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亮
(棗莊市巖馬水庫管理處,山東棗莊 277300)
棗莊市水土保持監管能力建設探討
劉艷亮
(棗莊市巖馬水庫管理處,山東棗莊 277300)
在全面分析棗莊市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剖析現存的主要問題和制約性因素,提出加強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對策。
棗莊市;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
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水土保持工作重視程度的提高,棗莊市相繼頒布出臺了《棗莊市水土保持規劃區劃》(棗莊市水土保持委員會)《棗莊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棗莊市人民政府令第23號)《棗莊市水土保持設施驗收規定》等一系列推進水土保持監督管理進程的政策法規,約束范圍從生產建設項目的前期調查、案件查處、送達、水土保持方案受理、審批、中期檢查,到項目后期的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和規費征收等各個環節。
目前,棗莊市現有水土保持行政管理機構7個,每個區(市)均有獨立的水土保持監管機構,擁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比較齊全的辦公、執法設備,經費一直以來都由各級財政有效保障。全市現有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人員19人,持證執法人員40人,擁有執法車輛10輛。2014年來,全市共開展監督檢查71次,檢查項目32個,已促成省級審批8個,完成市級審批10個,縣級審批14個;市級財政返還專項用于水土流失治理的資金達120萬元,上半年全市已實現水土保持規費征收60多萬元。棗莊市現已打造完成滕州市“全國第一批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縣”,嶧城區、薛城區和山亭區3個“全國第二批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縣”。
1.1 水土保持法制宣傳存在盲區
2014-03~05,棗莊市專門開展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現狀調研,調研中發現有部分群眾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補償費”和“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不是太熟悉;部分企業也存在不知道搞項目需要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現象;部分單位的領導對“招商引資”和“水土環境保護”存在偏向取舍,多數傾向于經濟發展的硬需求而對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的軟環節有所忽視。
1.2 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配備不足
雖然全市已有一定數量的水土保持專業執法力量,但是相對于每年全市上馬的生產建設項目和棗莊的國土面積來講,執法人員依然不足,工作開展強度大、難度大;另外,全市辦公裝備相對落后,大多現代化辦公和執法軟硬件得不到推廣應用,有的區(市)雖擁有先進的裝備,但技術人員較少,無法發揮原有強大功能來服務水土保持監管。此外,機構執法車輛較少,執法人員外出執法受限;加之,部分區(市)經費緊張,車輛、設備購置得不到有效保障。
1.3 配套法規體系亟需完善
目前,最新的《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復核劃分成果》《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已頒布出臺,《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也將于2014-10-01實施,現階段監管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正處于“新舊更替、青黃不接”的尷尬時期。亟需補充、完善、出臺適合棗莊市情、具有極強操作性的相應規章制度和法規體系。
1.4 部門有效聯動仍需加強
棗莊市雖早在2005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別聯合發改、國土、環保和財政部門發文,共同加強生產建設項目的監管和審批,但是有些部門仍存在對項目把關不嚴,沒有水土保持審批手續而直接立項或備案;還有的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因政府的出面干預,而導致曾經取得的監督執法成果瞬間化為泡影。
1.5 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不規范
目前,項目立項需要跑多處辦理手續,部分行政審批法定時效太長,辦事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棗莊市已從2010年就將水土保持審批納入全市行政審批大廳,審批法定時效一壓再壓,但還不能滿足項目業主急切上項目“快、再快”的要求。限于人手因素,全市對生產建設單位水土流失防護措施的落實、方案編制單位水土保持設計和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監督管理存在死角。水土保持措施設計粗劣、防治措施得不到有效實施或根本不按方案要求逐項落實的現象屢見不鮮。另外,絕大多數項目單位僅注重立項而忽視建設中的水土流失防治。目前監督執法對象未全覆蓋且執行程度差異很大,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方式不夠靈活。
1.6 生態補償機制落后
部分建設單位指出:雖然前期建設項目擾動了地貌植被,但項目建成后,對原地表進行了高標準硬化、綠化、美化,從水土保持角度講,防治效果更好了,要求政府列支專項補償資金給予補貼。另外,有些項目始建時,資金投入太大且最初預算中沒有單列水土保持費用,或暫時還沒有盈利,一次性全額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壓力較大。
2.1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民的水保意識
優化水保宣傳模式,有重點地將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向相關領導、決策部門和政府機構宣傳、滲透,及時準確地匯報部委決策和水土保持工作動態,爭取政府領導的支持和參與;有重點地向生產建設單位和企業負責人進行普法宣傳,使之更深刻地認識到水土保持法賦予的權利和義務,爭取業主的認同、理解和配合;有重點地向中小學生開展水土保持科普活動,使學生從小認知水土保持、從自我注重水土保持、從現在保護生態環境。
2.2 強化隊伍建設,增強人員執法水平
一要盡快地充實水土保持人員隊伍,并不斷通過業務學習、知識競賽、執法培訓、專家講座和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和隊伍的整體實力。二要初步構建以市局為主力的多區聯合水土保持執法隊伍,在共同執法過程中互相學習和提高。三要規范個人行為和執法行為,嚴格執法程序,提高監管效能。四要制定靈活的執法激勵機制,調動執法人員的學習和工作積極性。五要注重培養“數據庫建設”專長人才,充分運用辦公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等先進技術實現對生產建設項目監督管理的數據進行有效統計、調用和分析。
2.3 強抓法制建設,增強水土保持法規的操作性
結合其他地市在水土保持制度建設中的經驗和自身實際,棗莊市修改完善了《棗莊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暫行規定》《棗莊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管理辦法》《棗莊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管理辦法》《棗莊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規定》和《棗莊市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和水土流失防治費征收管理辦法》等5部配套規章。
2.4 規范監督管理,增強水土保持監管的公信度
要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執法體系建設,做到機構健全、人員穩定、經費保障、措施有力、效果顯著。嚴格“三同時”制度,特別是對建設規模大、影響范圍廣的建設項目,要率先依法編制水土保持方案。進一步規范方案審批、項目監管、業務指導、設施驗收和規費征收,明確舉報電話、注重公眾參與、接受社會監督。
2.5 創新聯動機制,確保水保方案設置和投入補償
創新聯動機制,搞好與發改、國土、環保、財政等部門的協調和配合,確保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和審批作為建設項目的前期審批條件之一。另外,要多渠道爭取水土流失治理經費,相應增加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堅持“誰開發、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依法建立起良性循環的投入機制。
(責任編輯 崔春梅)
S157
B
1009-6159(2014)-12-0059-02
2014-09-26
劉艷亮(1979—),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