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英文匯玉王新燕孫 剛
(1.寧夏農墾賀蘭山奶業有限公司茂盛牧場,寧夏銀川 750023;2.寧夏海原縣農牧局畜牧站,寧夏海原 755200)
規模化牧場乳房炎的綜合防治技術
張偉英1文匯玉1王新燕2孫 剛1
(1.寧夏農墾賀蘭山奶業有限公司茂盛牧場,寧夏銀川 750023;2.寧夏海原縣農牧局畜牧站,寧夏海原 755200)
奶牛乳房炎是一種常見的、復雜的、造成養牛業經濟損失最嚴重的疾病,也是奶牛養殖過程中的常見病,生產中乳房炎可以導致奶牛產奶量下降、奶品質變差、藥品費用增加、奶牛的淘汰率增加,直接影響奶牛養殖的效益。因此,保護好奶牛乳房在奶牛生產中就顯得至關重要。
規模化;牧場;乳房炎;防治技術
優質、高產、健康是奶牛養殖的根本目標,然而乳房炎給養殖場常常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乳房炎是奶牛養殖中常見的多發性疾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規模牧場臨床乳房炎月發病率達1~5%,隱性乳房炎月發病率達5%~15%,乳房炎淘汰的牛占淘汰牛總數的30%左右,個別牛群發病率甚至更高。
奶牛乳房炎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飼養管理中飼養環境狀況、擠奶衛生條件、程序及護理措施的規范程度都與乳房炎的發生密切相關。乳房炎的發生與牛只自身因素如胎次、泌乳階段有相關性,2~3胎后,隨著產犢胎次的增加,患病機會增加;隨著泌乳時間的延長,患病機會增加;分娩期的感染率較其它時期高數倍。本病的發生與氣候和季節變化也有一定關系,多發于雨季、酷暑及寒冬。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其次還有奶廳管理、營養、環境因素及奶牛本身身體狀況也與本病的發生有關。
2.1 病原微生物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是多種病原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大腸桿菌、支原體、真菌、病毒等。細菌性致病因素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染性病原菌,它們定植于乳腺、并可通過擠奶過程或擠奶設備傳播,主要病原菌是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支原體等;另一類是環境性病原菌,這些病原存在于污染的墊草、污穢的環境、定植于乳頭皮膚、皮膚的傷口等都是潛在病原菌,這類病原菌有大腸桿菌、乳房鏈球菌、化膿性棒狀桿菌、梭狀芽胞桿菌等。
國外報道奶牛臨床型乳房炎以葡萄球菌、鏈球菌為主,約占臨床型乳房炎發病率的74%;國內鑒定的臨床型乳房炎感染的細菌,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鏈球菌四種,約占70%。
茂盛牧場:30頭臨床型乳房炎奶牛的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每頭奶牛的奶中可檢出2種以上的細菌,大多為混合感染,其中:葡萄球菌5頭,占16.7%;金黃色葡萄球菌1頭,占3.3%;大腸桿菌與腸桿菌19頭,占63.3%;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2頭,占6.7%;葡萄球菌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3頭,占10%。
此外,還有報道真菌如念珠菌屬、毛孢子菌、酵母樣芽孢菌、胞漿菌屬以及支原體、梭狀芽胞桿菌等也可引起奶牛的臨床乳房炎。隱性乳房炎的感染細菌類型,經大量的實驗室診斷證實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桿菌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
2.2 奶廳管理
奶廳管理與乳房炎的發病率密切相關,主要因素有如下:擠奶杯襯墊老化,密封不嚴、掛杯時間過長等導致的過擠現象,導致乳頭孔外翻,乳頭括約肌受損,增加乳房炎的發病率;擠奶操作不嚴格,標準化擠奶流程執行力差,常見擠前藥浴液在乳頭上的時間少于30s,頭三把奶擠的不充分,后藥浴操作不到位(起不到保護作用),藥浴液中有效碘濃度不夠等,因真空度不穩定或流量控制不合理導致的過擠,乳頭孔外翻現象(奶牛乳頭孔粘膜外翻)。
2.3 飼養管理
