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梅
(河北省新樂市農牧局,河北新樂 050700)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診治報告
王彥梅
(河北省新樂市農牧局,河北新樂 050700)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本病蔓延迅速,各種日齡的雞均可感染。冬季發病率較高,常造成雛雞死亡,還可使雞的生長受損害,尤其是正在發育的雞生殖器官遭受永久性破壞。下面就我市的兩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報告如下:
2013年11月初,我市東王鎮一存欄2000只蛋雞的養殖場主訴,其所養130日齡雞群突然發病,出現呼吸道癥狀,并迅速波及全群。表現為伸頸、張口呼吸、咳嗽,有“咕嚕”音,尤以夜間最清楚。隨著病情的發展,全身癥狀加劇,病雞精神萎靡,食欲廢絕、拱背、飲量增大,羽毛松亂、翅下垂、昏睡、怕冷,拉白色水樣糞便,常擁擠在一起,病雞失水,肌肉干燥,冠髯及皮膚發紺。隨后,另一養殖戶10日齡的雞也開始發病,還可見鼻竇腫脹、流粘性鼻液、流淚等癥狀,病雞常甩頭。產蛋雞感染后產蛋量下降25~50%,同時產軟殼蛋、畸型蛋或砂殼蛋。
本病容易經空氣或其它的接觸方法傳播。典型病例在發病后能迅速地使整個雞群遭受感染,呼吸道的發病過程可持續l0~l4d。傳染源主要是病雞和康復后帶毒雞,病雞康復后可帶毒49d。傳播途徑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經污染的飲水、飼料和墊料傳播。本病傳播迅速,一旦感染幾乎全群發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氣候寒冷的季節較為嚴重。各種年齡的雞都可發病,但雛雞最為嚴重,死亡率也高,一般以40日齡以內的雞多發。雞群擁擠、過熱、過冷、通風不良、溫度過低、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飼料供應不足或配合不當,均可促使本病的發生。
在剖檢雞的尸體時,可見鼻腔、鼻竇、氣管以及支氣管都有卡他性炎癥。氣管下段和支氣管內均可見有漿液性或干酪樣滲出物,氣囊中常有一些干酪狀物質,或氣囊呈混濁狀,肺臟水腫或出血。患雞輸卵管發育受阻,變細、變短或成囊狀。產蛋雞的卵泡變形,甚至破裂。腎腫大、蒼白,腎小管和輸尿管被尿酸鹽結晶充盈并擴張,腎臟外觀呈花斑狀。嚴重的病例在心包和腹腔臟器表面均可見白色的尿酸鹽沉著。有時還可見法氏囊粘膜充血、出血,囊腔內積有黃色膠凍狀物;腸粘膜呈卡他性炎變化,全身皮膚和肌肉發紺,肌肉失水。
根據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初步診斷,進一步的確診需作病毒的分離鑒定和血清學試驗。
在臨床上應與新城疫、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及產蛋下降綜合征等相區別。新城疫一般要比傳染性支氣管炎更為嚴重,雛雞有時可見神經癥狀,產蛋雞群產蛋量的下降則更為明顯;傳染性喉氣管炎在雞群中的擴散與本病相比相對較慢,但呼吸癥狀則常更為嚴重,且很少發生于雛雞,而本病可發生于各種年齡的雞;傳染性鼻炎的病雞常見面部腫脹,而在本病則很少見;蛋雞的生殖道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易與產蛋下降綜合征相混淆,但發生產蛋下降綜合征時,雞群產蛋率下降,蛋殼質量不良,不影響蛋的內部質量,蛋清不會稀薄如水,并無呼吸道癥狀。此外,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與能引起腎病變的傳染性法氏囊病相比,法氏囊病變不明顯。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發現病雞最好及時淘汰,并對同群雞進行凈化處理。發生本病時,應避免一切應激,保持雞群穩定,停止轉群和免疫。提高舍溫2~3℃。降低飼料中蛋白質水平,應控制在15~16%比較適宜。飼料中多維素加倍,尤其是維生素A的添加。供足飲水,并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或保腎藥(烏洛托品),同時使用對癥治療藥,如中藥咳喘平、禽喘康、止喘平喘散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化痰、清瀉的功能,從而減輕呼吸道癥狀,使用抗菌類藥如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紅霉素、泰樂菌素等預防并發或繼發其他病癥,尤其是大腸桿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的繼發感染。
⑴做好疫苗接種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預防本病的有效方法是接種疫苗。實踐中,可根據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流行季節、地方性流行情況和飼養管理條件、疫苗毒株特點等,合理選擇疫苗,在適當日齡進行免疫,提高防疫水平。目前常用的疫苗有活苗和滅活苗兩種,我國廣泛應用的活苗是H120和H52株疫苗,H120株疫苗用于雛雞和其它日齡的雞,H52用于經H120免疫過的大雞,育成雞開產時可選用H52疫苗,或在雛雞階段選用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苗;滅活油乳劑苗主要在種雞及產蛋雞開產時應用。一般的免疫程序是4~5日齡接種H120弱毒苗,而后1月齡接種第二次或種用雞在2~4月齡加強一次,用毒力較強的H52疫苗,種雞和蛋雞在開產前用油乳劑滅活苗再接種一次。活苗免疫可用滴鼻、氣霧和飲水方法,滅活苗可以肌肉注射。
⑵加強飼養管理是減少本病的主要措施
飼養過程中應注意降低飼養密度,避免雞群擁擠,注意溫度、濕度變化,避免過冷、過熱。加強雞舍通風換氣,防止有害氣體刺激呼吸道。合理配比飼料,防止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的缺乏,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另外,平時要加強消毒,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對乙醚、溫熱及一般消毒劑敏感。
⑶該病是由病毒侵害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針對該病特征,采用中西藥結合方法,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