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新開
(廣西昭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賀州 546800)
淺談偏遠山區動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雷新開
(廣西昭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賀州 546800)
動物防疫是既要長期堅持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一項艱巨工作,是預防、控制動物疫病發生和傳播的有效手段,是養殖業預防疫病的基礎性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其要求越來越高。本文作者從當前山區的動物防疫工作現狀著手,探討了當前山區動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與建議,以保障畜牧業健康、穩定、持續和有效發展。
動物防疫;偏遠山區;問題;對策
昭平縣是一個多民族山區林業縣,全縣有12個鄉(鎮),自然村156個。總人口39.2萬人,總面積3273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 ”之稱。全縣生豬存欄12.77萬頭,牛存欄0.55萬頭,山羊存欄0.63萬頭,家禽存欄56.65萬羽。自從2006年5月和2010年4月發生豬“高熱癥”疫情后,全縣開展了豬瘟、豬鏈球菌病、雞新城疫、羊痘、羊三聯四防等常規免疫和口蹄疫、禽流感、藍耳病等強制免疫工作。由于我縣的養殖區域分散,散養戶的動物防疫工作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動物防疫工作開展起來比較困難,動物防疫工作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2.1 基層政府及其人員重視和支持不夠
基層政府及其人員對動物防疫認識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誤認為動物防疫是業務部門的事,不過問、不參與、不配合,“政府保密度”停留在文件上,使強制免疫流于形式,工作難以落到實處。二是鄉(鎮)畜牧獸醫站人員被安排做新農村建設駐村工作嚴重,大大削弱基層獸醫防疫力量。三是對畜牧獸醫管理體制中的機構設置、核定編制、財政投入等支持不夠。四是對重大動物疫情采取應急處理后,在疫情轉緩或疫情過后無人過問。
2.2 飼養方式落后,養殖戶防疫意識淡薄
散養戶各類畜禽混雜飼養,房屋和畜禽舍相連,養殖環境臟亂差,養殖飼料主要以殘菜剩飯和作物下腳料為主,加上人員流動頻繁,養殖欄舍普遍沒有消毒、隔離措施,給傳染疫病創造交叉感染條件。養殖戶對動物防疫工作的認識存在很多的誤區:有的養殖戶認為動物防疫是一勞永逸,打一針防百病等;有的農戶給豬接種過豬瘟疫苗,不久碰上其他疫病感染而發生死亡,就認為防疫沒用的,防與不防一個樣;還有的養殖戶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山區地處偏僻,畜禽不會染上疫病。盡管現在實行免費防疫,但受傳統觀念及知識水平的局限,養殖戶防疫意識普遍比較淡薄,散養戶80%以上都是被動接受動物防疫,很少有群眾自覺、主動邀請防疫員進行免疫,在實際工作仍存在養殖戶拒絕防疫的現象,只有每逢春、秋季兩大防疫時,畜禽才有機會免疫注射,都存在漏戶、漏畜禽、漏針現象,直接給防疫密度大打折扣,從而影響了防疫進度。
2.3 基層動物防疫體系仍較薄弱、防疫工作量大、隊伍不穩定
整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重點、難點在基層,鄉村防疫員處于最基層、最關鍵的一環,所有防控措施最終都是由鄉、村級防疫體系落實下去。全縣共有村級防疫員160人,每年承擔著近230萬頭(羽、次)的免疫工作,幾乎常年都在開展動物防疫工作,而每人每月僅有125元的定補。由于防疫員報酬低,工作量及防疫工作阻力大,部分村防疫員得不到合理報酬,已有60%的村級防疫員提出不愿意干,造成村級防疫員流失現象十分普遍,不能及時有效開展動物防疫工作。另因體制、編制等原因,新生力量進入不了防疫隊伍,導致鄉村動物防疫隊伍老齡化、文化層次低等斷層現象,不能適應日趨嚴峻的動物防疫形勢。
2.4 動物防疫基礎設施薄弱、防疫水平低
村級防疫員是動物防疫體系最基層的“腿”,常規的免疫注射、牲畜的存欄、出欄摸底和疫情報告都需要他們來完成,而村級獸醫室名存實亡,防疫冷鏈體系仍還不完善,常使疫苗在運輸和貯運過程中有可能產生耗損和降低疫苗效價,致使免疫未能發揮作用;少數免疫僅注重交通沿線和養殖大戶,造成空白區域大,從而使廣大群眾對基層獸醫和免疫工作產生了不信任感和誤解,嚴重影響防疫工作的開展。
2.5 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力度不夠、依法治疫難度大
獸醫法律法規尚未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有法不依、有法難依時有發生,加之監督執法力度不夠。基層檢疫工作僅憑肉眼檢疫,難以保證動物疫病不通過流通渠道傳播。一些農戶緩報、瞞報動物疫情,病死動物尸體不能依法處理,傳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流通環節(屠宰加工、販運等)缺乏有效監管。
2.6 防檢結合、以檢促防相關制度沒落到實處
由于部份鄉鎮有無耳標和免疫證并不影響畜禽的出售上市,少數養殖戶對開展牲畜佩戴耳標不配合,直接削弱了畜主的防疫意識,造成養殖戶甚至部分防疫員對推行《動物免疫標識制度》認識不足,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也造成了免疫標識從某種意義上只能起到應付上級檢查的作用。
