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代里根安 寧
(1.新疆博樂市貝林哈日莫墩鄉獸醫站,新疆博樂 833400;2.新疆博州動物疾病控制與診斷中心,新疆博樂 833400)
淺議野生動物疫病的特征和防控
巴音代里根1安 寧2
(1.新疆博樂市貝林哈日莫墩鄉獸醫站,新疆博樂 833400;2.新疆博州動物疾病控制與診斷中心,新疆博樂 833400)
野生動物疫病是家畜家禽多種疫病的策源地之一,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疫病防控直接關系家畜家禽多種疫病的發生與流行。本文分析了我國野生動物疫病特征,提出了野生動物疫病防控措施。
野生動物;疫病;特征;防控
⑴野生動物疫病對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的危害凸顯;
⑵野生動物疫病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危害從末間斷,是某些重大動物疫病疫源地;
⑶動物園、馴養繁殖場等圈養野生動物的疫情信息報告不多,但一些烈性傳染病和某些人獸共患病對馴養動物及從業人員生命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⑷野鳥高致病性禽流感在青藏高原呈季節性反復發生的特征較為明顯。為此,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控野生動物疫病。
2.1 科學控制野生動物種群密度
科學控制野生動物種群密度是控制疫病的一個有效的措施,種群大小的控制已被用于降低種群中感染動物和可疑動物個體的密度。把種群數量降低到病原體難以傳播的密度閾值以下,病原體會自然消失。由于病原體為了自己的生存與繁殖,需要依附于特定的宿主,當宿主密度很低,不足以維持病原體的傳播時,病原體便消失。歐洲國家控制獾肺結核、野豬豬瘟就是采用這種策略。但是,這種策略適用于種群數量多、密度大、且病原體為種群特異性的動物。因此,針對不同的動物,不同的疾病要了解其宿主病原體的相互關系,采取相對的措施。
2.2 防止野生動物與家養動物間疾病的傳播
在野生動物棲息地放牧的地區,可采用圍堵政策防止野生動物與家畜間疾病的傳播。用籬笆、鐵絲網柵欄、警戒線等把野生動物和家畜分開,能有效地防止二者的接觸;其次,在對野生和家養動物共患病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對家畜進行免疫,如對野生動物周邊地區的家養犬、貓注射狂犬病疫苗、犬瘟熱疫苗等,能有效地防止這些疾病的傳播。
2.3 提高人類的動物保護意識,改善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
傳染性疾病的流行具有人與動物相互傳播的特點,不僅可以從動物到人,還可以從人到動物。動物疾病對人類的威脅在某種程度上與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人類不隨便捕殺動物,吃食野生動物,就會減少這種威脅。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侵占,增加了野生動物與人類的接觸,促進了疾病的傳播。人類應該堅決停止這種行為。
2.4 預防性疫苗接種
作為一種野生動物疾病控制策略已經實施了20年,主要集中在狂犬病、結核病、布氏桿菌病、巴氏桿菌病。為狂犬病和炭疽等傳染病的疫苗研制與應用,其中最為成功的是口服狂犬病疫苗,該疫苗接種計劃在北美及北歐食肉動物中成功地進行了大范圍實施。現今采用最廣泛的方法是口服疫苗。這個方法要結合的3個要素:有效的免疫原、合適的投送方式和物種特異性的餌料。
2.5 對移地動物進行檢疫
由于移地動物可能會將病原體攜帶入新的環境,因此在放歸或移地前對動物進行必要的體檢以及病原體的檢疫,包括普通的物理檢測以及血、糞、尿等常規檢驗。在動物遷移之前,對野生動物來源地進行檢疫,可避免由于長途運輸過程中,潛在疾病的發生及動物的死亡所帶來的損失,有效防止疫病的擴散與傳播。由于移地動物的疫病作用是雙方面的,因此還要對引入地進行檢疫,動物長途運輸和新環境造成的壓力,可使某些潛在的疾病表現出來,通過引入地檢疫對動物種群或個體的健康狀況進一步進行評價,對防止疫病的傳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6 積累標本,收集數據,豐富經驗
野生動物疾病的控制策略視不同的動物、不同的疾病而異,收集各種動物的疾病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從森林、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發現野生動物尸體,或當地人或研究人員發現野生動物尸體或患病的動物,這只是動物病例的一種積累,是一種被動的動物監測方法。要對野生動物重要疾病的發生有更透徹的了解,用訓練過的犬來尋找患病或死亡的動物,能提高對死亡和患病動物的發現率(一項研究表明,犬能發現92%的鳥的尸體,而人只能找到45%)。可以采用無線電遙感(測)和衛星追蹤的技術對目標物種的生存或其它方面的情況進行積極主動的監測,這在白尾鹿動物性出血性疾病和臭鼬狂犬病的研究中非常有用。
2.7 建立野生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體系
由于野生動物疫病與人類生活和健康的重大關系,在目前重大疫病爆發日益頻繁的情況下,建立野生動物疫病監測和預警體系,尤其是野生動物中與流行性人獸共患疾病密切相關的監測與預警體系工作已迫在眉睫,很有必要。此項工作的開展,對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畜牧業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同時對于保證野生動物野生種群的健康安全、搞好瀕危野生動物易地保護工作以及促進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的健康發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巴音代里根(1965-),男,中專,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