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 娜
(云南開放大學城市建設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3)
早在20 世紀20年代,由英國人尼爾提出的理念: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人的自由、平等、互助、自信。現在我們研究的“開放式教學”也可以說就是這種理念的提煉和升華。
時代賦予了教育嶄新的使命,定義人才不再局限于知識掌握的數量,能力和創新要求被提上一個新的高度。現代教育較傳統教學方式則更應注重于能力的培養。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開放的教育思維。“開放式教學”由此應運而生。
開放式教學的主旨在于培養學習者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圍繞教學目標為中心,開放性主要體現在“自由開放的教學思想”。開放意味打破傳統的封閉教學體系,以靈活、人性化、創新的方法統籌教學資源,寓教于樂,在思想的碰撞中學習、進步。
開放式研究性教學是自由開放的教學思想與一線教學工作碰撞的產物,是對素質教育的一種探索,是當前教育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我們近幾年針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日常教學中,通過對開放式研究性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開放式研究性教學的關鍵在于開放和研究兩個方面。開放是指教學思想開放,組織教學模式開放。研究包括了知識和能力兩個并重的模塊。當學生必須確定哪些學習準則對自己是重要的,自己學習的目標是什么,以及應該在何種程度上為目標負起責任時,他才是真正學會了對自己及自己的前途負起責任。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開放式教學的始終,作為教師充當的唯一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心靈舵手”。工作的內容圍繞指引方向而展開。充分地引導學生實現“有意義學習”。明確了方向,具體教學中才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過構建真實的問題情景引入需要學習的知識目標和需要培養的能力目標。通過分組學習及同伴教學充分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生意愿的自由度。有需要時可以通過學生合約適當提醒并引導其合適的方向以保證學有所得,并懂得對學習承擔責任。每一個學習階段的尾聲,自由開放的思想在學習者中取得了共鳴,學生不再將他人的評價放在主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是獨立、創造、自主的自我批評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過程因此得到了升華。知識和能力也自然融合一體,學習者才真正學有所得。
教學方法的開放首先應是動態的,可以依據時間和空間做相關調整和完善。同時也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在廣度上歸結為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教學過程的開放性、教學空間的開放性和教學手段的開放性。未來的知識無窮盡,創新首先就是要從改革學什么開始,不一味拒絕傳統,在實踐中把握知識的發展方向,變換前進的角度,始終與時代的潮流一致。可以說創新從某種角度上也是修正方向的手段。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學會知識和掌握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引導、點撥、討論等方法,教會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增強觀察力、想象力、判斷力,使學生逐步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思維方式。在課堂上,把時間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運用小組討論、上臺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參與教學。場地實踐中,要使學生充分融入角色扮演之中,啟發、討論、探究、實驗、質疑、爭論、搜集信息、自主學習。教師是引導者,更是聽眾。這些也同時體現了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選擇教學空間,變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多元的環境下得以學習、鍛煉,即教學空間、手段的開放。開放在深度上歸結為教學思想的開放性和教學效果評價的開放性。教學思想的開放是以創新教育為核心,以人的發展為首要目標,依據學生的先天素質和愛好特長,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統一。而教學效果評價的開放關注點則放在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之上。
通過幾年間對學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數百名學生建筑施工組織和土力學等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體會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任何教學方法的實踐都必須建立在充分的、融洽的溝通環境之中。教學方法只是手段、過程,而不是目標,任何牽強、逼出來的開放都是不起作用的。第二,開放不是一味的打破教與學的傳統格局,而應是某種程度上的整理和修補。
開放式教學模式將學生的集中學習變為分散的學習,將教師的直接講授變為有效指導,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逐步養成敢于探索的態度,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有人把教師傳授知識比作一桶水給杯子倒水,倒得好還是倒得不好,倒在杯子里面還是倒在杯子外面,這就取決于“倒水人”的技巧。因此,教師應該采用何種最恰當、最科學、最有效益的教學方法來“傳業、授道、解惑”,以及更好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當前每位教育者應該考慮的問題。
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是我們教學的目標。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用大圓和小圓來比喻人所獲得知識的多少。他指出:好比大圓的圓周比小圓的圓周大,掌握較多知識的人比知識較少的人所接觸到的無知范圍要大,知識越多的人越會感到自己不懂的東西很多。通常所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初學三年天下無敵,再學三年寸步難行”,這雖然有些夸張,但講的都是知識好比無垠的海洋的道理。今天我們研究的開放式教學方法其實不是要告訴學生畫多大的圓圈,而應是如何畫最合適自己的圓圈。
[1]錢益春,王麗梅.激勵理論在開放式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中國林業教育,2008(1) :7-8.
[2]潘 蔚,丁 慧,郭金紅.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1(11) :30-31.
[3]王 麗,張建敏.卡爾·羅杰斯的自由開放教學思想評述及借鑒[J].2008(5) :50-52.
[4]李培根.主動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EB/OL].人民網,2006.
[5]李培根.大學應讓學生主動實踐[N].人民日報,2008-01-23.
[6]楊家軍.機械創新設計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