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吉林工商學院,長春 130507)
會計學科的發展方向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已經被聯合國提上了議事日程。一個國家會計專業質量的好壞,主要是通過成為會計師前接受教育時間的長短來衡量的。根據相關的研究數據,培養一個會計師所需要的時間平均為4年;衡量一個國家會計質量高低的主要依據是,這個國家具有培訓資格的學院或專業培訓機構數量的多少,要求會計師具有正規的學歷。我國對會計教育十分重視,教育部曾經兩次進行統一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為了切實加快會計教育改革的進程,國家相關部委通過成立領導小組,在上海財經、中南財經政法兩所院校進行改革試點,通過對這兩所院校的改革情況分析,制定出符合中國特色的會計教育改革方案進行推廣。會計教育改革不僅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重視,同事也受到民間組織的關注。對于會計事業的重視,從聯合國、各個國家以及各民間組織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這對會計學科的建設有著極大推動作用。
明確的標準是會計學科建設的前提。會計學科建設的對象則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教師、課程及教學方式等,均是學科建設的主要對象。優良的學風,良好的學習氛圍,綜合素質較強的畢業生,科研能力與教學能力并存的教師團隊,與世界先進理念相接軌的優質教材,以及與其相匹配的教學方案等,均為會計學科的建設標準。學科建設的效果如何,不但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評定,同時也需要得到社會相關方面的認可。會計學科建設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學科建設標準要根據相關高校的學術地位及時間變化而變化,不能用相同的標準來要求全部高校。
在14世紀80年代時,世界上第一所高等會計教育學校在意大利威尼斯成立。在18世紀初期,英國人撰寫的《會計學》、《高級會計學》受到全球會計行業的認可,鞏固了英國在會計領域的地位。進入20世紀后,由于美國經濟的強勢崛起,致使會計教育等行業逐步由歐洲各國向美國轉移,這極大程度的推動了美國會計行業的發展,同時也促使《成本會計》、《公司會計準則緒論》等許多著名的會計經典著作的出現。但是我國的會計高等教育開始的較晚,20世紀20年代初期上海復旦大學才設立了會計專業,這與歐洲的會計足足相差了3個多世紀,在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實行《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財務通則》,這與美國相比則晚了半個多世紀。中國的會計行業發展的主要特點就是起步晚、發展快,并在較短的時間內,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準則,并予以落實。中國會計行業飛速發展并取得顯著成績,各國對中國會計行業的發展也越發重視,這使得中國在會計業國際性會議上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對于會計行業來說,人才是重點學科建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人才的流失,造成了師資隊伍綜合素質得不到提高,這影響了會計學科建設的進程。在進行建設會計重點學科的過程中,各高校都在嚴把人才關,將人才作為基本點。在實際操作中,人才的流失依舊非常嚴重,造成此原因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教師的福利待遇不高,使得優秀教師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生活質量不高;二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使得高校內商業氣息嚴重,而缺少了本應有的學術研究氛圍,這也造成了一批有能力有素質的教師流失。
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高校會計重點學科建設的主導。現在我國的會計教育質量還有待提高。教學質量的好壞與諸多因素有關,根據相關專家的調研得出,影響會計教學的主要原因是師德:由于種種原因現在的高校教師的授課收入很低,然而非授課收入卻很高,這使得很多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大打折扣,然后才是學問;由于自身掌握程度就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這也就使得學生也只能學會表面的問題;最后是缺乏實踐,再逼真的模擬也不能與實踐想提并論,所以高校建設會計重點學科摒棄與時代不匹配的做法,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已經刻不容緩。
會計教育的最主要問題就是會計學科的建設,作為一名相關從業人員,更要為吉林省財經類高校會計重點學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以促進高等學校會計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通過學習國內外高校會計重點學科建設的具體事例,吸取相關的經驗教訓,保質保量的完成吉林省財經類高校會計重點學科建設。
[1] 郭道楊.中國會計教育事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R].第六屆國際會計教育會議.日本,1987:10.
[2] 周齊武,鐘西飛,吳安妮.中國會計教育與研究之現狀:海外中國會計教育之見解與建議[R].中國會計教授會第三次年會.廈門大學,1997:2.
[3] 沈小南.關于會計職業教育等問題的討論[J].會計研究,1993,(03):89.
[4] 付磊.會計教學的借鑒與思考[J].會計研究,1994,(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