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猛,蔣 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 北京 100038)
當前,維護人民警察的執法權益,保障人民警察執法活動的順利進行,是新時期加快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進程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入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徹底實現人民生活幸福的迫切需要。然而,由于現有法律法規的不健全,現有體制存在的缺陷以及少數群眾對人民警察的偏見,這使人民警察的執法權益時常受到侵害。因此,筆者選擇這一課題進行探究,以期為公安部門針對人民警察執法權益保障的決策有所裨益。
人民警察的執法權益受到侵害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既有人民警察執法能力、執法方式的問題,又有公安機關執法培訓、政府泛化警察職權的問題;既有新聞媒體丑化公安機關形象的因素,又有保障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法律不健全的因素;既有社會主義法治進程緩慢不利于民警執法的客觀現實,又有基層公安機關后勤保障投入不足的艱難處境。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糾紛增多、群眾道德下滑、媒體惡意炒作等問題的阻撓,這不僅破壞了社會的和諧,而且使人民警察的執法環境愈加惡劣。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我國因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擴大、社會保障不均衡、勞動就業不公平等社會問題導致群眾之間矛盾糾紛增多,各類案件的類型更加多元,從而造成侵權案件的高發;其次,社會轉型過程中利益調整使群體性事件激增,破壞了警民之間的親密關系,導致人民警察成為矛盾的對立面[1];再次,一些群眾道德下滑、思想覺悟降低、法律觀念淡薄,這就使得群眾保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很強烈,但遵紀守法的自我約束力則很薄弱,與此同時,一些群眾在社會分配中受到不公待遇,具有一定的心理失衡傾向,他們在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時候,一旦自身的利益不能得到滿足,很容易遷怒于處理糾紛的人民警察,進一步激化矛盾,甚至發生襲警案件;最后,新聞媒體為了擴大業績,時常將個別民警的執法不公和消極作為等問題,惡意進行炒作,無限擴大,造成群眾誤解。
部分人民警察執法能力不高,是人民警察執法權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一是,民警控制現場的能力不足,個別民警因心理素質差缺乏控制突發事件現場的果敢,不具備制伏非法分子的技能,不會做群眾工作,從而造成處理事情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別、沒有規范的工作制度、沒有有效的應對策略;二是,部分基層民警執法不規范,執法手段簡單粗暴,這樣很容易與處于亢奮狀態的當事人發生沖突;三是,部分基層民警自我保護意識差,比如在對犯罪嫌疑人進行盤查時,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必要的約束和自我防護,從而很容易遭受襲擊而受到傷害;四是,民警缺乏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技能,由于現實工作任務中,民警沒有足夠時間進行警械和武器技能的訓練,很多一線民警不能夠嫻熟地使用警械和武器,在處置暴力突發事件時很容易受傷喪命;五是部分民警片面強調執法為民,人性化管理等理念,這直接導致民警喪失主動維權的積極性,也不主動收集固定證據,給事后處理工作帶來障礙,他們多半選擇委曲求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求工作不出錯,降低被投訴的次數。
大量非警務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襲警事件的多發。雖然法律規定公安機關作為維護社會安定的主要部門,但用警力壓制社會矛盾的爆發,讓公安民警處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很容易讓群眾對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的不滿情緒轉移到執法民警的身上[2]。目前,這是民眾侵害人民警察執法權益,引起警民關系極度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一些民眾在與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交涉中因利益受損而累積的怨恨,全部發泄于抗拒、阻礙基層警察的非警務活動,這又方便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警民之間的沖突來實現某些非法目的。
