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俊
(哈爾濱市統計局,哈爾濱 150021)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是我國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進行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對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改善民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普查的成功與否,與普查數據質量密不可分。基層普查機構(主要指區、縣級)在普查準備、入戶登記、數據處理等階段面臨著紛繁復雜、千頭萬緒的大量工作,只有抓住普查工作的實質,圍繞幾個關鍵環節開展工作,才能全方位、全過程地控制普查數據質量,進而使普查數據達到準確性、可銜接性、可比性的要求。
一是要做好部門資料的比對工作,形成信息完備的工作底冊。這項工作雖然很繁重但非常必要,是普查工作的有效抓手,因此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基層普查機構需收集同級稅務、質檢、編辦、民政、統計、工商等部門行政登記資料,結合上級分發的資料,比對排重后形成一個比較龐大的單位信息庫,逐級分解到普查區,經過普查員實地探查核實,做各種標注,為最終形成較可靠的工作底冊打下基礎。
二是做好季節性經營單位的普查,防止在入戶登記時漏錄。季節性生產經營單位,如農資經銷單位、旅游景點、采礦采沙、集貿市場等特殊的營業狀態,在經濟普查單位清查、現場登記時段處于停業或歇業狀態,容易出現找不到人,難以了解到真實情況,從而造成遺漏或填表困難。因此,基層普查機構要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本地區應登記的季節性單位及行業,并按照其生產經營的情況,提前對上述單位進行登記。
三是抓住垂直管理單位。經濟普查方案規定,垂直管理單位如金融、保險、電信、鐵路等部門的單位由普查員登記,這些單位遍布各個行政區域,數量較多。這些單位雖然都在街面上,看上去不容易漏掉,但實際上普查存在不配合現象,甚至將普查員拒之門外,無法普查登記。因此,應盡可能采取以“條”布置、以“塊”具體負責登記的方式。若省級普查機構能與上述單位的管理部門積極溝通,在系統內部下發開展經濟普查的通知,同時提供系統內所有單位的信息,其所屬的法人單位及分支機構就會配合普查,保證普查單位不遺漏。
經濟普查的調查對象單位類別有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機構類型有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這是經濟普查中最基本的單位屬性,也是一切信息的基礎。因此,正確劃分單位類別及機構類型要做到:
一是要做好普查員業務知識的培訓。第三次經濟普查采用了先進的數據采集方式(PDA),在做好PDA使用培訓的基礎上,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培訓上。如讓普查員識別各種類型的證照,掌握判別方法,根據證照名稱判斷單位類別,根據發證機關判斷機構類型。
二是基層普查機構利用部門資料進行標注。分發給普查員核定的普查底冊中,很多單位是基本單位名錄庫和稅務部門行政登記資料中存在的單位,所以可以在備注欄中注明單位類別,減少普查員判斷失誤。盡管增加了基層普查機構的工作量,但是能夠有效控制誤差。
第三次經濟普查非聯網直報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的信息由普查員錄入PDA上傳至數據處理平臺。這些單位涉及的經濟指標包括從業人員期末人數、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非企業單位支出(費用)、資產等,是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以往普查經驗證明,上述指標的源頭數據不準確。其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單位沒有原始統計資料,有的是心存戒備故意隱瞞真實情況,還有就是普查員的誤差造成的。為了使普查經濟指標符合客觀實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參照有關行政部門登記資料。在入戶登記之前,基層普查機構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取得普查單位較為準確的行政登記資料,如向財政部門取得行政事業單位年度財政撥款、支出情況;向稅務部門了解各類單位的營業收入及納稅情況,然后與普查表中上報的經濟指標進行對比,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二是通過邏輯推理判斷。數據審核驗收階段,根據指標間的內在聯系,判斷數據的準確性。如企業處于營業狀態而營業收入為零或者非常低的;單位存在多年且從業人員數與全年營業收入(或者支出費用)關系自相矛盾的,都需要進一步核實與修正。
行業代碼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具體表現形式,也是國民經濟核算的基礎。只有正確地劃歸經濟活動行業,才能真實反映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狀況,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因此,為確保行業代碼填寫無誤,需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認真學習。經濟普查方案規定,行業代碼的填寫要由基層普查機構來完成,并且第三次經濟普查采用了2011年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即使對于經常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來說,都有些難度,更何況是普查戰線的新兵。所以,要學習、了解新舊行業代碼的變化情況以及新行業代碼的劃分標準與依據,做到心中有數。
二是歸納總結。各地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常用的、特殊的行業代碼統一標注,使工作人員填寫行業代碼時像查字典一樣方便。即使某個行業分類把握不準,也能夠修改。
三是全面審核。其一,利用好機審,如在普查表項目內報表類別為“工業”的,行業代碼門類應為“B、C、D”,否則審核程序會提示錯誤,這樣可以避免一部分差錯,提高工作效率。其二,利用好人工審核,人工審核會使行業劃分更趨于合理。如可以通過手工行業匯總,查看每一家單位的“主要業務活動”是否與行業代碼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