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源
(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
規劃設計人員在根據建設部頒布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綱要(試行)》(建城[2002]240號)第四章市域綠地系統規劃“闡明市域綠地系統規劃結構與布局和分類發展規劃,構筑以中心城區為核心,覆蓋整個市域,城鄉一體化的綠地系統”的要求編制市域綠地系統規劃時往往無從下手,本文以定襄縣縣域綠地系統規劃實例為契機,投石問路供各位同行同仁共同交流探討。
定襄縣位于山西省北中部,隸屬山西省忻州市,地處忻定盆地的東側。北與原平市為鄰,東北與五臺縣接壤,東南與盂縣交界,南與陽曲縣毗鄰,西與忻州市相望。地理坐標在東經112°39'~113°17'、北緯 38°19'~38°41'之間。全縣東西長約 48 km,南北寬約36 km,總面積為865 km2。
該縣境內東、南、北三面環山,中部和西部為平川,形如簸箕。最高峰為柳林尖山,海拔2 101 m。西部和中部為忻定盆地。境內主要河流滹沱河,由西向東橫貫全境。全縣森林覆蓋率較低,森林主要分布在東、南、北部,全縣生態環境較差。
定襄縣以法蘭為主的鍛造業發展迅猛,1999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鍛造之鄉”,成為世界最大的法蘭出口基地和亞洲最大的法蘭生產基地。工業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給定襄縣生態環境帶來的壓力日益加重,改善縣域生態環境日益迫切。
高度重視縣域內自然山水資源及其生態環境的保護,努力改善縣域生態環境,為縣城綠化功能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提供支持和保障。
構筑以縣城為核心,覆蓋整個縣域,城鄉一體化的綠地系統。構筑縣域完整、系統的生態網絡,促進全縣生態文明的系統建設。
積極進行縣域生態環境保護,努力尋求在保護中發展的新途徑,通過完善的綠地系統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為縣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環境條件和生態保障。
規劃縣域綠地系統空間布局結構可以概括為“一區、兩片、兩廊、七點、多帶”。
一區——定襄縣城建成區綠地及其外圍生態防護林帶。
兩片——指東、南、北部系舟山脈、五臺山脈山地丘陵生態林區和中、西部平原農業生態景觀區。
兩廊——指滹沱河、牧馬河水系兩岸建設的生態風景林帶。
七點——指縣域內除縣城建成區外,縣域城鎮體系中的各鄉鎮建成區的綠地。
多帶——指忻河線鐵路、朔黃線鐵路、機場至縣城快速道路、機場至蔣村快速道路、機場至河邊快速道路、機場至原平的快速道路、瑤三公路、太原(北)至定襄(蔣村)第二高速公路、忻州環城高速、定襄至忻州城區的南北快速通道、忻臺公路、忻阜高速公路兩側建設的生態防護林帶。
定襄縣域綠地系統規劃布局突出三個重點:1)水系的保護;2)自然山林植被、風景名勝區的保護;3)鄉鎮的建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恢復建設。
按照大地園林化、縣域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圍繞縣城綠核建設,從農業、林業、牧業、旅游業、人居環境等方面全面推進定襄縣域綠地系統建設。
建成區按人均12 m2以上布置公園綠地,充分利用城南的牧馬河建設生態濕地公園。縣城各類綠地應布局合理突出特色。加強建成區周邊自然山林、風景林地的保護建設。
具體指圍繞縣城綠核建設,利用郊區的自然山水、農田林網和既有植被,著力構建環繞縣城規劃建成區的生態綠帶,形成生態防護的綠色屏障,保護和改善縣城生態環境。其范圍的內邊界為縣城規劃建成區紅線,外邊界大約距規劃建成區紅線1.5 km~3.5 km,形成寬約1.5 km~3.5 km的縣城生態屏障綠環。
滹沱河和牧馬河兩岸現狀是農田、山林。兩岸是農田的在其兩岸控制100 m以上的綠帶;如是山林則對自然山林加以保護。
積極鼓勵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牧,嚴禁亂砍濫伐森林,禁止在大于15°的坡地上開墾耕地,不斷提高綠化覆蓋率和森林覆蓋率;應創造條件逐步搬遷區域內零散居民點,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環境。風景名勝區除基礎綠化外,還應適當增加風景林地的建設。
建立和完善基本農田保護制度。依據土地利用規劃,在基本農田范圍內禁止進行村鎮建設:禁止建房、建廠、建窯、建墳、采礦、采石、挖砂、取土、開挖魚塘;嚴禁排放污染物,堆放固體廢物等破壞基本農田的行為。建設農田防護林網。
依據鄉鎮總體規劃要求建設各類綠地,各類綠地指標均要達到國家及省規定的相關要求。建成區按人均10 m2以上布置公園綠地,加強建成區周邊自然山林、風景林地的保護建設。
依據鄉鎮總體規劃要求建設各類綠地,各類綠地指標均要達到國家及省規定的相關要求。建成區按人均8 m2以上布置公園綠地,加強建成區周邊自然山林、風景林地的保護建設。
忻河線鐵路、朔黃線鐵路兩側綠帶城區段一般控制在30 m以上,城區外控制在50 m以上;太原(北)至定襄(蔣村)第二高速公路、忻阜高速公路兩側綠帶控制在50 m以上;機場至縣城快速道路、機場至蔣村快速道路、機場至河邊快速道路、機場至原平的快速道路、瑤三公路、忻州環城高速、定襄至忻州城區的南北快速通道、忻臺公路兩側綠帶控制在30 m以上。
本規劃以改善定襄縣自然山水生態環境為核心,同時結合縣域的農林發展狀況規劃縣域綠地系統,側重于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希望本規劃思路有助于山西縣域綠地系統規劃的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