與者或是課題負責人的關系,這種課題負責人、課題參與者、倫理委員會之間的關系有可能影響到個人履行職責,導致個人判斷的客觀性受到質疑從而影響倫理審查的公正性,從而無法保證公正、及時、有效的開展倫理審查工作[7]。
1.3 臨床科研管理中的知情同意 通常知情同意書是在確定課題申報成功后開始撰寫的。要求知情同意書充分告知研究的相關信息,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過程、獲益與風險、退出的權利、數據保密等內容,其中就存在一些與倫理有關的問題。在研究背景中必定會交待此研究已獲得某某國家部門批準立項,或者寫到某專家牽頭、經驗療法等,潛在受試者可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低估或忽略研究風險,對是否參與研究的決定產生影響。然而,若不交待這些內容似乎在研究來源方面又沒有什么可闡述的了。
另外,知情同意書中告知潛在受試者關于研究的有效信息通常是不完全的[8]。這種情況一部分是由于撰寫者不了解臨床試驗知情同意書的書寫要求,更嚴重的是根本缺少相關數據造成的。因為科研評審要求中并未對臨床前研究即藥理毒理的動物實驗研究,前期臨床研究如耐受性、藥代動力學等研究,成品檢驗等部分的必要性做出詳細規定。所以,知情同意書上除了所謂的經驗和評審專家的可行性決定,不存在其他可靠證據可以證明其研究干預措施是有利于受試者的,其安全性是可靠的。
1.4 科研研究者的倫理意識 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要資助下,針對我國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進行了一項科研倫理現狀的問卷調查。被調查的科研人員中盡管大部分認識到倫理的重要性,但在科研課題方案設計時能夠全面考慮倫理問題的人員比例卻相對較低,僅為23.51%[9],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倫理委員會對臨床科研管理的難度。
科研課題的開展離不開臨床研究生,這也是科研課題中對課題承擔人員構成的要求,那么研究生對倫理的認識就變得十分重要。他們大部分為在校學生,并未接受過GCP及倫理培訓,除了在校期間的《醫學倫理學》學習外也沒有臨床試驗的經驗,但他們又是科研繼續下去不可或缺的力量。一項采用匿名問卷調查方法對3所醫院的臨床研究生進行關于科研人體試驗的倫理審查狀況調查研究表明,有近50%的被調查者認為倫理審查有助于保護受試者權益,但不利于科研進行,沒有實際意義或多此一舉,對倫理審查有錯誤認識。在調查導師是否要求其研究生接受倫理審查的調查數據顯示,仍有30%~40%的導師缺乏倫理意識,忽視倫理審查的必要性[10]。導師作為課題組重要成員,不僅承擔科研任務而且對研究生的科研行為具有指導義務。由此也可反射出科研研究者倫理意識的淡薄。此項調查說明,科研活動中的重要成員對倫理的認識存在偏差,倫理意識不足。
2.1 加強教育、提高科研人員的倫理意識 倫理委員會應加大倫理知識的宣傳力度,組織講座、培訓等活動,使人們了解到倫理的本質,倫理并不是束縛科研發展、創新思維,也不是吹毛求疵,消除對倫理審查的抵觸心理,在接受倫理的前提下進行科研活動,更有利于科研與倫理的結合。另外,根據GCP要求,參與臨床研究的研究者必須經過相關的GCP培訓,但針對臨床科研課題的研究者沒有嚴格要求。鑒于臨床科研課題中涉及人類的臨床試驗也應對受試者的權益和安全進行保護,建議將GCP和倫理培訓范圍擴展至所有醫務人員。只要涉及到人體臨床試驗的人員,都需要接受正規的GCP培訓和倫理知識的培訓,只有在取得資格認證后,才能夠開展臨床研究[11]。更重要的是獲得領導的重視,這是培訓得以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應對培訓目標、內容、對象、方式、時間、經費以及培訓工作的分配做出全面安排[12]。及時收集參與培訓者的反饋信息,對培訓工作的不足做出合理的調整。
2.2 充分發揮倫理委員會的審查與監管作用 首先,對申請倫理審查的科研材料做出規定:課題標書不能代替試驗方案;課題任務書不能代替研究者履歷。課題標書是申請課題時的框架式描述,側重于研究的意義,方法學和可行性,不能詳盡研究過程中的操作內容,并且缺乏對受試者權益保護、保密、嚴重不良事件管理等倫理方面問題的說明。課題任務書也存在相同問題,其中只有參研人員分工及簡要信息。
發揮倫理委員會審查作用。吸納具有豐富臨床科研課題申報經驗的專家作為倫理委員會委員或獨立顧問,從科研課題角度對其進行更專業地審查,盡可能排除作為課題負責人或研究者所帶來的利益沖突,必要時采取限制性措施,如:審查會議進入審查決定程序時,獨立顧問及與研究項目存在利益沖突的委員回避,不參與投票;不允許有重大經濟利益沖突的研究者參與招募受試者和獲取知情同意等,使倫理委員會真正做到公正審查。擴大非隸屬單位背景的倫理委員會委員的數量,盡可能降低所屬關系對審查判斷的影響。同時倫理委員會所屬機構應保證支持倫理委員會工作,不妨礙倫理委員會審查相關工作的正常進行,對依據倫理規范和程序得出的倫理審查結果不給予行政或個人不恰當的壓力。
在研究開展階段,應重視過程監管。科研課題一般由單位科研處或相關部門負責管理,這就要求兩個部門在課題的過程監管中協同合作,進行有效的溝通。作為倫理委員會,依據課題的危險程度制定跟蹤審查的頻率,進行定期跟蹤審查。這種跟蹤審查不應只停留在書面文件,應下到科室,醫生和受試者之間獲得實際情報。倫理委員會可組織專門的工作小組,對在研課題進行不定期的實地檢查。采用實地檢查這種方式更加客觀地評估其課題的方案依從性。也可以從受試者角度,采用問卷調查等了解受試者獲得試驗信息的充分程度,接受知情同意的過程等,從而掌握課題執行的情況。同時,保證檢查頻率。檢查頻率應依據研究方案設計,研究進展程度,如納入與排除標準、療程、隨訪周期等確定,保證在研究過程中至少檢查1次。只有保證檢查力度,才能保證臨床研究的質量[13]。
2.3 完善相關管理辦法 從根本上來說,需建立科研立項與倫理審查相結合的申報制度。在臨床科研課題申報條件中提出符合倫理要求的規定。課題發起人在選題之初即可意識到符合倫理要求的問題,進而在課題設計過程中將倫理因素考慮在內,或通過向倫理委員會進行咨詢解決其中的倫理難點。實行各申請單位在組織申報工作前,對科室上報的科研課題,按“學術論證-倫理審查-組織申報”3個階段進行。對涉及人體的醫學研究,凡是倫理審查否決的課題不能予以申報各級立項[14]。這樣在申報前就進行了倫理審查,可有效杜絕獲批課題因為倫理問題而舉步維艱的處境。
