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桂娥,冉 全,王 京,胡 敏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化工系,貴陽 550008)
山地農村生活污水無動力處理
蒙桂娥,冉 全,王 京,胡 敏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化工系,貴陽 550008)
針對貴州山區地勢落差的地形條件,我們設計了跌水生物接觸氧化裝置,結合氧化塘的工藝處理方式處理山地農村生活污水,通過三個月連續檢驗設備處理的農村生活污水,監測結果:CODcr、TN、TP的出水平均濃度為42 mg/ L,4.0 mg/ L和0.41 mg/ L,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9%、69%、78%。出水水質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排放標準,污水處理設備依靠地勢落差建造,實現無動力消耗運轉。
農村生活污水;無動力跌水處理;監測
長期以來,由于農村治理資金短缺和人們環保意識的薄弱,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根據貴州山區自然地勢落差,我們設計了跌水生物接觸氧化裝置,同時結合氧化塘工藝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無動力處理,實驗裝置安裝在貴陽市烏當區新堡村。水樣檢測在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具體處理如下:
水質為貴州同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活區的污水,包括職工宿舍和食堂產生的廢水,每天排水量約4.0 m3。

指標 CODCr(mg/L) TP(mg/L) TN(mg/L)濃度范圍 153 ~256 1.10 ~2.50 8.0 ~23.0平均濃度 203 1.85 13.6
接觸氧化池總體積為1.35 m3,有四個單池,采用四級跌水,跌水高度0.5m。池體采用焊接鋼板,池內裝填彈性填料,池中設隔板,水流從隔板一側流入,穿過隔板底部,從另一側流出。第一個單池體積為0.6 m3,后三個單池體積均為0.25 m3。出水設置出水堰,采用900三角堰。
在山區該處理裝置依山而建,工藝中水流是完全靠自然流動,靠水的重力作用流過處理單元,在運行過程中沒有動力消耗,實現無動力消耗運轉,只需要一次性投入基建費用,降低鄉村生活污水的處理費用。
氧化塘是將工廠現成水池改造的,氧化塘的表面面積為8×6 m2,水深為1m,在該氧化塘中投放魚苗。
3.1 采樣
裝置于2012年12月建成并進行了掛膜調試,采樣分析時間從2013年3月至5月
水樣是公司職工生活廢水,采樣分析頻度為每5 d采樣 1 次,3個采樣點分別是接觸氧化池進水口、出水口和氧化塘出水口,從2013年3月至5月連續監測3個月,共采樣分析13次。
3.2 水樣監測指標和方法
監測的主要指標是 CODCr,TP和TN 。
監測分析方法:用重鉻酸鉀法測定化學耗氧量,過硫酸鉀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GB11894- 89) 測定總氮,用鉬銻抗分光光度法(GB11893-89)測定總磷。
3.3 實驗結果與分析
3.3.1 CODcr、TN、TP監測結果

項目 CODcr TN TP進水濃度范圍(mg/L) 153~256 8~23 1.1 ~2.5出水平均濃度(mg/L) 42 5 0.41平均去除率% 79 69 8
3.3.2 去除效果分布情況
跌水生物接觸氧化裝置對CODcr的去除主要發生在跌水接觸氧化池中,去除率為58%,另外一部分去除在氧化塘中產生21%的去除率;而TN、TP的去除主要發生在氧化塘中,在跌水池中TN、TP的去除率分別為10%、9%,在氧化塘中的去除率分別為59%、68%,污染物去除率對比圖分布見下圖:

(1)采用“跌水生物接觸氧化+氧化塘”處理生活污水,裝置依山而建,接觸氧化池出水沒有回流,直接流到氧化塘,靠水的重力作用流過處理單元。CODcr、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9%、69%、78%。出水水質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排放標準,實現無動力消耗運轉。
(2)“跌水生物接觸氧化+氧化塘”工藝對生活污水的處理中,CODcr主要在跌水池中去除,TN、TP主要在氧化塘中被去除。跌水接觸氧化池中CODcr、TN、TP的去除率分別為58%、11%、10%,氧化塘中CODcr、TN、TP的去除率分別為21%、60%、68%。
(3)“跌水生物接觸氧化+氧化塘”工藝投資少、工藝簡單、無需動力消耗、管理容易,在有地勢落差的山地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非常可行。
[1]吳磊,呂錫武,李先寧等.厭氧/跌水充氧接觸氧化/人工濕地處理農村污水[J].中國給水排水,2007(03):57-59.
[2]唐晶,呂錫武,吳琦平等.生物、生態組合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8(17):1-4.
[3]陳琳,劉杰,紀榮平.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與對策研究[J].污染防治技術,2012(04):53-55.
[4]徐洪斌,呂錫武,李先寧等.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現狀調查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M2007(S1):375-378.
[5]王云龍,張徵晟,陶琪等.四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比較[J].水處理技術,2011(07):172-178.
[6]何強,秦梓荃,周健等.山地小城鎮污水自然跌水曝氣下水道溝渠處理技術研究[J].給水排水,M2012(07):39-42.
貴州省自然科學基金,黔科合J字[2011]2087.
蒙桂娥,副教授,主要從事分析化學、環境監測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