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蓮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縣獸醫站,青海同德 513299)
牛出敗病診治要點匯總
周玉蓮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縣獸醫站,青海同德 513299)
牛巴氏桿菌病又被稱之為牛出血性敗血病,是由多殺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典型臨床癥狀表現為高熱、肺炎、盲腸炎、內臟廣泛出血。文章結合文獻綜述,在理論論述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踐,介紹了診治牛出敗病的病例,以供參考和借鑒。
牛出敗病;診治;巴氏桿菌
牛巴氏桿菌病又被稱之為牛出血性敗血病,簡稱“牛出敗”,是由多殺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典型臨床癥狀表現為高熱、肺炎、盲腸炎、內臟廣泛出血。致病菌巴氏桿菌可長期存在于牛呼吸道、消化道,當牛體在遭受過勞、寒冷、長途運輸等等應激因素影響時,可導致機體抵抗力嚴重下降,誘發此病。致病菌病原體可通過排泄物、分泌物等等排出體外,通過污染飲水和飼草進行進一步傳染,導致其他牛被感染,此病一年四季皆有發生病例,尤其以氣候驟變時最為常見。
潛伏期1~7d,多數為2~5d。臨床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1)敗血型:表現體溫升高到4l~42℃,精神萎靡,被毛粗亂,結膜潮紅,鼻鏡干燥,食欲廢絕,泌乳及反芻停止,繼而腹痛下痢,糞便惡臭并混有黏膜片和血液,有時鼻孔和尿中有血,常在1d內死亡。(2)浮腫型:除體溫升高,精神萎靡等全身性癥狀外、在頭、頸、胸前出現皮下水腫,手指按壓初有熱、硬、痛感覺,后逐漸變涼,疼痛也減輕。舌、咽喉部及其周圍組織高度腫脹,眼紅腫、流淚、流涎,呼吸高度困難,黏膜發紺。也可出現腹瀉,往往因窒息順死.病程多為12~36h。(3)肺炎型:表現為纖維素性胸膜肺炎,病牛除全身癥狀外,伴有咳嗽和張口呼吸,排出漿液性以至膿性鼻液。聽診行支氣管呼吸音,有時有胸膜摩擦音,兩歲以內幼牛,多伴有嚴重下痢,病程較慢,3d以亡,常因極度衰竭而死亡。
因急性敗血病死亡的牛只,內臟可出現嚴重出血,黏膜、肺、舌尖、皮下組織等處伴有出血點,但是脾臟沒有任何變化之處。浮腫型牛只,可見皮下有膠狀浸潤,伴有出血點,切開水腫部位有深黃色液體外流。肺炎型牛只,病變較為嚴重,表現為纖維素肺炎,胸腔內有大量漿液纖維素性滲出液;肺呈紅色肝變,偶有灰白或灰黃色干酪樣壞死灶,常心胸壁和心包粘連;肝有小灶性壞死;肺的切面呈大理石狀。
4.1 診斷要點
根據本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等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則需經實驗室檢查。
4.2 防治要點
4.2.1 預防措施
第一,日常加強衛生監管,做好衛生防疫工作
日常注意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防疫工作,消除各種降低機體疾病抵抗能力的因素。比如:避免禽畜擁擠、做好防寒防暑工作、禽畜定期消毒等等。牛只需長途運輸,運輸途中需精心管理,避免過勞,確保有適宜的生長環境。同時,注意預防感冒,剪毛時避免損傷皮膚,也是尤為重要。為了消除各種應激因素,建議可在運輸前有意識地注射高免血清或者是菌苗進行預防。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必須要新引進禽畜時候,加強疾病檢疫,確保無病后方可合群飼養。
第二,嚴格消毒管理,合理組織疫苗免疫接種
一旦有疫病流行,立即進行隔離,做好對癥治療。加強消毒管理,建議禽畜用濃度為5%的漂白粉,或者是濃度為10%的石灰乳。對于排泄糞便,生物熱發酵消毒,做無公害化處理。對于受威脅禽畜,仔細觀察、定期檢查體溫,必要時可用高免血清或者是菌苗進行緊急預防接種。
4.2.2 治療措施
第一天,清熱解毒、補充能量、抗菌消炎。清熱解讀——聯合用藥雙黃連注射液和銀黃連注射液,具體劑量雙黃連注射液30ml、銀黃連注射液20ml,配合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500ml,靜脈注射,效果較好;補充能量——聯合用藥VC、肌苷、ATP,VC用量為20ml,肌苷用量為20ml,ATP用量為20ml,靜脈注射配合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1次性肌肉注射效果較好;抗菌消炎——可用氨芐西林鈉,靜脈注射10g,聯合用藥鏈霉素1000萬單位,肌肉注射,效果較好。
第二天,經過上述治療,一般體溫可恢復到38℃左右,其余癥狀略有好轉。由此,可繼續用藥上述配方。同時,用四環素300萬單位,配合濃度為5%的糖鹽水注射液500ml,可取的很好的治愈效果。
第三天,繼續第一天用藥,此時體溫仍可維持在38.5℃,但是咽喉腫痛癥狀基本得到好轉。
第四天,在三天連續用藥的基礎上,呼吸癥狀略有好轉,鼻液、口水開始減少,精神略見好轉,排泄糞便開始正常。但是其咽喉腫痛癥狀尚未消失,期間用藥參照第一二天。同時,使用促芻消食靈,2支肌肉注射。用濃度為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配合水楊酸鈉、烏洛托品、氯化鈣靜脈注射,可起到很好的治愈效果。
第五、六天,連續用藥雷同第四天。通常情況下,在經歷上述連續6d地用藥,病牛的體溫、呼吸可恢復正常,同時流口水癥狀略有緩減,精神狀態開始恢復,腫痛癥狀基本上消失,可恢復到正常的飲食狀態。
[1] 黨成壽.放牧牦牛出血性敗血癥病原的分離與鑒定[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5):82-83.
[2] 張飛燕.牛多殺性巴氏桿菌病的診斷與防治[J].山西農業科學,2010,(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