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晨 林子賽
研究生自費政策對大學生考研意愿的影響
——一項基于浙江師大的調查
金曉晨 林子賽
2013年,我國出臺研究生自費政策,并于2014年秋季開始實施全面的收費政策,此政策的出臺對大學生的考研意愿具有重大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浙江師范大學本科在讀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利用統計方法,分析了大學生考研的動機,大學生對研究生自費政策的了解程度,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研究生自費政策對大學生考研意愿的影響。
研究生自費 考研意愿 原因 影響
2013年2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決定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向所有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為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善研究生學習、科研和生活條件,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會議確定了完善財政撥款制度,完善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和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的政策。此次調查通過分析家庭背景如家庭經濟,家人理念,社會對教育的認同感與重視程度,個體自身的素質等方面的內容,試圖探究研究生自費政策對大學生考研意愿的影響。
在研究生自費政策出臺后,我們小組以研究生自費這一自變量和研究生教育走向這一因變量之間的關系為基礎,并由此作出此項改革后我國研究生教育走向的預測。例如可能會導致部分人才的流失,也有可能提高研究生和高校雙向質量,從而提高教育質量,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等。總之,在2013年研究生自費政策的頒布下,社會各界將發生重大的變化與改變,該政策對于社會和教育的進步等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一)調查的背景與目的
1.調查的背景。研究生收費制度改革由來已久。1985年以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實行單一的國家財政模式,1985年之后,我國研究生收費實行雙軌制。2006年開始,諸多高校開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談及研究生收費的理論基礎,國外的“教育投資說”比較有參考價值。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主要運用“教育投資說”的教育財政理論,認為高等教育既是社會的一種消費,又是個人的一種投資。秉著誰受益誰付款的原則,國家、個人和社會都應承擔一部分教育成本。綜其而言,個人是接受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受益者,理應承擔部分教育費用。在上述的背景下,我們對2014年實行研究生自費產生了較大的興趣,希望通過之后的一系列的研究調查探究研究生自費的現狀、原因、影響等,以便進一步探尋研究生自費的意義。
本次調查選取的地點是浙江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是浙江省重點大學,中國知名大學,學校本部占地面積3300余畝,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學校現有19個學院65個專業,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25700余人,研究生4970余人,留學生近400人。近三萬本科生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足夠的樣本庫,使得我們的課題研究有了強大的學校依托,另外學校對學生課題的大力支持也為我們展開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2.調查的目的。一方面,我們希望通過對研究生自費政策對大學生考研意愿的影響的調查,較全面的認識研究生自費政策出臺的背景,了解研究生自費政策對大學生考研意愿的影響。同時適當調查大學生對研究生自費政策相關信息的了解程度,并探討研究生自費政策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本調查對于研究生自費對大學生的考研意愿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也有利于為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通過此次調查,能夠更好地鍛煉我們的調研能力,真正掌握一些課題調研的方法與技巧。
(二)調查方法與設計
本次課題以問卷調查為主,以實地訪談和個案調查為輔,開展調查。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將調查項目編制成多個題目,隨機發給浙江師范大學本科生(包括大二、大三、大四三個年級段),然后收回整理、研究。與此同時,為了增強訪談的針對性,我們小組以滾雪球的方式對浙江師范大學的本科生進行訪談。以小組成員的朋友、同學、學長、學姐為第一層調查對象,接著由他們介紹其他朋友、同學為第二、第三層調查對象,進行訪問,直至滿15個案例,之后把研究的所有個案的資料進行匯總,采取定性分析,主觀理解的方式來整理分析資料。
1.問卷結構。問卷設計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家庭狀況,包括家庭經濟狀況,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二是個人的考研意愿,以及產生相應的考研意愿的原因,也就是學生的考研動機,調查這些因素對青年做出是否考研的決定的影響;三是對研究生自費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對研究生求學期間的一些設想。數據分析方面,也有利于對研究生自費背景下關于我國研究生教育走向做出相應的分析,并得出一些解決的措施。
2.訪談內容。訪談內容主要涉及他們的基本情況,研究生自費政策對他們是否決定考研的影響以及他們對考研現實意義的認識與建議。
(一)基本情況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主要是以問卷調查為主,于2013年3-5月份在浙江師范大學針對在校本科生共發放了150份問卷,收回150份,其中有效150份。調查對象主要是大二、大三、大四三個年級的學生,涉及人文社科、理學、工學三大類專業,男女比例接近3:7。
(二)考研動機分析

現代社會背景下,大學生考研動機多種多樣,或由于父母的高期望,或為了規避惡劣的就業形勢,或由于自身對學術研究的熱衷,根據調查發現,研究生自費政策背景下,大學生考研動機有所變化。