環境衛生狀況較差、飼養管理水平低下、擠奶設備使用不正確、擠奶程序不規范、不注意擠奶衛生等是誘發乳房炎的重要原因。
2.4 牛體狀況
主要指乳腺防衛機制減弱、抵抗力下降或乳房外傷。常見于新產牛產后處于短期免疫抑制,又由于食欲下降、干物質采食量不足導致的機體抵抗力下降。
2.5 其它因素
季節、氣候、遺傳因素以及其它疾病等都對乳房炎的發生有一定影響。總之,引起乳房炎的因素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多重性的,在診斷時應全面考慮。
乳房炎按臨床表現可分為臨床型和亞臨床型(通常稱為隱性乳房炎)。
3.1 臨床性乳房炎
(1)根據乳房的局部變化及乳汁的臨床檢查即可做出診斷。如乳房紅、腫、熱、痛,拒絕人工擠乳,乳汁出現絮狀物,乳汁分泌不暢,產奶量下降或產奶停止,乳汁中出現血液、絮狀凝塊等即可做出診斷。
臨床性乳房炎因感染的細菌類型不一樣,如果不做乳汁的實驗室細菌診斷,就難以準確判定感染的細菌類型,也難以準確實施治療方案。在不進行實驗室診斷的情況下,可根據乳汁性狀和乳腺的改變初步判定細菌感染的類型:
(2)根據乳汁的變化初步判定細菌感染的類型:
①大腸桿菌感染:奶呈灰白色或淡黃色,稀薄、有凝乳塊、有臭味。
②鏈球菌感染:奶呈淡紅色、稀薄。
③金黃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奶粘稠、白色膿性。
④支原體感染:發病后奶急劇減少,奶變為鞣酸樣褐色,上浮一層沙樣物質。
(3)根據乳腺的局部變化特點,初步判定細菌感染的類型:
鏈球菌、葡萄球菌感染(革蘭氏染色陽性菌):在乳頭管和腺泡的細胞內,釋放外毒素,引起乳腺細胞水腫,滲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滲出,奶中的體細胞顯著增加。
①鏈球菌感染(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乳房鏈球菌):急性的乳腺水腫加劇,呈彌漫性水腫,奶少,奶變質、呈淡紅色。
②葡萄球菌感染:乳腺基質纖維樣變性、硬化、乳腺萎縮和出現大的膿腫。
③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在乳腺內形成無數個大小不等的膿腫,乳腺硬化或形成瘺管。乳腺的血管形成拴塞、壞疽和乳頭及乳腺壞死、脫落。
(4)根據實驗室診斷
①在擠奶廳發現乳汁或乳腺異常后,立即在牛的后肢上進行標記。
②奶廳負責人員立即電話通知獸醫采奶樣,送化驗室進行奶的細菌檢驗。采樣要規范操作,不得污染奶樣。
③將乳腺炎乳區內的奶收集起來,不能擠入大罐,也不能擠在奶臺地面。
④將乳房炎牛隔離到乳房炎牛舍進行治療,并等待實驗室化驗結果,根據化驗結果修正治療方案。
(5)支原體乳房炎的實驗室診斷:大罐奶采樣進行支原體培養,如果出現支原體陽性,第二次采樣為每一個牛舍的大罐奶樣,分別培養,如果有一個牛舍的奶中檢出了支原體,第三次采樣是對這個陽性牛舍的所有牛分別采奶樣進行支原體的培養,最后確定患支原體的牛,分群、隔離、進一步診斷,確定是否淘汰。
3.2 隱性乳房炎
乳房無臨床癥狀,乳汁也無肉眼可見的變化,但乳汁的pH值、導電率和乳汁中的體細胞數、氯化物的含量等都高于正常值,只有通過實驗室檢驗才能作出診斷。主要的檢驗方法有:乳汁體細胞計數法、加州乳腺炎試驗(CMT)、苛性鈉凝乳試驗、溴麝香草酚法(BTB)、乳盤試驗、pH試紙法、過氧化氫玻片法、氯化物硝酸銀試驗等,其他新研究出或正在研究中的診斷方法如生物化學方法中的乳清電泳診斷法、酶檢驗法、微量元素檢測法等。其中體細胞計數法、CMT法等應用較多,且簡單可靠。
4.1 治療
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療法,但抗生素的種類很多,現建議如下:葡萄球菌性乳房炎,首選紅霉素、卡那霉素,其次是新霉素。鏈球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鏈霉素、卡那霉素。克雷伯菌和綠膿桿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慶大霉素。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四環素。諾卡菌性乳房炎,可用長效磺胺、青霉素等。
在病原菌未確定之前,對每個患病乳區,擠奶后經乳頭管注入青霉素和鏈霉素混合液(混合液用150~200ml蒸餾水溶解青霉素50萬單位和鏈霉素200mg),每天1~2次。注入后用手捏住乳頭基部,向上輕輕按摩,使藥液向上擴散。嚴重病例,可肌內注射青霉素200~240萬單位,每天2~3次。必要時加鏈霉素,或應用慶大霉素和紅霉素等。