媒體的肆意炒作損害了公安機關的形象是人民警察執法權益受侵害的又一重要誘因。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近幾年,公安機關在隊伍建設和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嚴肅警紀的舉措、服務群眾的社會承諾經新聞媒體的連續播出,導致某些民眾錯誤地認為人民警察只能服務群眾,而忘記了他們是代表國家公權力的機關,稍有不滿就投訴警察,甚至對正在執法的警察打罵;另一方面,有些新聞媒體為了所謂的賣點,肆意炒作對人民警察具有負面影響的案例,這種新聞媒體丑化人民警察的現象遠遠要比一般群眾襲擊民警的危害性嚴重得多,類似這樣的負面宣傳,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民群眾對人民警察的認同感,并在部分群體中形成了人民警察素質低下的不好印象。表面上看,這樣侵害的只是人民警察個體的執法權益,實質上損害的卻是警察群體——人民公安的形象。
侵害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代價不夠巨大是人民警察執法權益頻受侵害的又一重要原因[3]。侵害警察的執法權益在世界各國都被認為是嚴重的犯罪行為,因為其以私人暴力、私人權威對抗國家權力都是絕對禁止的。在我國,現行法律對警察的生命健康權主要給予了與普通公民或其他公職人員形式平等的保護,唯一例外的情形是《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第二款體現了特別保護原則。但這僅局限于構成治安違法的輕微襲警違法行為所及范圍之內,對占大多數的、危害更加嚴重的襲警刑事犯罪行為卻沒有規定特別的法定刑。而警察職責決定,他們總是要干預、限制甚至剝奪違法犯罪嫌疑人的自由,在這一過程中,人民警察比普通公民和其他公職人員更容易遭受人身傷害,也正是因此,警察是當今社會最危險的職業之一。可見,侵犯人民警察的執法權益的犯罪法律規則體系,對人民警察的生命健康權僅僅是給予形式平等的保護,并沒有真正體現平等的憲法宗旨,造成了實質上的不平等。按照犯罪經濟學理論,犯罪人侵害人民警察的執法權益與因私人糾葛而傷害一名普通公民的法律后果無異時顯然成本過低,當處在是否采取侵害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邊緣時,必然會更多的情況下選擇侵害人民警察的合法權益。因此,某些侵害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犯罪行為的發生正是法律規則違背了憲法平等原則——漠視了警察這支擁有兩百多萬的最龐大的公務員隊伍的生命健康權的結果。
許多時候,人民警察的執法權益受侵害后,卻因為沒有足夠的經費保障,而選擇忍氣吞聲,委曲求全,這不僅使人民警察執法權益被侵害后得不到及時的救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不法分子越來越肆無忌憚地侵害人民警察的執法權益。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民警的執法權益受侵害時缺乏配套的技術裝備。部分中西部地區的基層公安機關,由于地方財政有限,根本沒有能力為基層民警執法配備輔助執法的街面監控系統、執勤民警微錄音錄像設備、執法場所電視監控系統,這直接導致民警事后維權取證難,維權工作很難順利開展。二是民警遭受侵害后缺乏適當的維權經費。由于一些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收入不高,有的地方甚至連民警正常的工資都無法按時發放,因而這些地方根本沒辦法按照公安部的規定設立“基層民警維權專項基金”,對執法在一線的基層民警執法權益受侵害后也無法給予必要的幫助和補貼,這使基層民警根本沒有能力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侵害民警執法權益的事情屢有發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1.人民警察的執法權受到損害。許多地方政府在處理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時,時常遇到因上級政策對人民群眾利益有所損害而難以執行下去的情況,又不知道如何做群眾工作,遇到民眾反對就讓人民警察沖到第一線,他們命令人民警察從事一些房屋拆遷、工人下崗、征用土地等非警務活動,從而使人民警察正常的執法權受到了侵犯。
2.人民警察的人身權受到損害。一些基層民警在處置各種民眾之間的糾紛時,時常因一些民眾不能夠接受對自己不利的處理結果,而片面地認為人民警察沒有依法處理公務、處理的結果是不公平的,而對人民警察當街辱罵、拳打腳踢,致使人民警察身體上受傷、心理上蒙上陰影,甚至危及人民警察的生命。
3.人民警察的名譽權受到損害。公安民警在日常的依法辦案過程中,時常會遇到一些對現行法律有所了解的當事人,他們時常隨意誣告人民警察非法辦案、處事不公、引誘罪證等等,編造各種理由投訴基層民警,惡意侵犯警察的合法權益。
4.人民警察的健康權受到損害。當前,由于繁重的警務任務,加之基層執法警力的缺乏,人民警察時常長時間疲憊工作,身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長期下去很多人身體出現了或大或小的疾病,大大降低了人民警察的戰斗力。這時,如果再遭受民眾的不法侵害,輕則使民警生理上受傷,重則使民警的精神壓力驟增,疾病惡化,危及生命。
