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菲
(黑龍江中實德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4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我國的納稅工作滯后于時代發展的要求,難以適應納稅人的需求,出現很多不足與問題。為了提高我國納稅服務水平,必須對我國納稅籌劃、申報、服務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剖析、探討。
目前還沒有從教科書和詞典中找出對“納稅統籌”概念很全面和很權威的定義解釋,然而從學者專家們的論述中可以概括為:納稅統籌是指,在稅法允許的區域內,納稅人統籌策劃企業的生產經營等活動,從而獲得減少稅負目的的經濟行為。作為我國第二種稅種的企業所得稅,是僅次于增值稅稅收。所以,企業納稅的第二大稅種就是企業所得稅籌劃,它是企業納稅籌劃的主要構成。我國于2008年調整了稅法,稅法產生了諸多變化,對此企業應潛心鉆研,并與自身經營管理特點和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對各項涉稅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籌劃和調整,才能保證對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足額及時的享受,實現減少企業所得稅的目標。不管是對于納稅人還是對于國家,納稅籌劃都具有極為有利的一面。對國家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充分運用就是納稅籌劃的基本措施。
從事納稅籌劃的中介機構在人才水平上較低,在規模上較小,中介機構之間合作不夠,難以開展跨地區、跨省的納稅籌劃業務,導致我國企業開展納稅籌劃受到極大的阻礙。在我國,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是開展納稅籌劃的主要中介機構,這些機構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一是在規模上,這些稅務中介機構較小,對此企業缺乏足夠的信任。二是在管理機制上,這些稅務咨詢機構不夠健全,職業秩序較為混亂,管理比較薄弱,導致稅務咨詢機構的社會形象受到嚴重影響。三是高水平的人才普遍缺乏。目前,不管是從文化素質上講還是從專業素質上講,從事稅務代理工作的人員普遍偏低,“一專多能”的真正能搞納稅籌劃的人才奇缺。而納稅籌劃人員在企業的差異性、稅種的多樣性和外部環境的制約性、要求的特殊性等環境下,必須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而且還能夠主動學習、不斷“充電”。
在市場經濟實行的最初階段,因受從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作用,對納稅籌劃有一種錯誤的理解,認為是損害國家利益獲取小團體利益的表現,對此,人們常常是不敢公開講。另外,政府對企業業績進行評價的重要標準就是上繳稅款的多少。這種情況下,稅收的固定性、強制性、無償性成為人們片面強調的重點,在征納關系中特別強調了國家的權威性,而在依法納稅中對納稅主體應享有的合法權益缺乏足夠的重視。企業并非把稅收當作成本,減少企業稅收負擔,而是以多交稅、創造業績為目標。納稅籌劃在這個階段簡直就是沒有任何市場需求。
主要表現為納稅人缺乏對納稅籌劃的認知、稅法執法不規范和稅制不完善。對我國納稅籌劃發展進行制約的最根本因素就是經濟基礎薄弱。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和管理科學在經濟基礎的薄弱條件下受到了直接制約,阻礙了其在我國的發展。因我國實行市場經濟起步晚、時間短,不健全的法制使得“人治”情況嚴重,很多方面對稅收工作都會進行干預,出現的稅收漏洞較多。一方面,比較方便偷稅,偷稅不會受到嚴厲處罰,被發現的結果不過是補稅而已,于是偷稅成風,至于通過納稅籌劃來減輕稅負的措施就無須費力研究了。納稅人要想獲得比納稅籌劃更多的利益,利用“跑關系”就可以達到。另一方面,很多稅收優惠政策在各地方部門任意出臺,且具有較大的執行隨意性。另外,多種因素使得執法人員缺乏較高的素質,執法隨意、不嚴等,導致認真納稅籌劃的企業反而難以獲得實惠。納稅人在較低的征收管理水平、不完善的稅收法律、法規以及“人治大于法治”等條件下,只需承擔很小的風險和成本就可以偷逃稅款。
納稅服務手段還很不完善,服務能力薄弱。
第一,納稅服務對不同納稅人缺少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服務層次不高。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稅務部門也有很多較好的服務項目推出。然而,大多只在表面上停留,投入在形式上的較多,沒有以納稅人的特定需求為根據提供服務,沒有對納稅人實現提供面對面的指導。
第二,服務手段有待進一步完善,服務方式單一。雖然近年來稅務機關已經在稅收的基礎性工作中列入“優化納稅服務”,然而管理職能下的附屬職能是其實際服務本質,服務的出發點并非從納稅人需要的角度出發,仍然是從管理角度出發的。
對稅收服務質量產生影響的根本原因就是自身定位不準,納稅服務觀念淡薄。稅務機關沒有真正深刻認識納稅服務的意義,普遍存在著把納稅人作為其打擊和管理對象的情況。另外,納稅人缺乏一定的納稅意識和維權意識,不管是在立法、執法上,還是在司法上,都有稅務機關在納稅人之上的凌駕現象存在。
[1] 屠蕓.論企業納稅籌劃中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J].審計與理財,2004,(01):29-30.
[2] 杜曉晴.論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在納稅籌劃中的運用[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6,(02):47-48.
[3] 白晶.淺析會計處理方法對納稅籌劃的影響[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4):66-67.
[4] 陳愛玲:淺談我國企業納稅籌劃問題[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4,(06):92-93.
[5] 劉永康,張梅玲.企業納稅籌劃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11,(0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