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斌
(空軍預警學院 軍事體育共同教研室,湖北 武漢 430019)
格斗是一種綜合性的對抗技擊技術,通過格斗訓練,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格斗技能,對培養軍人堅忍不拔,勇敢頑強的戰斗作風,具有重要的意義。格斗訓練是軍人掌握與敵直接搏斗的一種軍事技能,也是培養敢于近戰,不怕流血犧牲的有效手段;更是行軍作戰必不可少的技能。在軍事院校開展格斗課程訓練,使每個學員具有強壯的體魄,掌握熟練的軍事實用技能,能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這樣為取得戰爭的勝利,打下良好的基礎。
多媒體教學,是指集文字、圖像、圖形、視頻為一體,將教學過程與娛樂融為一體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員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教員講解示范的內容通過生動形象的完整技術的演示,分解動作的慢速、中速、快速動作的演示,通過多媒體技術表現出來。多媒體教學與技能的學習相互緊密結合,例如教員在傳授格斗中的擺拳,教員應該先組織學員觀摩擺拳的多媒體課件,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讓學員明白動作的原理和生理基礎;讓學員了解到擺拳過程中,肩、肘、腕關節的運動軌道。使得學員對動作的認識出感性快速提高到理性的認知。學員明白了整個擺拳動作的來龍去脈,體位上有感覺了,那么學員在上格斗技能課的時候,學員就能夠理解和體會擺拳動作的要點,難點,掌握擺拳動作的關鍵所在,整個格斗技能的質量就能夠得到質的飛躍。多媒體的制作,使學員從圖片、動畫中深刻理解教員的課堂意識,課程的內容一目了然,對格斗特別感興趣的學員還可以拷貝教員的多媒體課件,在課余時間練習。
教員傳授格斗技能是一個整體有序的教學過程,并處于多元素的組合與發展變化的動態中,傳授格斗技能的效果如何,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包括學員心理方面的因素(學員學練的動機、意志、情緒、思維);生理方面的因素(肌肉系統、血液循環系統、身體素質與基本活動能力)。教員在傳授格斗課程訓練時,應該運用語言向學生進行教學,教員講解時要通俗易懂,精煉生動,突出重點、難點、關鍵。同時運用格斗術語,善于運用比喻、口訣等形式。比如“準備格斗”“鞭腿”“側踹”。
教員在進行格斗教學時,根據學員的隊形、動作的性質,選用不同的示范方位。如:正面示范、側面示范、背面示范和鏡面示范。由于格斗動作方向、路線變化多,難度較大的動作可采用背面示范。教員的示范要做到準確、熟練、輕松、優美;教員在示范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運用常速示范、慢速示范以及重點示范等方式。為了給學員建立完整的直觀動作概念,選擇用常速示范;為了給學員掌握動作的結構、時空特征;選擇運用慢速度示范動作;為了顯示動作的重點及難點的時候,選擇重點示范。
格斗對初學者最大的難度是動作復雜、速度快、數量多,常常顧前忘后,手忙腳亂,動作不協調。因為教員在上課前應該精心設計每個動作的路線和選擇最佳的示范方位,讓每個學員能夠清楚的觀察每個動作的路線,進而看懂課的動作。由于學員人數眾多,要讓每個學員能夠直觀的看懂格斗的路線,教員就多穿梭隊伍之中,不斷地做示范,而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
經過多年教學的經驗,摸索出多全視角全方位的示范方法,具體做法是:在學員隊里選出9個協調性好、格斗動作到位、動作質量高、接受能力特別強的學員,讓他們做為骨干隊員,教員把課的任務,課的要求,動作的重點,難點進一步交待給這9名骨干學員,讓這9名骨干學員掌握了動作的技能的同時,明白這個動作技能的重點,難點;然后讓隊伍按10一橫排,四邊形站隊形,每一排前面站3個骨干學員在前面領做,這就保證了上百人的同時上課,每個學員都能夠直觀的看到動作,方向路線在改變的時候,骨干學員也跟著轉變路線,著重發揮了直觀引導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講解和示范教學法
講解是教員運用語言向學員說明教學目標、動作名稱、要領、做法及其要求,以指導學員掌握格斗知識、技術和技能,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格斗教學中,教員往往先做一個完整的示范動作,剛開始學員會看得眼花繚亂,看清楚手了,就完全沒看清楚腳的動作了;看見出拳,就沒看到如何出腿了,一時半會沒搞明白門道。因此教員在做完示范后,必須慢動作邊示范邊講解動作的變化過程,邊講邊做,讓學員明白動作的技擊點在哪?手、腳與身法的配合等。講解時教員要通俗易懂、口齒清楚、層次分明,用詞準確、生動形象,突出重點、難點、關鍵;講解時教員要用口令指揮學員有目的的進行練習,能夠不效地組織與控制學員進行練習。通過講解后,用口頭評定學員練習過程中或者是完成動作后,教員給予“很好”“好”“不太好”“用力不夠”“不好”“注意這個”“加快”“轉身要快”等待給予學員評價,鼓勵學員能夠把動作做得更好、更快、更到位、更有效制敵。