1.從違法行為人的身份來看,大多數普遍文化素質不高,法律觀念淡薄,是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空虛的暴富民眾。他們只關注自身的利益得失,而絲毫不顧及法律的尊嚴,一旦民警處理的結果不利于自身利益的維護,就按捺不住內心的沖動,站到人民警察的對立面,從而引發侵害警察執法權益的事件。
2.從違法行為人的思想來看,他們普遍自認為自己文化程度高,對現有法律深入理解,而事實上他們對法律知識和公安工作一知半解,根本不知道人民警察是按照法律規定辦事,一旦自己的利益未能得到滿足,就以為是人民警察侵害了他們的利益,而隨意投訴、惡意誣告人民警察。
3.從受侵害的人民警察的工作環境來看,他們往往處于與民眾頻繁打交道的工作崗位,比如站在馬路邊執法的交通警察,他們按照法律和規章的規定對擾亂交通秩序的行為進行處罰,有理有據,然而卻時常遭受不法民眾的無理謾罵和毆打,嚴重損害交通警察的執法權益。
4.從侵害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事由來看,有的是人民警察處理房屋拆遷、土地征用等社會矛盾尖銳的非警務活動;有的是社區民警處置社區中的宅基地糾紛等鄰里矛盾突出的活動;有的是治安民警處置發生在公共娛樂場所的聚眾斗毆、相互辱罵等擾亂社會秩序的治安案件[4]。
5.從違法行為的類型來看,除了傳統的不法民眾對人民警察的無理謾罵和暴力襲擊外,目前又出現了一些新型違法手段,例如,一些不法民眾本身對人民警察就具有一定的偏見,于是就在網上匿名誣告人民警察執法不公,不明事件真實情況的網民大量跟帖,進而產生轟動效應,人民警察或者公安機關成為輿論的焦點而很被動。
當前,要想實現人民警察執法權益免受非法侵害,一方面要弄清楚人民警察執法權益受侵害的具體原因、類型及特點,明白是哪些因素導致人民警察執法權益頻受侵害;另一方面應該根據具體的誘因分析出對應的保障對策,通過落實好這些保障對策來保護人民警察的執法活動。現階段,不僅要高度重視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保障工作,而且要將其納入警務改革的戰略高度,努力實現人民警察執法權益少受侵害的目標。
當前,人民警察執法環境的巨大變化不利于人民警察執法的根源在于我國社會主義轉型時期太過于重視物質文明的建設,而忽略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導致了社會發展不平衡、群體性事件時常發生、人民群眾道德下滑以及新聞媒體片面報道,進而人民警察的執法環境愈加惡劣。隨著社會實踐的不斷探索,中國共產黨已經意識到要想破除轉型時期的各種社會矛盾,必須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進程。因為沒有民主和法治,就不可能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沒有公平正義的社會,經濟社會的巨大成績只會加劇社會發展不平衡、群體性事件時常發生、人民群眾道德下滑以及新聞媒體片面報道,社會矛盾愈加錯綜復雜。因此,我們黨要拿出徹底的革命精神和壯士斷腕的勇氣,根據具體國情,尊重事實和科學,加快推進民主法治進程,破除社會矛盾,減少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提升民眾道德品質和法律知識,引導新聞媒體理性報道,從而積極改善民警的執法環境。
人民警察執法是一項不斷創新和發展的實務工作,只有不斷學習執法工作最新的執法技能、法律知識和職業道德,才能盡快提升民警的執法能力,進而有效適應執法環境的變化。而對一線人民警察的執法培訓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首先提升民警的法律素質,促進民警規范執法,盡量做到最大的公平正義,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從而營造和諧的警民關系,提升警察的執法權威,進而改善執法環境[5];其次提升民警的職業道德素養,促進民警廉潔執法,不偏袒任何一方,用法律的天平來度量是是非非,維護當事人雙方的利益,減少警民沖突,提升民警的執法能力;最后提升民警的執法技能,促使民警文明執法、柔性執法,知道怎么做群眾工作,明白人民群眾的需求,進而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盡量將具有侵害自身權益的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從而切實提升民警的執法能力。
當前,基層人民警察大量的非警務活動不僅占據了其許多工作時間,而且破壞了警民之間的和諧關系,導致人民警察執法時權益時常受到侵害。而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即是政府部門沒有明確人民警察的工作職能。雖然人民警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部門,但是這里所說的穩定是相對于敵對勢力而言,目前主要指違法犯罪分子。在實際工作中,基層政府及相關部門時常在處理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時,因無法滿足老百姓一些要求,致使一些激動的人民群眾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攔截馬路、封堵政府機關大門,他們所想要的只是政府部門及其相關職能部門的讓步,想為自身權益的損害爭取更多的補償,這時要求人民警察進行鎮壓,不僅不易于問題的解決,而且很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基層政府要不斷明確人民警察的工作職能,努力減少民警的非警務活動,盡量為改善人民警察的執法環境盡一份力量。