治療時,以抗生素、磺胺類和硝基呋喃類藥物為主,進行乳房注射法,同時采用乳房熱敷和按摩的局部療法,這樣可促進慢性乳房炎患牛的血液循環,而對急性病例,發熱或出血塊或有疼痛感的,需采用冷敷療法。
金黃色葡萄球菌可產生毒素,不僅對乳腺細胞膜造成損傷,而且細菌可進到乳腺細胞內部生長繁殖,所以即使機體內存在相應的抗體,也不能消滅細胞內的病原菌,在治療時所用的藥物也不能到達細胞內部發揮應有的作用,難以治愈且容易復發,建議直接淘汰。由此可見,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乳腺炎致病機制是不同的,在治療和預防時應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診斷,以采取相應的措施。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配合做好飼養管理工作,注意增加擠乳次數,降低乳房內壓和減輕乳腺負擔,限制飼喂精料、多汁飼料和飲水,減少乳汁分泌。
4.2 預防
4.2.1 勤觀察
正常擠奶以前,首先要觀察乳房的外觀,看有無紅腫、熱痛現象,其次要將頭3把牛奶擠入小杯中觀察是否出現“絮狀沉淀”。對于有乳房炎先兆的母牛,要進一步診斷,所擠的奶要單獨處理,用具要徹底消毒。定期進行檢測,發現臨床或亞臨床乳房炎要及時處理。
4.2.2 搞好環境衛生
保持運動場平整、干燥、排水通暢,勤換牛床墊料,保持乳房清潔,做好環境消毒。病原微生物大量存在于環境中,空氣、土壤、糞便、褥草等是病菌滋生的場所,因而要給奶牛提供清潔干燥的牛床、運動場所,盡可能減少環境中的細菌數。藥物消毒能夠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在環境中生存。一般情況下,每周應進行2次消毒工作,道路用2%的火堿溶液,畜舍、運動場使用消毒威(1∶800濃度最有效)。
4.2.3 規范擠奶操作
在擠奶前工作人員要做好環境和牛舍地面的衛生消毒,嚴格按照擠奶流程擠奶,驗三把奶,藥浴、擦干凈、套杯、脫杯、后藥浴,驗三把奶必須嚴格,藥浴必須認真,用紙巾將乳頭必須擦干,一牛一巾,不連用、混用,套杯擠完后后藥浴必須做到位。藥浴乳頭的消毒液要常換,切忌長期使用單一種類。每天擠奶結束后,藥浴杯中的消毒液要廢棄。
4.2.4 定期檢測
每年的1月、3月、6月、7月、8月、9月和11月都要進行隱性乳房炎的檢測工作。對有乳房炎臨床表現的奶牛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對久治不愈的乳牛應及時淘汰,減少傳染來源。干奶前1個月內進行隱性乳房炎檢測,反應陽性牛要及時治療。在停乳前第10d和第3d再分別進行2次乳房炎的檢測,2次均為陰性反應的牛可施行停乳,反應陽性牛要繼續治療,治愈后方可干奶。干奶方法可采用藥物快速干奶法。
4.2.5 干奶期加強對隱性乳房炎的防治
在干奶前最后一次擠奶后,向乳房內注入適量抗菌藥物(可以用專門干奶藥),可預防乳房炎的發生。
4.2.6 產前準備和產后護理
產前、產后牛床要多墊些褥草,蹄尖過長應及時修整,必要時用繃帶包緊后肢懸蹄,防止乳房外傷引發炎癥。分娩時,注意避免乳房及生殖道損傷。
4.2.7 微量元素預防奶牛乳房炎及其他方法
據報道,奶牛產前21d肌內注射1 000國際單位維生素E和50mg硒,產后乳房炎的發病數明顯減少;日糧中添加生化黃腐酸(BFE粉),隱性乳房炎的檢出率可下降5%,臨床乳房炎發病率也會下降1.5%;日糧中添加銅、鋅能降低乳房炎的發病率;日糧中單獨添加或共同使用β-胡蘿卜素、維生素A、維生素E、硒、鋅、銅等可增強機體對乳房炎的抗病力。
4.2.8 日常飼養管理
合理的飼料搭配和保持奶牛的整體健康水平,增強抵抗力,根據奶牛的營養需要,執行規范化飼養,各生產階段,精粗飼料搭配合理,做到日糧營養平衡。在奶牛的飼養管理過程中,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創造良好的衛生環境,采取科學管理方 法,執行正確 的擠奶程序,以減少奶牛乳房炎的發生。對于已經感染上乳房炎的病牛要進行隔離,單獨飼養,最后擠奶,或者用備用設備擠奶,擠完后嚴格清洗、消毒相關設備,牛奶集中處理。對于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產后患敗血病的病牛應及時治療,防止繼發乳房炎。對久治不愈或慢性頑固性乳房炎的病牛應及時淘汰。
[1] 高作信.獸醫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2] 楊龍驥,彭義.奶牛乳房炎綜合防治技術[J].當代畜牧,2007,(2):22-25.
張偉英,女,大學本科畢業,現就職于寧夏農墾賀蘭山奶業公司茂盛牧場技術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