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雪
(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是世界之最,也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瀕臨北冰洋,這是北極熊的快樂天堂,它們也被譽為“北極圈之王”。但是還有另外一種熊,從俄羅斯北部針葉林帶到南部高加索山區都有分布,還被譽為“俄羅斯森林的主人”,它們就是人們常說的棕熊,俄羅斯被慣稱為“俄羅斯熊”或“北極熊”,俄羅斯人被稱為“熊的傳人”。其報刊上曾出現“為什么英國是熊的朋友”等字條,顯而易見是把熊看成了俄羅斯人的“代言人”。
熊在俄羅斯民族是最崇高的象征,有許多與熊有關的部落情緣的故事,曾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古時的西西伯利亞人以捕魚狩獵為生,他們崇敬熊,把熊作為森林的主人,人世間龐大家庭的祖先。他們沒有疑義地認為,熊就是他們的保護神,它們具有神奇的本領,能死而復生,聽懂人類的語言,甚至能深刻記憶自己的每一位親屬,給人們帶來幸福。
俄羅斯人虔誠地信奉熊,有關熊的傳說也頗有宗教特色。據說,熊從前與上帝是同住在一起的,住在一個錐形的帳篷里,因為性情固執,不聽上帝的差遣而被貶到人間,成為了人類的神。據史記載,古代人們認為熊原本是人,并具有人的特征,例如:可直立行走,眼似人、喜食蜜等,因而對它特別敬畏(這與中國人信奉猴是自己的祖先是相似的),直呼熊的名字在宗教上被認定為禁忌,因此,在俄羅斯民間,人們只能按熊的外形和顏色特征,將其稱為“腳趾內翻的”或“棕色的”。
說到熊是“甜食家”,這也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熊喜食蜂蜜,在俄語中蜂蜜為мёд。而熊在俄語中譯為“медведь”,可見熊這個單詞中有蜂蜜這個詞根,所以熊是當之無愧的甜食家。
熊的這一形象體現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上至國際社會的舞臺,下至婦孺皆視為寵物,自古以來,它對俄羅斯的政治、文化乃至經濟的發展,都有深刻的影響。筆者就從熊對于俄羅斯人的取名定姓、文學作者、當代影視作品,以及對俄羅斯整個民族政治、經濟影響作簡要分析。
在俄羅斯,人的名字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即名字、姓和父稱,而用名字父稱稱呼對方,是對對方的尊敬。而這些姓和名中,也少不了熊的影子,俄國人的姓有不少都是由“медведь”構成的,例如“медведев”梅德韋捷夫、“медвед ков”梅德韋德科夫、“медведников”梅德韋德尼科夫、“медведелов”梅德韋捷羅夫、“медвед евский”梅德韋捷夫斯基等:用“Михаил”(米哈伊爾),“Миша”(米莎)、“Мишка”(米什卡)、“Мишук”(米舒克)等作者的名字也不在少數,而現在俄羅斯總理的姓氏“Медведев”就來源于熊這個詞,他本人對熊也是非常喜愛,俄羅斯政壇處處高呼“熊”來了,其實是意味著梅德韋捷夫來了。
俄羅斯的許多城市也與“熊”有關。例如,雅羅斯拉卡爾、被爾姆、葉卡捷琳堡、諾夫哥羅德等,這些州都把熊的形象作為自己的市徽,其中在雅羅斯拉卡爾州,熊的形象到處可見,無論是該州的學校、工廠還是娛樂場所,徽標都是熊。除此之外,俄羅斯版圖上很多城市包含了“熊”的地名,例如,梅德韋杰夫科耶(Медведевское)(意為母熊)、梅德韋日山(Медвежий)(意為熊山)、梅德韋日耶(Мед вежъе)(意為熊的)等,其中梅德韋日——烏戈(意為熊的角落)最為著名,它是2014年世界冬奧會舉辦城市索契的一個小鎮名,據傳說,以前經常有棕熊到此地小鎮的河湖吃魚。人們不僅不傷害這些“偷腥”的熊,反而因它們行動上的笨拙和可愛的外表,喜歡上了它們,很享受這種人熊和諧共處的生活,并將自己的小鎮改名為“熊的角落”,并刻了許多熊雕,在旅游界也是享有盛名,頻頻吸引旅游者們與之合影留念。
