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民
(陜西省蒲城縣畜牧獸醫局陳莊畜牧獸醫站,陜西蒲城 715500)
淺談規模化豬場疫病發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田建民
(陜西省蒲城縣畜牧獸醫局陳莊畜牧獸醫站,陜西蒲城 715500)
養豬業是我國畜牧業的支柱產業,對保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有力的帶頭作用。為此,必須重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和豬群保健體系的建設,采取嚴加防范的措施,全力地做好規模化豬場疫病的防控工作。本文就規模化豬場疫病防控措施進行探討,介紹了規模化豬場疫病的發病原因,提出了防控措施,供各位養豬同行參考。
規模化豬場;疫病;發病原因;防控措施
隨著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養豬業的迅猛發展,養豬業對調整優化畜牧產業結構,實現畜牧業跨越式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近年來由于受豬場選址建設不合理、養殖設施不完善、飼養管理粗放、衛生防疫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了豬疫病越來越嚴重和復雜,威脅著養豬生產的發展。疫病頻發,老病未除、新病增多,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給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我們要以防止重大動物疫病病原為中心,控制繼發感染為重點,采取如下綜合控制措施,控制豬場疫病的發生。
1.1 老病未除,新病增多
隨著集約化、規模化養豬業的迅速發展及其市場經濟的建立、流通渠道的增多,為疫病的流行創造了客觀條件,導致一些已經得到控制的傳染病如豬瘟等又重新抬頭。一方面,在長期免疫壓力下,豬瘟病毒的變異、疫苗抗原結構的漂移、強毒的潛伏及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導致免疫抑制性疾病使豬瘟發病率升高并呈擴散趨勢。另一方面,近年來從國外引進種豬的品種和數量增多,由于檢疫不嚴又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致使一些新的疫病傳入我國。
1.2 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
近幾年豬病以病原的多重感染和混合感染為主要流行形式,常常導致豬群的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控制難度大、危害極其嚴重。多重感染包括病毒多重感染、細菌多重感染以及病毒和細菌的混合感染。在病毒的多重感染中,以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圓環病毒2型、豬瘟病毒等多重感染較為常見。由此造成豬群雙重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細菌的混合感染主要涉及豬肺炎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豬鏈球菌、附紅細胞體等。病原的繼發感染在規模化養豬場十分普遍,特別是在豬群存在原發性感染的情況下,一旦出現應激因素和飼養管理不當、營養不平衡,易發生繼發感染。多種病原造成的混合感染給診斷和防治必須根據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驗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1.3 豬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日益突出
在一般規模的豬場,保育仔豬和生長豬群中呼吸道疾病日益嚴重且不易控制,已成為我國養豬生產中威脅最嚴重的疫病。引發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可分為兩類,一是原發性感染病原,主要包括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圓環病毒2型、豬肺炎支原體、豬流感病毒、豬瘟病毒、偽狂犬病病毒、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等;二是繼發性感染病原,主要由副豬嗜血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豬鏈球菌和豬沙門氏菌等。引發消化道疾病的病原主要有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豬輪狀病毒、大腸桿菌以及豬瘟病毒、豬偽狂犬病毒等。
1.4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性增大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圓環病毒2型病這兩種免疫抑制性疾病對養豬生產的危害很大,除了直接危害豬體外,還可造成機體免疫抑制,進而引起疫苗接種反應增強,副作用增大,甚至導致免疫失敗。而這兩種疫病一旦暴發,根除和凈化難度極大,容易造成豬只持續感染。豬群對疾病的易感性增強,成為近幾年來豬越來越難養,病越來越多的主要原因。
1.5 寄生蟲病危害加重
隨著豬場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養豬規模的不斷擴大,環境污染變得更加嚴重,豬場內環境的控制難度明顯加大,寄生蟲病如弓形蟲、姜片吸蟲、棘頭蟲、疥螨蟲、球蟲等明顯增多,其中不少病原廣泛存在于養豬場的環境中,而且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直接接觸及飼料和飲水等多種途徑傳播。這些寄生蟲病不僅能引發多種疾病,還能顯著降低豬只的生產性能和免疫力,致使感染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明顯升高。
2.1 做好豬場的病原控制
(1)加強周圍環境衛生和消毒。必須每月只少一次對豬場內周圍的道路,糞溝、水溝等進行徹底的清掃,清掃后進行消毒。消毒時應注意消毒藥的濃度和噴灑濕度,確保消毒效果。
(2)豬欄的衛生和消毒。豬欄內必須每天清掃2次,清除豬欄內的糞便和排泄物,經常保持豬欄的清潔干燥;每周進行帶豬消毒2次,消毒前應進行清掃干凈,消毒液應現配現用,注意消毒液的有效濃度,消毒液必須保持10min以上的濕度。并建立消毒檔案。對進出豬場的人員和車輛必須經消毒后方可進出,從而切斷傳播途徑。
2.2 加強飼養管理,實行精細化飼養
豬處于健康狀態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把一些存在機體疾病給消滅掉,把病原體殺滅,根本上預防了疾病的發生。所以,在保證日糧中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平衡條件下,增加日常需要的氨基酸和蛋白質等物質的滿足,增強豬的免疫力水平。飼料發霉、變質、生蟲會影響飼料的質量,降使豬的免疫力下降,免疫受到抑制,因此,可在飼料中加入霉菌毒素吸附劑,把好飼料質量關,保證成品新鮮。
2.3 科學免疫
(1)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疫病的免疫工作。豬場應根據本場往年的發病、周圍疫病的流行情況及抗體水平制訂一個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按程序及時做好豬氣喘病、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等免疫注射,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
(2)加強豬群抗體監測。目前對豬病毒性疾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控制和根除病毒性疾病主要采取疫苗注射。為確保免疫效果,豬場每年應對免疫效果進行檢測,及時了解豬群免疫抗體水平,掌握疫病動態,便于豬場管理員采取相應防控措施,減少發病率。
要將飼養管理和對疾病的預防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慮,采取最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杜絕疾病的發生。總之,只有全面構建住的生長體系,從多方面采取嚴加防范的措施,竭盡全力地做好豬場疫病綜合防控工作,這樣才能增強豬群的生長安全和快速成長,讓豬群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提高豬場的整體的經濟效益,促進養豬業的更好更快速的發展,給業主正真正帶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