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立波
(哈藥集團醫藥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76)
信息技術促使了各類管理學科的革命性發展。會計學作為管理學的分支,必定也要做出重大的變革,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需要。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會計運用中的優勢作用呢?首先,會計變革要充實新知識、新理念,突破舊有的管理機制,利用網絡信息強大的綜合運算能力,及時為企業的管理與決策提供最完善、最科學、最細致、最具時效性的財務資料,更好地參與企業管理與決策。其次,會計變革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運作模式,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培養適應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會計專業人才,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先進優勢,提高在網絡環境下的抗風險能力,為企業創造核心競爭力提供最有力的信息支持。
其具體包含以下兩個方面。其一,企業外部影響。從企業外部會計信息管理上來看,高速運轉的計算機,能夠在第一時間整合企業客戶的會計數據,計算機龐大的儲存功能也保證了企業客戶會計數據更加準確、完善、細致。信息技術加快了企業間的會計信息傳遞速度,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活動效率。信息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數據信息的加工、處理速度,而且通過計算機可以利用同一基礎數據,很方便地進行信息的多維重組,為會計數據信息的分類、重組、再分類、再重組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實現了跨時間、跨地域的資源信息共享,擺脫了時間空間的局限性。其二,企業內部影響。從企業內部管理而言,信息技術使得會計信息與生產管理的關系更加密切,企業從產品設計開發到產品技術融合,直至產品投放市場,全程的會計數據跟蹤處理實現信息化,為生產管理及時提供了會計核算資料,使得企業能夠及時調整,做到生產資源和財務資源處于最佳狀態。信息技術的運用,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會計信息傳遞更靈活,綜合處理能力更強大,信息反映更準確。這對促進企業內部管理科學化、合理化,提高企業內部核心競爭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作用。
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落后的歷史成本制。傳統的歷史成本制,會計所提供的信息都是一種靜態的主題信息,它不能及時、如實全面的反映企業網絡經營情況,更無法公正地、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更重要的是,對于以知識為基礎的企業專利權、企業專利技術、企業商標權、企業商業信譽、企業管理軟件和企業的人才引進與開發等等無形資產無法做出信息反映,而這些是信息時代企業資產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價值越來越高的強大潛在增值能力。其二,權責發生制的局限性。電子商務時代,實現了貨幣電子化、實時化結算,企業的收支可以在網絡上同時完成,企業間和企業內部實現收付實時制,收付實時制相對于權責發生制更加適應信息時代的企業管理需要。信息時代會計的管理模式,已經轉型向集開放性、融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的企業集成財務管理發展。企業會計的功能也將由傳統的追求企業利潤向追求企業無形資產和整體社會價值發展。
該方面的影響具體表現:其一,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沖擊。傳統會計活動是手工操作,效率低、準確性無保障、時間跨度長、區域傳遞復雜緩慢,而這一切在信息技術條件下變得易如反掌。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公司、虛擬企業的興起,更是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更加復雜,企業財務形式更加多樣,企業財務功能作用更強大,傳統的會計理論已經無法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因此,及時變革傳統會計管理理論,建立一套具有實時性、預測性、智能性和戰略性的信息時代會計理論,就成為會計學科的世紀性任務。其二,對傳統會計管理的變革。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全球電子商務和網絡虛擬公司越來越普及,電子商務時代的網絡公司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企業組織,它一般沒有固定的企業形態和確定的企業空間范圍,完全根據市場需要迅速變化著工作任務、市場需求、業務發展,充分利用網絡空間中的靈活性、自由性,迅速地進行業務解散、整合、重組,這徹底打破了傳統會計主體的運用空間,企業的經濟活動范圍以及企業的資產、收益范圍變得更加復雜,因此信息時代會計主體處于“模糊”狀態。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會計信息集成速度有了質的飛越,財務管理由封閉式的、單純的財務數據處理,向企業內部聯網、和企業集成化運用的綜合數據處理發展。
在新型的經濟模式下,會計的發展呈現出四大趨勢,即會計觀念日益更新;會計目標重新定位;會計核算程序和方法相應改變;會計操作手段更加先進。
[1]姜瀟.基于網絡環境的財務集中管理信息系統研究[D].天津財經學院,2012.
[2]張燕.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會計工作[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柱學報,2012.(03).
[3]黎明.發展會計電算化,支撐企業信息化[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3.(12).
[4]楊西周.會計軟件設計技術應用[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