在俄羅斯民間文學、寓言、童話故事和動漫中,作家總是利用熊來表現人的多方面性格,有時它聰明、可愛。如《瑪莎和熊》,有時它呆笨、粗野,如《隱士與熊》,有時它勇猛、威武,如在《青蛙公主》中,它斗智斗勇,幫助公主御敵制勝。在神話傳說中,它又改變角色,成為神會的帶頭者,被稱為“貴族”。這一角色在普希金未完成的作品《母熊的故事》中清晰可見。書中這樣寫道:此時此刻,大大小小的動物們,或立著步伐,或提足奔跑,紛紛聚到熊這位跟前[1]。
在俄羅斯民間還有一個說法:未婚女子夢見了熊就預示自己將要結婚了。因此,在俄羅斯文化中,熊還是“未婚夫”的象征。這在普希金的著名小說《耶甫蓋尼·奧涅金》中,是可以考證的,女主人公塔吉亞娜在夢中夢到了熊“:……是誰要從雪堆下鉆出來?原來是一只大熊……”[2]此后不久,她就嫁給了莫斯科的一位將軍。普希金絕不是無中生有,這確實是俄羅斯民間文化在文學中的折射,屢見不鮮。契科夫的輕喜劇《熊》,講述的就是19世紀俄羅斯民間兩個地主間的故事,女主人公以列娜是一位女地主,性情溫和可愛,但不幸婚后成了寡婦,這使她對生活、愛情都失望極了。而她的鄰居——契米爾諾夫是一位中年男地主,他到了以列娜家去討債,兩人發生了爭吵,女地主罵他“笨熊”,屆時,劇情發生了轉折,契米爾諾夫假借吵架之機,向女主人表達了愛慕之情,戲劇的落幕也是非常圓滿。可見,熊確實在俄羅斯民間寓意著“未婚夫”。
在俄羅斯,“Медвежонок Мишка”(小熊,米什卡)的可愛造型不僅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也是俄羅斯常用的吉祥物。1980年在莫斯科舉行的第22屆奧運會,吉祥物就是小熊米什卡(Медвежонок Мишка)。而在2006年“俄羅斯年”和2007年“中國年”,出現在人們眼前的吉祥物仍是裹著中俄國旗,挽手同行的中國大熊貓和俄羅斯棕熊的卡通形象。剛過去不久的2014年索契冬奧會,吉祥物依舊是脖系綠色國巾的小白熊。熊彬彬有禮、憨態可掬的外表給各國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熊被譽為美食家“甜食家”,熊的這一形象,深受國人尤其是孩子們的喜愛,因此聰明的商家抓住商機,讓熊為自己的商品代言,例如,糖果的包裝上印有可愛的小熊、棕熊,毛絨玩具、動漫中塑造的小熊等,這些以熊為素材的商品不僅符合俄羅斯人的消費需求,其他各國人民也同樣喜愛,這無疑推動了俄羅斯經濟的發展。
熊在俄羅斯的政治舞臺上早已聲名鵲起,人們也通常用熊來指代俄羅斯。棕熊是俄羅斯國家杜馬第一大黨“統一俄羅斯”的黨徽,而熊給其他國家的印象是體型健碩,大力無比的,很難與之親近的,但俄羅斯總統曾在俄獨立電臺采訪時,巧妙地重新定義了俄羅斯民族熊的這一象征。他說:“我們也是一只可愛的、和藹可親的俄羅斯熊。”梅德韋捷夫認為俄羅斯應該在國際舞臺上有個新形象,這樣才能讓和他們打交道的人倍感舒適,而不是蘇聯時期的那只猛熊,讓別國感到恐懼。他表示,現在俄羅斯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定位是務實的、溫和、現代而又強大的國家,應該與世界各國處好關系,俄羅斯要做一只可愛、親切的熊。
由此可見,熊在俄羅斯的文化中根深蒂固,內涵豐富,它影響著俄羅斯人的精神面貌,也成為了俄羅斯民族與國家的象征。
[1] 韋堅斯卡婭,謝苗諾娃.巡游神奇世界[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131.
[2] 普希金.普希金全集[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