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寶
(黑龍江省中能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6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社會生產生活的諸多領域。電子信息工程,即是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對電子信息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理和相應的控制。它是一門復雜程度較高的技術,在現代社會中,電子信息工程在軍工軍事、社會生產、日常生活中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為了促進軍工領域的發展、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培養和發展電子信息工程等高新技術人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進入21世紀,我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從而大幅度帶動了電子信息產業鏈。據相關數據顯示,僅2001——2008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年均銷售收入就增長了28%,其中,2003年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1.88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34%,這其中的出口總額即達到1 410億美元,占全國外貿出口額的1/3左右。2004年,電子信息行業收入又增加41.2%,銷售額達到26 550億元。2005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銷售收入再增加24.8%,達到38 411億元。2006年1——11月,電子信息產業逐步向國外拓展,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4.8%。2007——2010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為我國GDP的增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另外,在通信領域,我國的互聯網通信雖然起步較晚,但通信市場發展迅速,也逐步實現了平民化的趨勢。新型電子產品促進了我國傳統產業的改造,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成為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發展的重要體現。
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畢竟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確實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首先,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的整體技術水平還比較低。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需要投入很大的資金,而且,被動地引進國外的技術阻礙了我國自主創新的意識和水平發展,導致很少有核心技術的專利,使得我國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一些重要器件和關鍵技術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國外,行業內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獨立的品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其次,電子信息工程行業的知識性和技術性特點都很突出,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作為行業發展的保障。但是,我國即使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也很缺乏優秀的技術人才,這阻礙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我國目前的電子產品市場也不容樂觀,劣質產品、盜版產品時常影響市場競爭,使得我國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最后,電子信息行業的產業結構也存在著集成電路技術水平低、信息服務業和信息軟件的比重不合理等現象,這些都使我國電子信息企業的經濟效益較國外有很大差距。
為保障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減小其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本文提出以下幾點相關措施,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第一,政府、企業相關部門可以借助融資、投資等多種手段來加大對電子信息工程的投資力度,國家還可以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促進投資。畢竟電子信息產品的研制與相關技術的開發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為基礎保障。只有加大資金的投入,才能有更好的技術研發環境。第二,人才資源是電子信息產業競爭的核心,然而我國相關領域的高技術人才缺乏。只有積極與水平先進的企業與國家交流,科學借鑒發達國家的人才培養及選拔機制,結合自身國情,完善國家在電子信息工程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計劃,才能從根本上推動電子信息領域的快速發展。第三,我國電子信息的市場還很不規范,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影響了市場的良性競爭。所以,相關部門要增強對行業技術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大對劣質、盜版的電子產品的打擊力度。另外,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鼓勵大型企業積極參與到國際的市場競爭之中,在自身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積極與其他企業友好合作,從而達到共贏的發展目標。第四,政府相關部門應抱有促進電子信息產業整體發展的理念。優化產業格局,注入資金,建立電子信息產業的專項研究項目。在各地、各企業工業結構、科研條件、資金投入、信息流通的基礎上,做好主導優勢產業,發展相關技術,促進制造業發展的同時,保障信息服務業的同步進行,從而綜合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伴隨著電子信息工程的快速發展,我國國民經濟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升,綜合國力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強。因此,積極促進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在現代社會科技的發展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國電子信息工程起步較晚,行業的綜合水平較一些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相關從業人員要努力提高綜合素質,企業和政府要充分重視產業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推動電子信息工程的穩定快速發展。
[1] 楊光.關于電子信息工程發展現狀及保障措施的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1,(09):31-33.
[2]王炯.迎接新世紀的挑戰——淺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現狀及其發展對策(二)[J].上海微型計算機,2013,11(07):114-116.
[3] 劉延風,彭樺.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發展現狀及保障措施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2(09):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