圖1 大學生考研動機分析
首先是環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家庭內部因素對大學生考研意愿具有重大的影響,我們主要通過家庭的經濟收入狀況,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三個方面來探究家庭環境對大學生考研意愿的影響。家庭經濟條件方面對大學生考研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研究生求學期間,延緩了就業時間,在學習階段的相關補貼也只能夠維持自身的開支。另一方面,考研報名,相關資料購買,報考輔導班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需要家庭作為支柱。在巨大的求學成本面前,家庭條件不好的同學就必須經過謹慎的考慮,因而對這一部分學生的影響最為明顯。同時,通過調查發現,28%的學生考研動機是父母期望,考研是出于家庭壓力,而并非完全自愿,這一部分學生的父母通常有較高的文化水平,父母對其教育較為重視,就業期望一般也較高,而且經濟壓力較小,他們在家人的期望中半推半就走上考研路。社會環境主要是指就業競爭方面,這就涉及到了大學生的另一個考研動機:緩解就業壓力。
根據圖(1)的統計結果表明,有96%的同學表示,考研是為了規避嚴峻的本科生就業形勢。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是持續擴大,本科學歷已是十分普遍的,在就業競爭中沒有突出的競爭力。伴隨著近幾年國際和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逐漸放緩,本科生已日趨飽和,大學生就業壓力日漸凸顯,就業競爭日益激烈,而研究生學歷卻可以找到一份相對滿意的工作,暫緩就業壓力,同時還能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為未來找到較為滿意的工作增加籌碼。
其次是來自學生自身方面的因素:根據調查發現,有42%的同學表示,考研是由于自身對學術研究的熱愛。相應的,這一部分人每天的學習時間較長,去圖書館學習的頻率也相對較高,平時也會閱讀一些論文,期刊等。表現出較強的求知欲,并且在學習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期待在學術上有所建樹。
在后來的訪談中,我們還發現有一部分同學是由于跟風才選擇考研的,也就是“群體效應”,是從眾心理條件下的產物。有一部分同學本身并沒有考研的意愿,但看到選擇考研的同學生活充實而有目標,而自己由于未來目標不明確而生活比較空虛無聊,于是便產生了考研的想法。這一點是我們在初期的問卷設計中所忽略的,在后期的數據分析中小組成員有過討論,在后來的訪談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研究生自費對于大學生而言最大的影響就是提高了教育成本,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但是,根據調查發現,研究生收費政策對大學生考研意愿的影響并沒有我們預期中的那么明顯。根據所收回的問卷分析,大約39%的同學會受到這一政策的影響,改變自身的考研意愿,而其中有78.8%的同學改變考研意愿是由于家庭經濟狀況。
在得知這一政策實施后,國家會有相應的補貼以及適當增加獎學金、助學金的比率后,有78%的同學表示可以接受這一政策。從這一數據變化發現,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研究生收費政策的理解較為片面,只是看到了讀研收費這一面,而沒有了解到國家政府對優秀研究生的支持力度。在對考研人數的影響方面表現為,對于能正確、全面地理解研究生收費政策,或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的影響較小,對于只關注了研究生收費的現象,或者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的影響較大。
(三)大學生對研究生收費政策的態度分析
研究生自費政策會對來自家庭富裕程度不同的大學生形成不同程度的調控和支配。對于許多貧困大學生而言,由于家庭貧困,大學期間的花費已經使其負債累累,研究生時期更是無力支付龐大的學費開支。面對沉重的學費負擔、相對單薄的家庭經濟狀況并且綜合考慮高收費的開展以及回報率的滯后性,許多學生被迫放棄考研,放棄繼續深造的機會,而選擇就業、償還先前所欠的學費,對于社會而言,可能會造成部分人才的流失。
還有一些貧困大學生會選擇收費較低的專業和學校就讀,相關研究表明,家庭富裕的大學生與家庭貧困的大學生所擁有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存在明顯的差異;同時兩者在具體入讀的專業上也具有一定的差異。家庭富裕的子女在選擇專業時會考慮專業的個人預期收益,在就學成本較高或較為熱門的專業中擁有更多的機會,而來自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則會更多地考慮入學的風險以及就學的成本,較多的選擇比較冷門的或收費較低的學校和專業。同時,提高研究生入學門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這也是許多大學生不能接受這一政策出臺的重要原因。

對于熱衷學術研究的大學生而言,研究生自費政策對其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并且還會產生一定的吸引力。我國現行的免費教育的特點是嚴進寬出,學生一旦入學,就像進入了保險箱,混學位的人不在少數。同時,研究生管理滯后,獎助金項目少之又少,研究生學習缺乏外在的壓力和動力。研究生自費政策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校更加公平合理地選拔研究生,還可利用學生上交的學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對研究生教育經費投入的不足,并設立較多的獎助金項目,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亦可用于優秀師資的引入。這樣學校的學術氛圍良好,研究生教育符合許多熱衷學習的學生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使他們不會因為自費而放棄考研,反之還將其視為真正成才的保證與動力。相反,自費政策下的更具難度的研究生學習特點會促使一部分單純因就業壓力或混文憑、學歷而選擇考研的大學生最終放棄考研,加入就業大軍。
[1]呂健露.大學生考研動機分析[J].遼寧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部,2009,(6).
[2]肖戰鋒.大學生考研意愿調查報告[J].統計教育, 2008,(12).
[3]楊孟孟.研究生收費政策對研究生群體的影響及對策[J].教育科學與人才培養,2010,(7).
[4]鐘景訊.研究生全面收費與公平問題[J].揚州大學學報,2006,(2).
[5]鄭美玉.中國研究生全面收費政策的制度性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7,(3).
金曉晨 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林子賽 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講師 博士
(責編 高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