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晰智
(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 150080)
上世紀30年代,以經濟學和數學為基礎的數量經濟學(或稱計量經濟學)開始蓬勃發展,相對于以往的經濟學定性分析法,數量經濟學利用嚴格的科學研究方法,從定量分析的角度促進理論經濟學和實證經濟學交融,將經濟學理論和統計學、數學關聯起來。這一學科誕生以來就不斷有相關領域的研究者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例如克萊因、詹姆斯·赫克曼等,成為經濟型領域的“顯學”。
在《資本論》中,不僅有清晰可見的關于微觀和宏觀的區分,而且有與現代西方經濟學相一致的從微觀到宏觀的分析思路;例如,在《資本論》中,不僅有對均衡的含義、均衡的結果和均衡的調整過程的全面和充分的討論,而且有對均衡分析的現實性、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如何克服這些局限性等的非常獨到和深刻的分析。再例如,在《資本論》中,不僅有強調“應該如何”的規范分析,而且有獨立于價值判斷的實證分析,更有把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結合在一起的綜合分析。總之,站在現代西方經濟學的角度來回看馬克思的《資本論》,我們會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在后者中那種穿透、超越知識和歷史迷霧的洞察力。
堅持馬克思主義、批判地借鑒西方經濟理論;明確“古典學派”的稱謂,豐富了古典經濟學研究。當改革涉及產權問題時,運用科學、完整的馬克思產權理論,為消除學術界對西方新自由主義產權學說的盲目崇拜起到了積極作用。比較理論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數學模型、經濟增長理論。
現代的新古典經濟學使用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分析作了幾個假定,如信息完全、假想的拍賣人等,輕而易舉地破解了市場經濟中供求協調這個難題,不過它是非現實的,像個虛構的神話。除了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經濟的協調還在現代經濟學中衍生出了其他經濟學研究話題和思想傾向。市場經濟的協調難題可以在信息層面歸結為信息不完全。奧地利學派堅持信息不完全的現實假定,將市場經濟運行理解為一個主體不斷對決策糾偏和協調的“市場過程”,在市場過程中,新古典經濟學傾全力構造的均衡結局或許永遠無法實現。
既有對經濟思想史有重大影響的人物的介紹,又有對重要學派的評價。從柏拉圖的經濟思想到重商主義、自由主義的興起,幾乎薈萃當時所有理論和流派。
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發展而來的,其經濟的發展只能是服從于資本家追逐超額剩余價值的目的,勞動者被剝削奴役的地位不可能根本改變;同樣,西方的經濟現代化過程也是一個對非西方國家侵略和掠奪的過程。英國哈里森說過,對非西方國家的剝削,就曾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起過關鍵的作用。的確,如果沒有這種剝削,西方是否能實現工業化都是值得懷疑的。
首先,西方主流經濟學者已經忘記他們研究的對象和其他社會科學之間的關系,“這次金融危機讓西方經濟學模型潛在的不足暴露無遺。這些由數學公式支撐起來的模型不能解釋重大的宏觀經濟事件,比如危機、衰退和蕭條,而這些對社會才是最重要的”。哈德恩表示,經濟學家們已經忘記了他們研究的對象和其他社會科學之間的關系,后者可以為經濟如何運作提供更加宏大和準確的圖像。
其次,對更多的經濟學專業學生而言,他們不僅關注利益最大化這一傳統經濟學問題,更關心不平等、道德和公平等在經濟學中的地位,以及氣候變化的經濟后果等。因此,會議對改革經濟學教育、改革教學大綱等問題進行了討論。與會者認為,經濟學教學內容應當多樣化,不應與政治學、歷史學、哲學等學科分離開來,而應借用“他山之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最新的經濟現象。
東方和西方都是巨系統,而每個巨系統內部總是充滿各種混雜的矛盾,沒有哪個巨系統的運作能保持長期的自我完善,畢竟都是人制定的制度,都可能遇到事先無法預見的極端情形,關鍵是要有多元的試錯能力。不管如何總結歷史經驗,歷史總有“意外”:早先人們相信新教是現代化的必要動力,而日本的東方文化則是其阻礙,但最終日本也成了發達國家,證明這些文化因素即便不能促進,至少也無礙其實現現代化。每次出現這樣的例外,就需要新的理論解釋,畢竟,現實不可能去遵循和適應理論。
[1] 趙曉雷.經濟思想史學科界定及研究方法的技術性要求[C]//上海市經濟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2005.
[2] 仉建濤,胡義剛.現代市場秩序:自然秩序與人為秩序的耦合——基于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的分析[C]//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下).2002.
[3] 李依憑.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學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綜述[J].經濟縱橫,2001,(09):79-80.
[4] 劉爽.西方經濟學沖擊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J].中國高等教育,2007,(0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