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偉,張 浩,李國輝,徐偉忠
(1.上海中振測量技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235;2.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65)
上海浦江鎮經適房PC項目為大型居住社區浦江基地四期A塊、五期經濟適用房項目,總建筑面積為174 352.4 m2。基地位于閔行區浦江鎮魯匯基地05-02、06-01地塊,東至恒南路,南至規劃五路,西至規劃四路,北至規劃一路。
該工程采用新興的綠色環保節能型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PC)技術,是以預制混凝土構件為主要構件,經裝配、連接,結合部分現澆而形成的混凝土結構,這也是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首次將PC工藝應用于浦江鎮經濟適用房項目。
GPS靜態相對定位采用載波相位觀測,將GPS接收機固定架設在待測點位上,任意兩臺GPS接收機同步觀測同一組衛星從而構成基線。為了增強幾何強度,改善定位精度,通常采用多臺GNSS接收機同步觀測,使每兩臺單獨測定的基線向量聯結成三角形向量網,可以檢核和控制多種誤差對觀測量的影響,從而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時,保證了數據處理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本PC項目采用GPS靜態相對定位法,用于高層間平面和高程基準的傳遞。
徠卡Viva GS15 GNSS雙頻接收機作靜態測量時能夠達到很高的精度,標稱精度達3 mm+0.5×10-6D,因此靜態測量基線的中誤差可按照GPS基線向量的弦長精度公式計算

式中,a為固定誤差,單位為mm;b為比例誤差;S為基線距離,單位為km。
本項目各點間平均距離在0.5 km左右,因此基線精度為

浦江大型居住社區PC項目工程對前期五幢樓的外圍控制點布設如圖1所示,GPS1、GPS2、GPS3、GPS4為平面控制點,埋設固定觀測墩,由更高一級的控制點按照GPS規范的D級要求進行觀測;BM1、BM2、BM3是高程控制點,采用中誤差為±3 mm/km的徠卡DNA03電子水準儀按照三等水準測量規范,獲得高程值,分別作為樓層施工時的平面和高程傳遞的起算數據。

圖1 PC項目控制點分布圖
對上述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一次GPS靜態聯測,保留觀測數據。在后期每次引測基準數據到樓頂時,只需要將4臺GNSS接收機分別架設在GPS1、GPS3,以及樓頂的 GPSA、GPSB 4個點上同步觀測一個時段,如圖2所示。

圖2 樓層基準點與控制點聯測
將前期平面和高程控制點聯測GPS觀測數據和本次引測GPS觀測數據同時導入Leica Geo Office軟件,統一進行基線解算,檢核重復基線是否合格;然后進行無約束平差計算;最后采用徠卡獨有的一步法方式進行基準投影坐標轉換。
一步法中高程和平面點位的轉換是分開計算的。在平面點位轉換中,首先將WGS-84地心坐標投影到臨時的橫軸墨卡托投影,然后通過平移、旋轉和比例變換使之與計算的“真正的”投影相符合;高程轉換則采用簡單的一維高程擬合。該轉換方法的已知點的高程誤差和平面點位誤差互不影響,并且高程已知點和平面已知的點可以不必是同一個點。
1)由GNSS測得的GPSA、GPSB兩點坐標反算邊長和TS30全站儀測量這兩點平距對比見表1、表2。

表1 第一期

表2 第二期
2)將GNSS測得的GPSA、GPSB坐標作為已知數據,然后使用TS30全站儀放樣出軸線點,并將其與常規方法激光垂準儀投點后施測軸線交點進行對比,結果見表3、表4。

表3 第一期 mm
3)使用常規的全站儀三角高程法,如圖3所示,在樓層高度約4倍遠的距離,任意點上架設TS30全站儀,使用同一個棱鏡桿,6次正倒鏡測量樓底點A和樓頂點B的高差,取平均值后得到樓底水準基點A和樓頂水準點B的高差,將該高差平均值加上樓底水準基點A的已知高程值,就可以得到29#樓的當層頂面B點的高程。

表4 第二期 mm

圖3 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示意圖
全站儀所測高程與GNSS接收機所測高程數據對比見表5。

表5
在浦江大型居住社區PC項目工程中,運用GNSS接收機在部分樓層進行了平面和高程基準傳遞。與常規測量方法的結果及理論分析精度比較可知,該方法結果符合性較好,也很好地滿足了項目的設計限差要求;并且該方法可同時傳遞平面和高程基準,無需預留樓層間基準傳遞通視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各層基準值統一由地面控制點傳遞,不會積累傳遞誤差。由此可見,使用GNSS接收機在高層建筑中傳遞平面和高程基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