2.7 地方財政經費投入不足,報酬得不到保障,工作難以開展
由于基層防疫員付出的勞動和得到的經濟報酬反差大,導致防疫工作不到位,免疫質量和密度得不到保障,從而挫傷了群眾自覺參加防疫的積極性。雖然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近年來不斷在增加投入,但遠遠不能滿足防控工作的需要,導致難以正常開展疫病監測、檢驗和診斷等工作。
3.1 地方政府加強領導,提高對動物防疫工作的認識
地方政府重視是搞好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是確保農村動物防疫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應當按照“各級政府對當地動物防疫工作負總責,主要領導是動物防疫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要求,要把動物防疫工作作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大事來抓,把動物防疫工作擺上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增加投入,促進畜牧生產業向規模化、規范化發展。
3.2 完善基層防疫體系建設,加強業務能力培訓
逐步完善鄉鎮獸醫站的辦公條件,加強疫苗冷鏈儲存設備,發揮鄉鎮獸醫站的職能作用,加強對防疫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培訓,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技術學習、操作規范學習、疫苗保存注射等基礎知識學習等,并針對重點操作進行演示和練習,以規范疫苗接種方式,保證疫苗接種的質量。加大對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人員的福利補助,以改善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人員的待遇,提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保證動物防疫工作質量。
3.3 齊抓共管,充分調動和發揮村委的基層組織作用
動物防疫工作面廣、困難多。因此,要建立鄉村兩級聯動聯防、責任共擔機制和聯村干部責任制,不斷完善考核機制,把動物防疫工作納入村主要干部年度考核內容,充分發揮村級組織作用,調動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形成齊抓共管良好氛圍,促進農村動物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
3.4 結合實際,提高動物防疫的效率和質量
搞好偏遠山區農村動物防疫工作要結合當地實際進行防疫時間調整,如家犬的防疫安排在春防結束以后進行效果好;牛平常都被放在山上,要防疫根本不可能,所以要在農耕結束或春節時進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防疫要盡量避開農忙季節,積極爭取養殖戶的配合;此外,由于大部分農村防疫員目前還沒有配備保溫箱等冷藏設備,因此開展防疫時間還要避開高溫季節,避免對疫苗質量產生影響。
3.5 廣泛開展宣傳發動,提高自覺防疫意識
通過如農民信箱、廣播、黑板報、橫幅、資料發放等各種形式大力宣傳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和防疫知識,特別是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法律的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全民動員、群防群控,提高養殖場戶防范意識和能力,增強其防疫的主動性,構建群防群控防疫良好氛圍,促進山區基層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
3.6 堅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進一步加大宣傳和執法力度,實行嚴格的動物檢疫制度、計劃免疫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
樹立“養必須防、防重于治”的觀念,著力提高群眾的防疫意識和科學養殖技術;加大打擊和防范力度,堅決制止私屠濫宰、運輸和出售病害動物及其產品、逃避檢疫監督等不法行為;切實執行“防檢結合、以檢促防”,即把免疫標識作為出具檢疫合格證的必要條件,逐頭檢查免疫證編碼與耳標編碼是否統一;對宰前檢出疫病的動物和宰后檢出的動物產品必須依照有關規定進行銷毀、化制、高溫和化學等無害化處理,并做好免疫證、耳標回收工作,嚴禁售前突擊補打,真正做到無標動物不上市交易。對需要強制免疫的豬、牛、羊實行免疫耳標、免疫證、免疫檔案制度,做到“一畜一標一證”;要把動物耳標、疫情監測體系、產地檢疫和動物防疫監督執法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嚴格的追溯制度和疫情快速應急機制,促使山區的動物防疫執法監督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軌道。
[1] 吳明偉.如何做好偏遠山區的動物防疫工作[J].現代畜牧獸醫,2011,(6):40-42.
雷新開(1970-),男,廣西昭平縣人,中級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