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君 ,李 佳 ,王瑞霞,王鳳榮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采血室,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2.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12屆護理班)
人的身體生病大多都是因為飲食失衡引起的,天然食品是生命健康的源泉,熟食習慣的中國人,也難怪有文明病。而正確的飲食習慣是保持促進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維持營養,促進新陳代謝,達到延年益壽的關鍵。
如今大多數人存在飲食不合理,不良生活習慣、休息不足、壓力過大、過度疲勞、人體的自然老化、環境的污染等等,而處在現代疾病的前期,反復沉入長期的診療過程中,大多數人的醫學化驗指標都是正常的,而他們卻常因身體這里不舒服、那里疼痛而長期往返于醫院。其實這些人就只是身體出現了報警信號,還沒有達到醫學能夠檢驗出的程度,他們完全可以通過合理膳食調整恢復健康狀態。為此我們介紹飲食原則,供調整健康的人們參考。一要補充優質蛋白、補充鈣劑。二要多喝水。水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每天喝1~2L。三要多食新鮮蔬果、補充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四吃主食多樣化,蔬菜吃五種以上,粗細雜糧搭配,保障睡眠。因此健康的定義決不是我們認為沒病就是健康。而真正的健康是一個人的軀體、精神與社會和諧融洽的完美狀態。因此我們的健康取決于均衡飲食營養。
我科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對272人在圍采血期隨機分為兩組,A組129人在采血前接受飲食指導,對照組即B組143人。將A組、B組分別在同一時間內,采血項目相同,比較兩組人到采血室的次數,及化驗的返單率進行對比。
采血室每天有專人跟開單醫生及時溝通,使醫生重視采血前告知患者飲食的重要性,讓他們知道飲食與治療息息相關,從而他們開單后能夠提高患者圍 血期的飲食框架。我們在采血前后將272人隨機分為兩組進行對比。A組129人采血前給予飲食指導,B組隨機。A:常規的血糖檢查分餐前、餐后以及糖耐量的檢測。餐前需空腹8h以上進行采血,餐后應2h進行采血。糖耐量是空腹采完之后口服25%葡萄糖300后的0.5h、1h、2h、3h分別進行采集。B:血脂檢測。采血前3d避免連續大量進食高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等。C:血清鐵檢測。采血前7d避免連續大量進食海帶、菠菜、豬肝等含鐵量高的食物,以免引起一過性的血清鐵增高。D:甲狀腺功能檢測。采血前3d避免大量食用海藻類等含碘高的食物。E:過敏原的篩查。篩查前患者所攝入的食物種類應均衡搭配,避免偏食過量。F:性腺系列檢查。采血前避免大量食入含精氨酸、鋅等食物。G:心肌酶類檢測。采血前禁食大量腌制性食品與刺激性食物。
我們采用[(n)(%)]來驗證,A組129人,其中男72人(55.8),女 57人(44.2)。B 組 143人,其中男 76人(53.1),女67人(46.9)。結果:(tx2)=1.94,p>0.05。交單 血前由護理人員直接詢問被采血者的飲食準備情況, 血完畢后不忘提醒患者進行科學飲食。
我們將272例患者飲食指導后進行對比,兩組結果有顯著差異,經過飲食指導的病人在當次開單后一次到采血室采血的患者飲食合格率達100%,臨床返單率降為零,所以患者交單及采血一次成功率達99%,有1%的人因沒記住飲食原則沒達到一次成功。因此,采血前的飲食指導免除了患者因飲食不當,往返數次才能達到采集血標本的麻煩。經過上述方法提早告知患者飲食原則后,大大減少了因飲食問題延誤 血,延誤化驗結果,提高化驗結果準確性,證明了化驗結果與患者的飲食管理密切相關。
在采血前期,患者的飲食種類、數量以及與采血階段的時間差對化驗結果影響程度較高。在采血后期,醫生應根據不同的采血項目指導患者在正確的時間段內,選擇正確的進食方法及食物種類。以上圍采血期的飲食管理對化驗結果的準確性尤為重要。本章主要探討患者在圍采血期的飲食管理。