學員在看懂和理解教員示范后,接下來就是學員練習。首先按照9個骨干學員為小隊長,把全隊基本分成9個小分隊,每個骨干學員帶領一個小分隊帶開練習。強調骨干學員在領帶的時候,邊講邊做,先體會步法的變化,其次是手法、手型,再是身法身型的配合,使學員在分解學習過程中,更容易學會技術動作,更快掌握技術動作技能。
1.集體練習法
把學員隊按集合整隊的隊形站好 (軍事院校基本上是以連隊為上課班級授課),9名骨干學員站在隊伍前面領做,“準備格斗”教員下達訓練口令,全隊一起練習本次課的內容,動作訓練完成第一組后;第一排帶到最后一排,第二排變成第一排,第三排等依次補進,間隔一分鐘繼續操練完成本課的技術動作;再間隔一分鐘第三排變為第一排,依次類推,進行操練本次課的格斗動作技術;直到原先的第一排返回首排。
2.自由組合練習
通過幾組的集體學習格斗的動作技術之后,學員基本能夠掌握技術動作的要點,接著是五分鐘的自己消化動作時間,讓學員由集體動作劃一的情況中放松下來,補充一下體能的消耗,同時也是讓每個學員自己消化一下課堂中自己沒有掌握的動作技巧,學員相互學習,共同探討技術動作的要點,難點及重點的消化,以及學員內部之間想到幫助,共同回憶教員教過的技術動作的要點,體會一下動作,嘗試一下、觀摩一下同伴掌握的技巧,相互糾正一下,相互指導共同學習。教員在這期間,主要是觀察學員的動作,教員多走動到學員當中去,教員用口頭評定學員練習過程中或者是完成動作后,教員給予“很好”“好”“不太好”“用力不夠”“不好”“注意這個”“加快”“轉身要快”“應該是這樣做”等待給予學員評價,鼓勵學員能夠把動作做得更好、更快、更到位、更有效制敵。五分鐘左右的自由組合練習時間,有利于學員恢復上一組的持續集體練習動作技術所消耗的體能;有利用學員之間相互比較,克服學員怕學不會,怕別人笑話,怕打得很難看等心理,從而樹立這類學員的自信心;有利于學員真正消化了本次課的技術動作的鞏固掌握。
3.教員集中講解示范并糾錯
通過五分鐘的自由組合練習后,學員已經基本掌握動作技術,體力也已經恢復,教員把隊伍集合成四方形,教員通過對觀察到的動作情況進一步的分析,例出學員動作錯誤的幾種情況,并一一糾正,邊舉例邊講解邊示范。
4.集體、分組依次練習,相互觀摩
9個骨干學員分別帶領9個小分隊,隊伍面向教員按9個橫排站好隊形,輪流練習。當第一組進行動作練習中,其它8級學員觀摩學習;由排在下一組動作練習的學員一對一的指出第一組學員在練習動作技術時的不足之外,以次類推,一直到第9排完成動作練習。每個小組要求重復做三次練習,以達到動作固定化。這樣的訓練,形成有效的鏡面效應,相互促進,互相提高的良性循環,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
5.教學實戰比武
在教學比賽中,教員還是按9個小分隊進行,在實戰教學比賽前,要求學員在教學實戰中,對抗動作,要由慢到快;由不用力逐步過渡到用力;強調是體會動作,進行有必要的道德教育,切不可以斗氣,斗勁,開玩笑,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在實戰教學比賽中,要雙方要從實戰的需要出發,雙方動作要連續、協調、重心穩固,動作迅速有力但不傷及同學要害部位,點到為止,著重體會格斗動作技能的實戰應用,以確實提高戰斗力。
根據軍事院校的要求,可選擇在早操的內容上安排格斗集體訓練;還可以選擇晚自習以后,熄燈之前,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夜間格斗訓練;節假日單個或者是集體進行的格斗訓練;也可以是課外其它時間單個或者是小團體的相互切除技術;學院組織的格斗比賽;連隊組織的格斗小比武等。適當地安排課外格斗訓練,鞏固和強化課堂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其教學效果才更加明顯。
以上是在多年的格斗教學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經驗,由于采用了多視角、多方位的講解示范,現從集體多次練習,加以學習骨干的引領,學員之間的想到觀摩學習,輔以課外的多種形式的輔導與練習,使學員能夠建立正確的格斗動作概念;形成正確的動作技能,以及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的傳播速度加以專心練習,提高格斗技能,對培養軍人堅忍不拔,勇敢頑強的戰斗作風,具有重要的意義。格斗訓練也是培養了學員敢于近戰,不怕流血犧牲的有效手段;更是行軍作戰必不可少的技能。在軍事院校開展格斗課程訓練,使每個學員具有強壯的體魄,掌握熟練的軍事實用技能,能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為取得戰爭的勝利,打下良好的基礎。
[1]雷鳳石頭,王克忠,孫振泉等.體育訓練教材[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
[2]楊洪訓,杜汝波.教育訓練心理學[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
[3]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4.
[4]劉少曾.體育教學方法三要素及其應用[J].中國學校體育,1993,(6).
[5]吳志超.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