2.4 向公眾普及倫理知識 公眾對倫理的認識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倫理審查的監管水平和受試者獲得保護的程度。向公眾普及倫理知識[15]。如此,提高受試者獲得知情同意及相關信息的能力,在參與臨床科研活動時具備保護自身權益的意識,獲得自我保護的手段和方式。同時,公眾對倫理具有一定的認識后,可以更加理解臨床科研活動的內容和目的,從而消除抵觸心理,對臨床科研的開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另外,受試者是研究直接參與者,最直觀的接觸研究實施情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監督力量,這一力量的啟動能夠有效的促進臨床科研活動在符合倫理規范的軌道上進行。
通過培訓和宣傳措施提高研究者的倫理意識,制定制度化要求,確定倫理審查地位,采用多種方式加強對課題的過程監管,有效解決臨床科研中的倫理問題,臨床科研就會朝著更加健康的狀態發展。
[1]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工作指導原則[S].北京:國食藥監注[2010]436號,2010.
[2]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倫理審查體系評估標準[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3]趙一鳴.醫學倫理學:醫學研究中不可避免的問題[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6):424-426.
[4]張繼海,楊土保.常見流行病學科學研究方法中的倫理學問題[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2,18(10):621-622.
[5]趙幗英,江濱,史錄文,等.我國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運作模式及監管機制探討[J].中國藥事,2007,21(1):25-28.
[6]閆永波,李野.我國藥物臨床試驗法規與相關國際法規的對比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11,20(17):1612-1614,1619.
[7]徐宗良.我國人體臨床試驗和研究中有關倫理審查的若干問題[J].醫學與哲學,2005,26(5):291-293.
[8]翟曉梅.臨床醫療和臨床科研中的知情同意問題[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7,27(1):108-112.
[9]張莉莉,方玉東,楊德才,等.我國科研倫理調查綜述[J].中國科學基金,2013,27(4):210-213,221.
[10]徐凡,朱政,王麗宇.臨床研究生科研人體試驗的倫理審查狀況調查[J].醫學與哲學,2009,30(8):18-19,42.
[11]黃瑾,劉厚佳,浦江,等.臨床臨床科研倫理審查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6):45-46.
[12]胡桂周,薛蓮.加強GCP人員培訓,保證藥物臨床試驗質量[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6,22(5):535-536.
[13]胡薏慧,元唯安,彭朋.藥物臨床試驗質量控制中監查員管理的思考[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3,24(5):525-527.
[14]倪戰鷹.醫學倫理審查在臨床科研中的實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19(3):41-42.
[15]管曉翔,楊國斌,陳龍邦.臨床科研過程中的倫理學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4):14-16.
(2014-03-13收稿 責任編輯:王明)
Ethical Problems and Sugges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Mu Yangna1,Zhao Lei1,Li Guoxin1,Xie Qi2
(1 No.2 Hospital affiliated t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4,China;2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Researches involving human is facing ethical problems without exception.Moreover,the problems for clinical research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s.Since no specific ethical regulation for reviewing clinical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se special ethical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Ethical problems;Suggestion
R-052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4.07.033
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中藥“新藥臨床評價研究技術平臺”(編號:2012ZX09303017)
慕楊娜(1981—),女,助理研究員,Tel:(024)86803356,E-mail:muyangx@163.com
李國信(1963.2—),男,博士,主任醫師,院長,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E-mail:llbgs201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