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東
(遼東學院,遼寧丹東118001)
課堂教學是按各門課程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并根據固定的時間表,向學生進行集體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我國,高校采取的教學方式主要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評價也就成為各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內容。目前,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建立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但在實施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須要在理論與實踐中進一步探索與完善。
從理論上來看,評價的主體主要有外部評價主體和內部評價主體。外部評價主體通常與評估對象沒有任何關系,評價結果比較客觀,其評價的目的主要是對學校教學整體的督導和檢查;內部評價主體,包括教學督導部門、教師同行、學校領導、學生的內部評價,其目的主要是對學校教師的教學情況的督導、檢查和評比,其評價結果,由于學校內部各種利益關系的存在,沒有外部評價客觀和公正,但內部評價操作相對容易,也易于將評價常態化。本文主要考查內部評價主體存在的問題。
1.教學督導部門。教學督導部門的評價,主要采取對任課教師抽樣的方式進行評價,即使是對全體教師聽課,也無法進行全程跟蹤,同時受到督導人員專業的限制,很難做到評價的全面、準確。
2.教師同行評價。教師同行評價,通常也采取隨堂聽課的方式,因此同樣無法做到全面、全過程跟蹤聽課,所以也很難做到全面準確地評價。
3.學校領導評價。學校領導評價,通常都是領導為了了解學校教師的教學基本情況,采取偶爾聽課的方式進行。被聽課的只是極少數教師,而且其評價也不可能按指標體系的要求,逐項打分。因此其評價結果很難納入到對全體老師的評價之中。
4.學生評價。總體上來說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但也要看到,有些學生對待學習態度不同、對課程理解不同,對教師的授課水平未必能形成客觀理解,不少講課內容膚淺,但課堂氣氛活躍的老師往往獲得高分。有些高校的學生評教和評職晉級掛鉤,導致教師不敢管、不愿管而一味迎合學生,以期學生給自己好的評價,這不僅不能提高教學質量,還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目前我國各高校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通常是設定一些評價指標,然后將各評價指標進行量化,評價者根據自己的感受,給各評價指標賦予一定的分數,最終得到對一個教師的綜合評價值。這種評價方式,很少與定性的評價相結合,導致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成為一個冰冷的數據,無法展現一些活的情況。
在具體量化打分指標上,各學校的評價內容,相差無幾,主要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等,但很少在評價內容中,考慮到課程的理念問題。每門課程,基本都有其相應的課程理念,諸如財務管理課程,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貨幣時間價值理念和風險意識;在統計學課程中,要樹立以量化的思維方式去觀察世界的理念。因此課堂教學中,并非只讓學生學到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將這些知識匯集成一種課程理念,并由各門課程的理念,形成學生的專業理念,讓學生用這種理念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目前的文獻中,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課程理念的培養方面的評價內容,卻難得一見。
目前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上,主要是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采取進課堂聽課,組織學生座談會,或在學期末,利用網絡平臺,由各評價主體對教師進行評價。這種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機聽取一節課,由于此節課的內容上的限制,其授課的環節、授課方法和手段等也不一致,因此其講授的效果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樣的評價很難做到全面科學。
2.座談會的方式進行評價,可以得到一些活的情況,但這種評價方式,無法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打分,也就無法排序。
3.網絡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通常是在學期末時,由學生來對任課教師的情況,按照一定的指標,對教師進行評價打分。但這種評價方式也有一定缺點:一是對學生評價的約束性較差,學生可以評價,也可以不評價;二是受條件限制,學生要有評價的工具——電腦網絡,否則無法進行評價。
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結果,通常各學校都作為教師評獎評優,評職晉級的依據,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改善課堂教學質量的積極性,但卻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教師改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雖然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有了相應的分數,卻沒有對存在問題的進一步分析,尤其是對教師個體授課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沒能將存在的問題與教師進行有效地溝通,提出改進措施。
將評價的主體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學生評價,另一部分是教師同行評價。
學生評價更多地是從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效果上進行評價。因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對象,而且對某一課程是全程地學習,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可以更加全面。
同行評價則應更多地從教學內容上進行評價。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是否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如何,教學是否介紹學科的前沿知識,教學內容是否有錯誤等方面進行評價。
評價的方法可以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一方面,對教師課堂教學采取按評價指標打分的形式進行評價,以取得每名教師的課堂教學總分數,從而排出名次。同時,也要采取座談會等方式,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情況進行了解,對有些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以達到對一個教師的全面準確的評價。同時還要增加對教師傳授課程理念的考評內容,而且應該對這項內容賦予更大的權重,以強調理念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學生評價可以采取網絡評價為主的方式,但在評價前,組織評價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學生能實事求是進行評價,或采取一定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約束,要求學生全面系統地對教師進行定量評價,這種評價應在學期末進行。在學期中期,可組織學生代表座談會,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了解,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分析并反饋給任課教師,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同行評價可以由基層教學部門組織本部門教師通過觀摩公開課、錄播課、教學資料等方式進行評價。這樣可以避免多人隨堂聽課,會影響正常教學的弊病,也可以避免教師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聽課的問題,同時,這種方式還有讓聽課的教師和任課教師有更多的交流空間,相互學習,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評價時間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進行。
學生評教,由教學督導部門或教務處負責,主要對評價的基本情況進行總體分析,對教師授課情況出現的普遍問題進行針對性地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學生座談會由二級學院或各系部進行組織,對了解的基本情況,尤其是對個別教師在授課中存在的問題,要系統分析,并對分析結果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以使其改進。
同行評價通常是由教學系、部組織相同或相近學科的教師來評價的,因此二級學院或系部,應該根據對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分析,對每名老師的授課的優缺點進行反饋,讓教師能夠客觀地發現自己授課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1]王忠國.對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2008(7).
[2]吳延鵬,錢付平.高校學生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管理與評價,2009(6).
[3]王艷萍.對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