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夢,李 巖
(黑龍江東方學院,哈爾濱150001)
目前,應用性本科院校普遍采用“3+1”人才培養模式,即3年課程教學與1年實踐教學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本科最后1年,學生基本處于無課與不在校的狀態,這段時間如果教學管理跟不上,使學生處于缺乏監管的無序狀態,就會使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效果大打折扣,無法實現實踐教學的根本目的,甚至影響學生的就業率與就業質量。因此,保證“3”與“1”的順暢銜接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所在。
黑龍江東方學院是國家首批應用技術大學試點院校。學院在社會主義公益性辦學方向下,以社會需求和就業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創新應用型、職業型、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為主線,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深化教學改革。在保證3年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對1年實踐教學的高效落實,力爭突破創新“3+1”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建筑學專業是黑龍江東方學院的省級重點專業,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實踐,體現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創新思維,特色鮮明,注重實用性,所解決的問題有針對性,主要研究如何解決“3+1”人才培養模式中3年課程教學與1年實踐教學順暢銜接的問題。保證“3+1”模式的大學最后1年,學生在基本無課和不在學校的狀態下的畢業實習效果和畢業設計質量,為學院和社會培養出合格的建筑學專業畢業生和優秀的設計人才。經過近幾年來的探索與實踐,有了如下一些經驗與體會:
中青年教師是學科建設發展的主力軍,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每位中青年教師系統地講授1~2門專業課程,工作量飽滿,教學效果優良,評教評價結論優良,已逐漸成為專業教學的重要內部力量,配合專家治教,老中青三結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學科<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大綱>指導下,專業課程配置合理且銜接緊密,最大程度上保證了知識的系統性與連貫性。同時,課程的深度融合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要知識與技能得以反復加強,如在設計基礎類課程中融入環境景觀設計的知識;在專業設計課程中融入計算機輔助設計方面的技能鍛煉;在施工技術課程中融入材料、構造方面的知識等。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使得所授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大大增強,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效果顯著。
專業教師指導專業畢業實習是保障大學最后1年學生在基本無課和不在學校的狀態下的畢業實習效果和畢業設計質量的有效方法。對此,每位青年教師在畢業實習指導工作中,認真負責,不計回報,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總結工作方法如下:
第一,落實實習單位:通過學部與企業簽訂實習基地,畢業實習指導教師利用自身掌握的各種社會資源,積極為畢業生實習推薦工作單位,加上學生自行解決等多種途徑,100%落實了實習單位。
第二,聘請專家講座:聘請省內知名企業專家做講座,指點學生初涉工作單位實習應注意的問題。
第三,專業知識技能指導:針對學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專業問題進行耐心細致地解答,做好學生的強大后盾。
第四,職業規劃引導:針對學生就業擇業方面的困惑,結合自身經驗進行正確引導。
第五,心理問題疏導:針對學生初入社會工作產生的與人溝通等諸多不適應心理狀態進行及時疏導。
第六,收集用人單位與學生的信息反饋:主動與學生和實習單位溝通,了解人才供需情況。將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意見和學生反映需迫切提高的技能信息進行認真匯總分析,作為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指導依據,促進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
第七,完善畢業實習指導成果文件:包括學生實習情況登記表,實習日志,實習成果圖紙等文件和實習單位出具的學生實習表現鑒定表,等等。
第八,學生在實習期間由學院統一辦理了人身保險,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
第一,畢業設計調研指導:將建筑學專業采風實習與畢業設計方向相結合,指導學生在采風實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完成畢業設計調研。
第二,畢業設計課外輔導:根據學生能力和自身特點,對其畢業設計方向選題進行指導,使學生發揮出自身最好水平。增強學生自信心,鼓勵學生勇敢參加國家級設計競賽,利用課外時間對學生畢業設計中的排版設計、表現效果、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強化與提高進行指導,最終使學生作品在眾多競賽方案中脫穎而出。在2011——2014年參加的諸多國家級設計競賽中,建筑學專業學生共有48人次獲獎,建筑學專業教研室共有5位教師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建筑學專業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與實踐,總結出該專業在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創新點如下:
專業教師指導本專業學生畢業實習是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以往畢業實習階段由輔導員統一管理,這種傳統管理方式的弊端在于:一是輔導員要一個人管理整個一個學年的百余名學生,無法精細到位。二是輔導員不具備專業知識和經驗,無法對學生提供有效的專業技術保障。而專業教師指導專業畢業實習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是保障大學最后1年學生在基本無課和不在學校的狀態下的畢業實習效果和畢業設計質量的有效方法。
同時,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意見反饋和學生反映需迫切提高的技能信息反饋是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課程教學深入改革的依據。
針對優秀學生能力和自身特點,對其畢業設計方向選題進行指導,使學生發揮出自身最好水平。增強學生自信心,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級設計競賽。畢業設計的題目與輔導方式靈活開放,以學生為本,以企業需求為本,開展與企業聯合出題,共同指導畢業設計的方式,學生可安心在企業工作,參與的工程項目即是畢業設計題目,學校與企業共同輔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黑龍江東方學院建筑學專業在實踐教學中的創新實踐,較好地解決了“3+1”人才培養模式中3年課程教學與1年實踐教學順暢銜接的問題。在3年系統課程教學的基礎上,保證了大學最后1年,學生在基本無課和不在學校的狀態下的畢業實習效果和畢業設計質量。這一教學成果源自“3+1”模式下應用型人才的創新培養與實踐過程,通過3年在校課程教學中深度融合項目實踐,1年設計實習業務實踐跟蹤指導、質量監控,保證了學生專業素質得到顯著提高,受到社會專家與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與好評,是在“應用型、職業型、開放式”人才培養原則指導下的發揮與創新,可以為相關應用技術類院校提供參考借鑒及在其他專業中推廣應用。
[1] 李文煒,狄剛,郭建平,等.以應用性人才培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國家競爭力提升——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經驗[J].科技通報,2010,(04):82.
[2] 李建忠.芬蘭應用技術大學辦學特色與經驗[J].科技通報,2010,(04):82.
[3] 黃炳華,譚屬春.德國應用技術大學機械工程類專業企業實習環節剖析[J].欽州學院學報,2010,(12):82.
[4] 李艷玲,畢作慶.基于校企合作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模式[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123.
[5] 李明順,陳文萃.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系統化理論[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96.
[6] 杜云英.荷蘭應用技術大學:國家競爭力的助推器[J].新課程(下),2013,(05):125.
[7] 徐文,劉仁釗,楊德全,等.新形勢下我國國土行業人才培養模式建構與主要類型[J].新課程(下),2013,(05):125.
[8] 李建超,王寶峰.以就業為導向的畢業實習改革研究[J].新課程(下),2013,(05):56.
[9] 周慶元,包文姝.應用型本科專業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就業工作一體化模式的構建[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