當前,如何廣泛爭取新聞媒體的理解和支持,切實提升公安機關的親民形象,是人民警察迫切需要解決的一道難題。首先,要加強與各大主流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系,盡可能地把握住輿論的風向標,避免他們借助人民警察執法不當而不明真相地炒作;其次,要加大正反面案例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輿論工具,弘揚民警敢于與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的先進事跡,秉公執法的正義形象,使人民群眾認識到警察是他們的服務者,從而贏得老百姓的認可,通過反面案例的宣傳,使人民群眾認識到侵害人民警察的執法權益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甚至要受到刑法的懲罰,進而教育人民群眾維護人民警察的執法尊嚴;最后,人民警察要珍惜與人民群眾交流的機會,在交流之中盡可能地向他們普及法律知識,做到彼此尊重、互相學習,拉近警民之間的關系,在執法之中服務百姓,在服務百姓之中得到愛戴,從而切實提升公安機關的形象,進而減少侵害民警執法權益的事件發生。
當前,由于沒有健全的保障警察執法的法律法規,導致侵害警察執法權益的代價過低。因此,有必要全面探究保護民警執法權益的法律,切實維護民警執法權益。為了更好地明確警察的執法地位,有必要對人民警察執法活動進行調研,進行充分的研究論證。一是要通過司法解釋明確界定侵害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具體行為類型;二是要明確對辱罵、威脅以及毆打人民警察依法執行公務的處罰規定,包括如何認定、如何進行相應的處罰;三是要明確人民群眾有依法配合人民警察執行公務的義務;四是將警察執法過程中的條件、規則和權利進一步明確,包括民警特殊的防衛權利,從而切實維護民警執法權益。
當前,人民警察執法權益受侵害時,因缺乏先進的技術裝備記錄事件的真相,而不敢與人民群眾對質,在受侵害后,又因為沒有專門的維權經費,很多民警無力承擔維權的代價。因此,有必要加大對基層公安機關后勤保障投入,切實保障民警執法權益。一是要充實中西部廣大一線執法民警配套的技術裝備,切實提升硬件實力,實現對處理事件的全程記錄,進而切實保障民警公正執法[6];二是要加大對民警維權經費的投入,設立“基層民警維權專項基金”,對執法在一線的基層民警執法權益受侵害后給予必要的幫助和補貼,這使基層民警根本不用擔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的代價問題,從而可以掌握事件的主動權,用事實和證據說話,進而可以更好地保障民警執法權益。
總之,保障公安民警的權益,兼有維護法律權威、倡導社會正氣的雙重功能,既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中國“依法治國,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法治國家”基本國策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因此,當前人民警察的執法權益要想得到切實可靠的保障,不僅需要國家系統地制定保障警察執法權益的法律法規,而且需要全社會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與熱切關心,進而在保障人民警察順利執法的過程中實現社會的和諧。
[1]廖萍.人民警察執法權益的維護與保障初探[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4):24 ~27.
[2]田秀然,于學忠.人民警察合法權益保障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當代法學,2011,(6):153 ~157.
[3]蔣連舟,傅利.警察正當執法權益保障對策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78 ~85.
[4]劉曉華.新視野下警察執法權益保障對策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3,(1):78 ~79.
[5]申淑環.維護警察正當執法權益途徑探究[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7,(4):20 ~23.
[6]張立新.警察執法中的權益保護[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69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